【语文】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609471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江苏省苏州五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苏州五中苏州五中 2012-20132012-2013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15(15 分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A. 募捐/描摹 抨击/怦然心动 悭吝/铿锵有力B. 干涸/禁锢 阡陌/纤毫毕现 毗连/蚍蜉撼树C. 行伍/道行 处方/设身处地 数落/数见不鲜 D. 熨斗/熨帖 湖泊/淡泊宁静 脉搏/含情脉脉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掌一盏孤灯,品一口香茗,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与神交已久的古人邂逅,真有说不出的畅快。B通过反复地朗读作品,阅读者

2、可以走出文字的困扰,探幽索隐,深得个中三味,而不会人云亦云,生吞活剥参考资料。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3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4 分)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的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 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 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 “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

3、取其神髓。 答: 4仿照前两句的句式,在后面的横线上再续写两句。 (5 分) 王勃不亲登滕王阁,断然写不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 句;李白不在庐山观望瀑布,也绝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 豪情; , ; , 。二二、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5-8 题。题。 徐霞客传 钱谦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 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 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2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

4、;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 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 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 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 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 ”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 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 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 傅会;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欲

5、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 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 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 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 ,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 “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 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 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 ” 其为人若此。5对下列句子

6、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加:超出B过陈木叔小寒山 过:拜访C质明已失其所在 质明:天刚亮D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恨:憎恨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的一生毫无遗憾。B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遭遇强盗而病死,徐霞客最终将静闻葬于迦叶道场,了却静闻的夙愿。C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忘记录旅行见闻,文采斐然。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于是修

7、撰鸡足山志。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3(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管仲列传)(4分)(2)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3 分)(3)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3 分)三、古诗鉴赏(三、古诗鉴赏(1010 分)分)9.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别柳中庸江上别柳中庸 李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 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 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四、名句名篇默写(四、名句名篇默写(8 8 分)分)10.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

8、中的空缺部分。(1)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3)边庭流血成海水, 。(杜甫兵车行)(4) ,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5)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6)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7)谚曰“桃李不言, ”。(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20 分)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11-14 题题。 总想为你唱支歌总想为你唱支歌 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 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 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

9、伫立着。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 痕。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虞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这老 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躯下,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 在地下。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叶在倒4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 绿宝石。 去民勤县拜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 四周为浩瀚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 有话流传:“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 ”一曰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 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曰民

10、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在民勤,常常能见到 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躜躜走着。落日将 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 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一 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 无所谓无。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 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 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

11、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 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 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 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 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若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丝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 石纹如涌动的江湖。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月光溶溶 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 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

12、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 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 动一层情思。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 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 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 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 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11解释第段中“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2 分)_ 12文

13、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6 分)_ 13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_ 514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 ,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18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15-17 题。题。 不言而喻,唐诗作为一部精神文化史的结果,以及借助强盛的国力和至多的 人才而崛起的高峰,使得我们对它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高峰分析” 。李白、杜 甫作为高峰中的高峰,对他们的

14、研究,因而也就成了“双高峰分析” ,其间的极端 重要性也就不能不辨。高峰时代是某种精神文化发育得最充分、丰富、完整和精深 的时代,作为时代标志的高峰之高峰,则是该时代中最有才华内涵和形式创新能力 的样本。双峰出现在盛唐,是中国文化史一大奇观。从漫长的时间维度着眼,往前, 它意味着对以往一部诗史和文化史极其丰富深刻的接受;往后,它意味着对以后一 部诗史和文化史的极其丰富深刻的被接受。 李杜诗学是以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杜甫有两句广为人知的诗,一句是自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句是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前一句 中的“神”字,并非所谓存在于彼岸世界的神,清人贺贻孙诗笺认为“神者, 吾身之气也” ,它是内在于人的心灵的特殊生命体验,标志着这种诗学带有浓郁的 对生命世界的体验沟通的意味。前一句诗讲的是对诗史和文化史的广泛吸收,以及 把这种吸收转化为诗的生命的情景。 “破”字,既是“读破” ,又是“破蔽” 。破蔽 还真,使诗人在充沛的元气中滋养出旺盛的主体创造欲望,对现实、人生有深刻透 视,对历史、宇宙有透辟参悟,纵笔所之,自有“惊风雨” “泣鬼神”的力度。这种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的诗学,体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