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云南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606437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云南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云南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云南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云南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云南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云南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云南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景洪市第四中学景洪市第四中学 2012-20132012-2013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就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号和座次号等信息正确填涂在机读卡或答题卡 指定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填涂在机读卡或第 II 卷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课内现代文阅读一、课内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3 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徵明说: “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 ”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 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

2、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 象的画家, 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 26 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 的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 图 ,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 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 ,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 而多出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 景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 别构

3、一种灵奇。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 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 ,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 气氛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 吴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 ”画梅又以墨梅、 雪梅为尚,如扬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 许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 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

4、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 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 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 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秋 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国画荒 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

5、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 美追求。 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情 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2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 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在少 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高 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D吴镇的竹画、扬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

6、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清晓, 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 3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3分) (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二、课内外古诗文阅读、默写(二、课内外古诗文阅读、默写(20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

7、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 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 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 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

8、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 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弃甲曳兵而走(跑) C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不王者(这样却) 5. 与“树之以桑”句式相同的一句是(2 分) ( ) A.未之有也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弃甲曳兵而走 D.则何如 6.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忡忡忧心开篇,提出问题。 B孟子借题发挥阐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 C孟子首先用“五

9、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统治者不顾3人民死活没有本质区别,“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继而孟子具体阐述要“天下之民至焉” ,必须养生丧死尊老重教、赈灾救民,使黎民不受饥寒。 D全文围绕使“民加多”的话题,巧妙设喻,先正后反,排比铺张,气势磅礴。7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 分) _ _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 分) _ _ (二)诗歌阅读(5 分)8.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晚 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

10、,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 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分)()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 人匠心独运之处。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分)(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分)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 分)()连峰去天不盈尺,_。 (李白蜀道难 )()_,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其间旦暮闻何物?_。 (白居易琵琶行 )()_,无复鸡人报晓筹。 (李商隐马嵬其二)()万里悲秋常作客,_。 (杜甫

11、登高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6 分)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013 题。遗失的夏天遗失的夏天日子是冒着烟的草绳儿,断断续续冒着闷烟,终于“訇”地蹿起一团火,一路烧下去了。蝉鸣大噪。上午十点往后的阳光是完全煮沸的糖浆,流到哪儿粘到哪儿,流到哪儿烧到哪儿,滋滋地冒着滚烫的泡泡。只有蝉和孩子待在室外,一样的满心欢喜。每一只蝉开始迎来生命中最鼎盛最辉煌的4时期,在它们挣开一层盔甲似的外衣奋力鸣叫的时候,是绝不会想到之前在地下某个黑暗中长达几年的潜伏,也忘了地面到枝杈间一段漫长的旅程。若不是那样,大概会保持沉默,失去歌唱的勇气。现在它们蹲伏在村庄的每一棵树上,每个枝杈间,只要不

12、觉察到来自外界的危险,是可以长时间一动不动地趴在同一个地方的。孩子从树下过,最初的吸引最初的吸引已过去。现在他们感兴趣的是树下的壳,一百个知了壳一毛钱。最初只有一个孩子在寻找,后来所有的孩子都出动了,拎着尽可能大的蛇皮袋子。没有人愿意妥协一下带小一点的物件。这个看上去似乎永远装不满的家伙,盛着他们一整个夏天的计划。一开始他还记着每天的成绩,想着夏天结束后可能会换来的新玩意儿,后来就不管不顾了。他的知了壳是那么漂亮,有些甚至完善主人早已爬出去,壳还紧紧贴在树干上,像是随时要上到顶端。拿小木棍小心翼翼地拨下来,放手心上,从哪个角度看它都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自然和警惕,让人怀疑下一秒里就要振翅而去了。只

13、是背上的一条缝泄露了内部空空如也的秘密。向着阳光的壳散发着淡褐色而透明的光泽。孩子长久把玩着,舍不得把它扔进蛇皮袋子,怕被其他缺胳膊断腿裂了胸膛的压坏了,怕一扔进去就再也寻不着了,他把它小心地放置进随身带着的玻璃瓶里。整个夏天,孩子踩着一段段阳光,从一片小树丛赶往另一片树丛,在每一块树阴下忙碌地穿梭,紧抿双唇,目光敏锐地在树上树下反复搜索,在大自然千百个平庸的作品中寻找着屈指可数的艺术品。这种纯粹的热爱和因之而产生的最初的事业心最初的事业心,是日后某个偶然的机会里还会想起,但再难达到的。二十年前的白雁桥是个小小的森林,如果你能上升到空中并由那儿俯瞰的话。偶尔露出一角或片瓦只砖的房屋像是架在树杈

14、间鸟巢般显出小巧而沉默的顺从。整片森林则显出更大的沉默和沉默的温情深邃。当然没有人能上升到那样的高度,所以在后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白雁桥人渐渐拓宽了居住和活动领域,大片的树丛迅速后退,退成了背景,偶尔留在院落里的一两棵成了孤零零的盆景。蝉不愿爬上盆景。可以想象,从此有多少蝉要在原本就漫长的旅程上再加上漫长的一段,才有可能找到它们的森林。我怀疑现在白雁桥的地面下是否还会有蝉。总之,交响乐一般的蝉鸣逐渐退出了白雁桥的舞台,一去不复返。现在你听到的是二十年前的蝉鸣。即便是别人工作过的树下,过一两天再去还是会有收获每天都会有新的生命从坚忍的黑暗里上升到生命的最顶端。 “蟪蛄不知春秋春秋”是庄子的感慨,

15、没有认真听过蝉鸣的人是不会知道的。这原本丑陋的东西就要为自己的丑陋高歌了,谁也阻止不了。偶尔的一个在齐鸣中忽然把声音拔到最高,沿着树木天空直往上蹿,一副不蹿到云霄不能停下的架势。它们声势浩大的高歌把简单的发音组合成长长短短无数的可能,丰富之极,庞大之极,只有孩子深谙其中的奥妙。有一天,他也会像别人那样不例外地把这小东西归结为只会发出“知了”声的烦人家伙,那是他长大了。现在趁着他还没长大,一树树的蝉为他作着最后的演出。间隙,整个世界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深远的寂静和辽阔。短暂的休息后演出再5次开始,超出上次,繁华空前。它们极尽可能地歌唱着,不担心会吵醒更多的耳朵,那些耳朵已躲进正午慵懒的睡梦里。“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