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热点问题beifen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605130 上传时间:2018-08-2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热点问题beifen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中历史热点问题beifen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中历史热点问题beifen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中历史热点问题beifen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中历史热点问题beifen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热点问题beifen》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热点问题beifen(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点一:“三农”问题 背景材料:2013年1月31日第10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发布。意见指出,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加大农村改革力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

2、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

3、乡关系。,理论分析:“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民生的改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现实意义重大,21世纪,三农问题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知识链接: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个体农耕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2近代农业:工业文明对中国近代农业

4、的冲击。 3建国后土地政策的调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的调整,缓解经济危机。 5苏俄(联)的农业政策:余粮收集制、粮食税、农业集体化、苏联经济改革中的农业改革措施。 典例精析1 2013河南扶沟高三上学期调研中国传统农业发展中积累了很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下史料不能反映这一思想的是( ) A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地也。 B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C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 D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解析 A、B、C三项所述

5、都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D项叙述的是重农抑商思想,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故D为正确答案。 答案 D,热点二:民生问题与和谐社会 背景材料:2013年11月9日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了会议。党歌奏响,红旗飘扬,举国同欢,万民沸腾,世界瞩目。在这将跨入冬季门槛的时节,人民的心中却装着跳动火焰,一股股暖流袭来。兆示着一个科学发展、和谐稳定、幸福感不断增强的美好未来。,作为一个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党,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是党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次会议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美好蓝图,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发展

6、民生、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决心。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做了一块大大的蛋糕。而要让最广大的人民来享用,需要我们党分好发展这块蛋糕,让丰收的果实惠及全民。,理论分析:这里所说民生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

7、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这四大问题都是民生的基本问题。而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是否和谐。,知识链接:1.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孔子主张“德政爱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 2近代资产阶级的民生主义: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中的民生主义。 3国外重要民生措施和政策:罗斯福新政的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工代赈;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 4新中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典例精析2 2013安徽省示范高中第一次联考“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

8、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自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材料反映巴黎公社( ) A财政困难,倡导勤俭节约 B委员们具有“公仆”意识 C坚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解析 从“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和“如坐针毡”看,公社委员不愿意搞特殊化,脱离群众;他们廉洁奉公,具有“公仆意识”。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信息与“国家机器”和“无产阶级专政”无关。 答案 B,热点三:科技创新与文化立国 背景材料:2014年是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50周年,之后中国科技逐渐发展,特别是“文革”后,党领导一直在强调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科技全面发展,走向世界。神

9、舟系列、天宫一号、嫦娥三号等彰显着中国的大国实力,2012年11月的中共十八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着重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从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大会报告;从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强国战略”,到十八大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理论分析: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

10、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在当今的世界,对一个国家而言,科技自主创新是维持国家安全和独立的必要手段。而文化立国则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知识链接:1.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的发展,科技思想及科技成就。 2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近代科技的产生和对工业革命的推动;近代世界文化的发展。 3现代科学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 4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典例精析3 2014金版原创2013年6月13日,随着神十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中国在航天事业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

11、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解析 回答本题需对教材有较好掌握。根据所学,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答案 B,热点四:大国关系与和谐世界 背景材料:安纳伯格庄园,见证了许多重要历史时刻而被称为美国“西部戴维营”。2013年6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这里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穿西装却不扎领带,一场不同寻常的会晤举世瞩目,这是中美高层交往的一次创举。中美两国元首围绕构建新型大国

12、关系这一主线,就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必将引领中美两国关系向前迈进。,习近平表示,40多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以战略家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重新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40多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进展,给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当前,中美关系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各自国家经济发展到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复苏,从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到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两国都拥有重要的利益汇合点,都需要加强交流合作。,理论分析:大国关系是世界各个具有影响力的大国之间的交往形式。例如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欧洲诸国等之间的交往方式,大国关系与世界的和谐稳定

13、密切相关,中国在不懈努力促进大国之间关系的制度化,大国关系也是近年来热点之一。 知识链接:近代以来不同时期中美关系的阶段特征(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美国追随英法侵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实力上升,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进入独立侵华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与日本争夺对华的控制权;二战期间,为打败日本法西斯,中美结盟;二战后至1949年,扶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美对抗;20世纪70年代,走向和解;1979年正式建交,此后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对中美关系的认识,特别是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中美两国的主要外交政策及影响;世界主要大国间关系

14、及其对和平与发展的影响;主要国际组织与大国关系。,针对此热点,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备考:一是从新型大国关系的角度出发,概括中美两国团结合作的史实;另外从和平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概括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规律性认识。,典例精析4 中美经贸关系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美国独立前,北美地区和中国便有了贸易关系,中国的茶叶深受当地人民欢迎,中国的瓷器也已进入普通人家。但当时北美大陆的贸易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所垄断,北美十三州的商人不能直接进行对华贸易,经过艰苦的独立战争,北美十三州赢得了自由,但这个松散的邦联面临着国库空虚、财政枯竭的严重困难;英国仍然把美国当作敌

15、国,对美国货物,课以高额关税,不许其船只驶入加拿大与英属西印度群岛;法国、西班牙等也对美国实行贸易歧视;北美十三州的国内市场又十分狭小,所有这些情况迫使美国商人开辟新的海外市场。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东方,首先是中国。,材料二 19世纪上半期,美国对华传统贸易在美国对外贸易中跃居第四位,据清朝文献记载,从乾隆五十年(1785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54年间,来华贸易的外国商船为4519艘。其中1/4(1150艘)为美国商船。在广州从事贸易的美国商号有9个,占外国商号总数的1/6,这一时期中国输美的主要商品是茶叶、生丝和丝绸、土布,美国输华的货物有运自本国和北美大陆的土特产,如人参、皮毛和棉花

16、,还有从欧洲贩运来的工业制品,如棉毛织品和金属制品。在早期中美贸易中,中国一直享有顺差,美商主要用白银支付逆差,从而使中国得到相当多的硬通货。以上材料引自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上卷),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前期)共和党保守派从各种角度陈述继续对共产党中国实行全面贸易禁运的必要性认为只有对共产党中国实施比对苏联更加严厉的贸易禁运,才可能分化中苏同盟。正是在上述观念指引之下,艾森豪威尔政府坚持在亚洲大陆上遏制中国继续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在政治上策动“”。这些举措诚然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但同样重要的是这种政策也几乎同样地损害了美国自己。 崔丕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结合材料一分析,为什么在美国于1783年9月刚刚赢得独立后,美国商人就远渡重洋来华贸易呢?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早期中美贸易关系的特点。当时美国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减少贸易逆差,采取怎样的对策?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美国对华的贸易政策有何变化?结果怎样?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当今中美的贸易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