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573187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5.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商业的发展,第2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与经济政策,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行业。,什么是商业?,由此可见,古代商业的发展与哪些生产部门的发展密切相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最早的商品来源于农业、手工业,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 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2.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尚书酒诰 3.:“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周朝:“工商食官” 4.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战国策,从下列古籍中感悟先秦中国古代商业的状况,原始社会晚期,

2、出现物物交换,商朝善于经商,周朝商业发展,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打破官府商业垄断,一、古代商业的发展的阶段特征,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把握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表现):,商人(商业活动的主体),城市、市场(商业活动的场所),商品的种类(交易内容),货币(交易媒介),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交易范围),交通(商品交易渠道),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古代商业发展概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二、掌握古代商业的发展概貌,交通,市场、城市,对外贸易,据考证,商人(或商业)的商,最初是个原始部落的名字, 其部落位于今河南省商丘的南部地区,其部落始祖名叫契。因契 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此。契的第

3、十代孙名叫王亥(公元前16 世纪)。王亥从事牧业而擅长经商。他的第四代孙子汤灭了夏(公 元前1551年),又迁都于殷,故商又称殷,而商人仍自称为商。后 来,周灭殷以后,周公(姬旦)告诉殷的遗民,要求他们继续经商。 而殷商之人善于经商,周朝人便将从事这种行业的人成为商人。,“工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本制度。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司空管辖。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技艺水平的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4、者。,范蠡,春秋战国之际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同时也是一位生财有道的大商家,商人的鼻祖。曾是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经营商业,改名朱公。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陶朱公。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根据以下信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转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 周国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 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

5、迫切, 到战国末年,大商人(指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打破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出现大商人; 商业发展,商人力量增强,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国家政治.,材料三:“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史记商君列传,商鞅首创“重农抑商”(一种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的政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 困辱之”汉,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

6、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过桥即投西大街,此一店最是酒店上户,银瓶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街北薛家分茶,羊饭,熟羊肉铺。向西,御廊西即鹿家包子,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商帮,伴随几百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而封建社会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士、农、工、商”中商也是屈尊末位。对于商人而言,国家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

7、和左右者。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保护自己,于是商帮就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了。,历史上的商帮大体上崛起于明清时期。在明清之际曾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相继崛起了十大商帮。其中,晋商、徽商、潮商为势力最大、影响最远的三大商帮。,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 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 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

8、是乔 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乔家大院,徽商主要经商路线图,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 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 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 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中国第一家票号,“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会馆,二、掌握古代商业的发展概貌,交通,市场、城市,出现,“食官”,巨商, 地位提高,受到严格控制、社会地位低,有所提高,会馆; 商帮,对外贸易,古代

9、货币的发展,贝类货币 (商周时期),五铢钱,1、货币形态:从多样到统一,知识拓展:货币的发展,贝型多样化统一的圆形方孔,2、货币材质:从金属到纸币出现,3、货币流通:从单一到并行,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同时以钱为辅,形成了银、钱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二、掌握古代商业的发展概貌,交通,市场、城市,出现,“食官”,巨商, 地位提高,受到严格控制、社会地位低,有所提高,会馆; 商帮,骨贝和 铜贝,各种铜币,半两钱五铢钱,开元通宝,最早的 纸币,白银为主货币,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种类不断增多。,对外贸易,长安,河西走廊,葱岭,大宛,康居,安息,大月氏,大秦,汉代丝绸之路,北起涿郡,南到

10、余杭,中心在洛阳; 由四段组成,顺序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流经六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隋大运河,对外交通,邸 店 是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机构,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利润丰厚。东晋时已出现,唐朝时各大商业城市大量兴办。,柜 坊 :从邸店中分离出来的专营货币借贷和存放的场所,这是银行的雏形,比地中海金融机构早六、七百年的时间。,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至宋元时期,古代商业的发展更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西汉:陆路为主,海上开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陷于停滞 隋唐:水陆并举 两宋:海外贸易频繁 元朝:水陆并举 明清

11、:初期兴盛 - 海禁 - 闭关,商业经济交通的发展趋势,二、掌握古代商业的发展概貌,交通,市场、城市,国内外贸易,出现,“食官”,巨商, 地位提高,受到严格控制、社会地位低,有所提高,会馆; 商帮,骨贝和 铜贝,各种铜币,半两钱五铢钱,开元通宝,最早的 纸币,白银为主货币,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种类不断增多。,陆路为主,京航大运河,海外商运,国内区域性贩运,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 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 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 市联系在一起。,城市的由来,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 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

12、 商业上的特点吗?,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 所,很不方便。,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专门管理机构,长安九市,草市形成,设“草市尉”管理,草市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 受到官吏直接监管;草市已具较 完备饮食服务设施,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市”的发展过程,投钱入器,西市,东市,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以散。 新唐书百官志,图一唐长安城,图二 北宋东京城市布局,2、比较图一、图二,并结合课文,说明北宋东京与唐长安城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方面有什么变化?,“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市的变迁宋以前:A.“

13、市”、“坊”严格分开;B.市令、市长进行管理;C.时间限制严格,按时开市、闭市 宋朝:A.“市”、“坊”界限被打破,突破空间的限制 B.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突破时间的限制 C.草市普遍; D.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四大商业名镇,历代主要城市,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唐代,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外贸港口:广州(市舶使),宋代,北宋:开封、益州(交子),南宋:临安,元代:,大都、杭州、泉州(世界第一大港),明清:,中小工商业市镇大批兴起,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1、城市功能: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商

14、业活动: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宽。 3、数量和规模:明清时期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中小工商业市镇大批兴起。 4、地区分布: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二、掌握古代商业的发展概貌,交通,市场、城市,出现,“食官”,巨商, 地位提高,受到严格控制、社会地位低,有所提高,会馆; 商帮,骨贝和 铜贝,各种铜币,半两钱五铢钱,开元通宝,最早的 纸币,白银为主货币,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种类不断增多。,陆路为主,京航大运河,海外商运,国内区域性贩运,繁荣的商业中心、政治中心,管理市的法律、机构,五都,草市,草市;夜市,扬一益二,市突破时空限

15、制;草市完善,都市繁华,商业区繁华,众多商业市镇,对外贸易,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一)历史概况,西汉时,由于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无有“-乾隆皇帝嘉庆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

16、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禁止民间出海贸易。明 初期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处. 清,5.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二)主要形式朝贡贸易,朝贡贸易的定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2. 朝贡贸易的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3. 朝贡贸易的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二、掌握古代商业的发展概貌,交通,市场、城市,对外贸易,出现,“食官”,巨商, 地位提高,受到严格控制、社会地位低,有所提高,会馆; 商帮,骨贝和 铜贝,各种铜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