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围题卷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67352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围题卷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围题卷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围题卷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围题卷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围题卷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围题卷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围题卷试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1)佩缤纷其繁饰兮,_。(屈原离骚) (2)仰观宇宙之大,_。(王羲之兰亭集序) (3)位卑则足羞,_。(韩愈师说) (4)国恒亡。_。(二章) (5)羽扇纶巾,谈笑间,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似曾相识燕归来。_。(晏殊浣溪沙)【答案】芳菲菲其弥章 俯察品类之盛 官盛则近谀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樯橹灰飞烟灭 小园香径独徘徊(每处 1 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弥”“察”“谀”“樯橹”“徘徊”等。每句1 分,句中有误该句

2、不得分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二)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论 文(下)袁宗道爇香者,沉则沉烟;檀则檀气。何也?其性异也。奏乐者钟不藉鼓响,鼓不假钟音,何也?其器殊也。文章亦然,有一派学问,则酿出一派意见;有一种意见,则创出一般言语;无意见,则虚浮,虚浮则雷同矣。大喜者必绝倒,大哀者必号痛,大怒者必叫吼动地,发上指冠。惟戏场中人,心中本无可喜事,而欲强笑;亦无可哀事,而欲强哭,其势不得不假借模拟耳。今之文士,浮浮泛泛,原不曾的然做一项学问,叩其胸中,亦茫然不曾具一丝意见,徒见古人有立言不朽之说,又见前辈有能诗能文之名,亦欲搦管伸纸,入此行市联

3、篇累牍,图人称扬。夫以茫昧之胸,而妄意宏钜之裁,自非行乞左马之侧,募缘残溺,盗窃遗矢,安能写满卷帙(篇幅)乎?试将诸公一编抹去古语陈句,几不免于曳白矣。其可愧如此,而又号于人曰:引古词,传今事,谓之属文。然则二典三谟,非天下至文乎?而其所引,果何代之词乎?2余少时,喜读沧溟、凤洲二先生集。二集佳处故不可掩,其持论大谬,迷误后学,有不容不辨者。沧溟赠王序,谓“视古修辞,宁失诸理”。夫孔子所云“辞达”者,正达此理耳,无理则所达为何物乎?无论典谟、语、孟,即诸子百氏,谁非谈理者?道家则明清净之理,法家则明赏罚之理,阴阳家则述鬼神之理,墨家则揭俭慈之理,农家则叙耕桑之理,兵家则列奇正变化之理。汉、唐、

4、宋诸名家,如董、贾、韩、柳、欧、苏、曾、王诸公,及国朝阳明、荆川,皆理充于腹,而文随之。彼何所见,乃强赖古人失理耶?凤洲艺苑卮言,不可具驳,其赠李序曰:“六经固理之区薮也,已尽,不复措语矣。”沧溟赖古人无理,而凤洲则不许今人有理。何说乎?此一时遁词,聊以解一二识者模拟之嘲,而不知其流毒后学,使人狂醉,至于今不可解喻也。然其病源则不在模拟,而在无识。若使胸中的有所见,苞塞于中,将墨不暇研,笔不暇挥,兔起鹘落,犹恐或逸,况有闲力暇晷,引用古诗句耶?故学者诚能从学生理,从理生文,虽驱之使模,不可得矣。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奏乐者钟不藉鼓响 藉:凭借 B入此行市

5、联篇累牍 市:贩卖C谁非谈理者 非:责怪 D不可具驳 具:全部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的文学主张的一组是 ( )(3 分)试将诸公一编抹去古语陈句,几不免于曳白矣其持论大谬,迷误后学,有不容不辨者 理充于腹,而文随之此一时遁词,聊以解一二识者模拟之嘲然其病源则不在模拟,而在无识从学生理,从理生文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袁宗道对那些“茫然不曾具一丝意见”,只是乞灵古人的作者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抨击。B袁宗道对沧溟、凤洲两位先生作品的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C袁宗道一针见血地指出复古派的病源“不在模拟,而在无识”。D袁宗道认为只要有自己的

6、“理”,则写文章“将墨不暇研,笔不暇挥”,“虽驱之使模,不可得矣”。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3大怒者必叫吼动地,发上指冠。(3 分) 故学者诚能从学生理,从理生文,虽驱之使模,不可得矣。(3 分)【答案】2C3D4B5(3 分)大怒的人一定叫吼震动大地,头发向上顶起帽子。(“必”译为“一定”1 分,“指”译为“竖起”“顶起”1 分,句意通顺 1 分。)(3 分)所以做学问的人如果能从学习中产生道理,从道理上产生文章,即使驱赶着他们去模仿,也不可能做到了。(“诚”译为“果真”“如果”1 分,“虽”译为“即使”1 分,句意通顺 1 分。)【解析】2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解释,

7、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C 项,非:不是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3试题分析:句是在批判“引用古代的言词,宣扬现实中的事情,这才叫写文章”的说法和做法。句是批评“李攀龙王世贞二位先生的文集”“后七子”们有什么见识,却敢强行污蔑古人不讲道理。句这些话不过是一时理屈词穷故意避开正题的话,姑且用来化解一二个有见识的人对模仿的嘲笑,却不知道他们的话对后来的学子

8、造成流毒,使人狂乱沉醉,到了今天还是不能解释明白啊。与同,还是在批“后七子”们有什么见识,却敢强行污蔑古人不讲道理的做法。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4试题分析:“B袁宗道对沧溟、凤洲两位先生作品的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错,因为后两段都是对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的批判。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5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必”译为“一定”,“指”译为“竖起”“顶起”。(2)“诚”译为“果真”“如果”,“虽”译4为“即使”

9、。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参考译文:点燃熏香时,用沉香木,那么就是沉香的烟香;点燃檀香木,那么就是檀香的香气。为什么呢?两种香木的本性不同啊。奏乐的人敲钟并不凭借鼓声,击鼓并不凭借钟音,为什么呢?它们的器物不同啊。文章也是这样,有一种学派的学问,就会酝酿出一种学派的意见;有一种意见,就会创造出一种言辞语句;没有意见,那么文章就会虚无漂浮,虚无漂浮就会人云亦云了。非常欢喜的人一定会笑弯了腰,特别哀痛的人必一定会号哭呼喊疼痛,大怒的人一定叫吼震动大地,头发向上顶起帽子。只有那在戏场中的人,心中本来就没有可喜的事,而又想勉强自己笑;没有什么悲哀的事,却又想要勉强自己哭,在那种情况下

10、才不能不借助模仿啊。现在的读书人,学问上飘飘浮浮,知识上平平常常,原来就不曾深入扎实地做一项学问,叩问他们的胸中,也茫然不曾具有一丝一毫的意见,只是看见古人中有创立学说赢得不朽之名,又看见前辈中有能诗能文的名声,也想手握笔管,铺展纸张,进入这一行当去连篇累牍地贩卖,企图获得别人的称赞。凭着自己学识浅陋,不明事理的心胸,却妄想写出鸿篇巨制,倘若不是在左丘明、司马迁的身旁进行乞讨,化来一点剩余的小便,盗窃来一些剩下的大便(二句中的“溺”“矢”指古书中的陈词滥调),怎么能写满整篇文章呢?如果将各位的每篇文章中古人陈旧的语句抹去,几乎不免于交白卷了。那叫人羞愧的就像这样,然而他们却又向人号称说:引用古

11、代的言词,宣扬现实中的事情,这才叫写文章。这样说来,尚书中的尧典舜典和大禹谟皋陶谟益稷谟,不是天下最好的文章吗?然而它们所写出的,真有什么借用的古代文词吗?我小的时候,喜欢读李攀龙王世贞二位先生的文集。二人的文集好的地方当然不能掩盖,但其中持论荒谬,迷惑误导学生的,也有不能不辨别的地方。李攀龙送王元美序,认为“看古人写文章,宁可不顾及对理的阐发”。而孔子所说的“言辞达意”,正要将言辞通达到道理啊,没有道理那么通达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无论是写有典、谟名篇的尚书、论语、孟子,就是诸子百家,谁不是谈论道理的?道家是阐明清净无为之理,法家是阐明赏罚之理,阴阳家则是阐述鬼神之理,墨家是揭示节俭、兼爱之理

12、,农家则叙述种田养蚕之理,兵家则是列举对阵交锋,或设计、邀截、袭击变化之理。汉代、唐代、宋代的各位名家,如董仲舒、贾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各位先生,以及本朝的王守仁、唐顺之,是道理充实于胸中,然后文章随之而出。你们这些“后七子”们有什么见识,却敢强行污蔑古人不讲道理呢?凤洲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不应该全部驳斥,但他的赠李于鳞序说:“六经中道理已汇聚无遗,后世提不出更新的见解。”李攀龙诬赖古人没有道理,而王世贞就是不许今人有道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些话不过是一时理屈词穷故意避开正题的话,姑且用5来化解一二个有见识的人对模仿的嘲笑,却不知道他们的话对后来的学子造成流毒

13、,使人狂乱沉醉,到了今天还是不能解释明白啊。然而他们的病源却不在于模仿,而在于没有见识。假如自己的胸中有什么见闻解,知识见闻充塞胸中,那么就会墨都来不及研磨,笔都来不及舞动,文思一到,笔墨迅速不得稍有停顿,都还担心有些内容溜掉了,何况还有多余的精力和闲暇的时光,去引用古人的诗句呢?所以做学问的人如果能从学习中产生道理,从道理上产生文章,即使驱赶着他们去模仿,也不可能做到了。(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4、1)本诗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试简要分析语言风格特点。(4 分)【答案】(1)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2 分)(2)语言清新隽永。(1 分)本联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显得含蓄深蕴。(3 分)6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 分)(一)文学名著阅读(6 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

15、的两项是( )(6 分)A“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贾府抄检大观园时,探春说出上面的话。(红楼梦)B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消息,介绍新思想,批判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了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他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趣愈来愈浓,跟他的家庭离得愈来愈远,即便是与觉民,也有了距离。(家)C吴荪甫的丝厂贴出了扣减工钱的布告,女工们像潮水一般涌出车间,把那刚刚贴出来的布告撕得粉碎,之后关车、罢工、冲厂。丝厂女工喊出了“打到屠夜壶”“打走狗姚金凤”等口号,风潮很快席卷恶劣其他丝厂。(子夜)D长坂坡一战中,张飞曾经让二十多个骑兵在树林中敲锣打鼓,以为疑兵,为吓退曹操创造了条件。此计成功之后,张飞再接再厉,让士兵拆断长坂桥,曹操疑有埋伏,不敢追赶。(三国演义)E在初次谈到欧也妮终身大事的那顿晚饭后,拿侬到葛朗台房间拿一瓶酒,下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