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66280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5 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 找到“桃花源”。不同的“桃花源”, 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A钟灵毓秀 按图索骥 映射 B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折射C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折射 D钟灵毓秀 顺藤摸瓜 映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第一处,“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用在此处恰当;“钟灵毓秀”指

2、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的优秀人物。第二处,“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按图索骥”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这里取“按图索骥”的第二个义项。第三处,“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间接反映出来;“映射”是“照射”的意思,根据语境,应选“折射”。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逐字解释词语,运用词语结构特点把握词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要注意词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弄清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2下列三副对联分别送给金榜题名、喜结良缘、乔迁新

3、居者,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甲:画栋倚云呈异彩,花灯映月放光辉。乙:春风堂上双飞燕,丽日池边并蒂莲。丙:蟾宫折桂立苍穹,北斗凌云横碧水。A甲金榜题名 乙喜结良缘 丙乔迁新居B甲乔迁新居 乙金榜题名 丙喜结良缘C甲乔迁新居 乙喜结良缘 丙金榜题名D甲喜结良缘 乙乔迁新居 丙金榜题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抓住对联里的关键词甲:“画栋倚云”“花灯映月”可体现“新居”;乙:“双飞燕”“并蒂莲”可体现“良缘”; 丙“蟾宫折桂”“ 北斗凌云” 可体现“金榜题2名”。拟写对联要注意:1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贴在右侧的称为上联,贴在左侧的称为下联,贴在上方的称

4、为横批,也称横额,内容是横着书写的。2讲究对仗工整;对联的对仗除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外,还要求句法相似。句法相似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句式相当,词类相同,结构相应。句式相当,指上联如果是四、三句式,下联也必须是四、三句式;如果上联是二、四句式;则下联也必须是二、四句式。3讲究平仄。对联的平仄,与旧体诗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基本上一致。强调平仄,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有音律和谐美。对联的平仄要求平对仄,仄对平。也可以“一三五不论”(即句中第一、第三、第五等处于单数位置的字可以放宽要求),但是要“二四六分明”(即处于句中第二、第四、第六等双数位置的字必须严格按平仄要求)。所谓平仄,古代的“平”指的是

5、平声,“仄”指的是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的平仄是指按普通话的读音来分的,一、二声(即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三、四声(即上声和去声)为仄声。【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3下列各句中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远远望去,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B夕阳下的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畅直的线条流泻着,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尘滓,像用巨大的筛子筛过。C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D

6、一笔而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画作包孕了天地间的灵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虽有 “像”字,但无比喻手法。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1表示比较 2表示举例 3表示猜测。【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4下列各句中,所引名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 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天是最富有生

7、命力的季节,诗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美好的事物。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面对皇帝的退缩、士大夫的排挤和世人的辱骂,心灰意冷的王安石选择了隐居。3C“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梅葆玖是梅兰芳的第九子,他不仅继承了“梅派”的精湛技艺,而且形成了新风格。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中秋佳节,夫子庙游人如织,怎奈天公不作美,突降的大雨让游客们扫兴而归。【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事物发展特别快,“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志趣高洁;“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赞叹春色美好,但又想到自己的一腔春愁无处排遣,良辰美

8、景尤在,但赏心乐事却不知在谁家谁院。解答这类题需要考生平时的积累,掌握并理解一些名言名句的含义及作用。【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5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人可以用肉眼看见木头的纹理,但从另一方面看过去,桌子却是光滑的。如果通过显微镜,就会看到粗糙不平的丘陵深谷,以及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各式各样的差异。用一架倍数更高的显微镜看,就会又有所改变了。A我们直接看到的只不过是一种现象。B凭借不同的观察方式会看到不同的现象。C事物实在的形状不只是肉眼看到的那样。D我们没有办法看清事物的真正形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段话

9、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说人看见桌子是光滑,第二层是显微镜下看到的是粗糙不平的,第三层是用倍数更高的显微镜看,又有所改变,概括归纳为“我们没有办法看清事物的真正形状”。大多数文章,并不一定有明显的中心句。这就需要归纳综合了。一篇文章,我们把各段落的段意综合起来,然后理清其关系:详与略、铺垫与关键、正与反、映衬与主体等。不论哪种关系,它们都只有一个与写作意图密切相关的中心意思,那就是文章的主旨。【考点定位】概括文段主旨的能力,能力层次为表达应用 E 级。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游丰乐醉翁亭记(明) 王思任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

10、。癸卯入觐,必游之。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登保4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上醒心亭,读曾子固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瑯玡,从者暮之,遂去。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

11、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门生,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12、。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注:曾子固:曾巩,字子固。垞(ch):土丘。蘧(q)舍:旅舍。座主:古代进士称主考官座主。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有檄,趣令视事 趣:催促B经见梅亭,阅玻璃亭 阅:观览C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 视:看D岂不笑脱颐也哉 颐:下颌7下列句子中 “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A癸卯入觐,必游之B从者暮之,遂去C深恨谳辞之非D而崔文敏犹议及之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 (4 分)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5

13、分)9作者认为此地已有丰乐和醉翁两亭,不宜再建其他亭子。请结合全文概括其原因。(4分)【答案】56C7C8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那些(所谓)贤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恨叹息酒酣耳热之后,最终还是不能忘怀。9(1)两亭成为胜景,是因为建亭之人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和忘怀得失的胸襟;(2)他人不具有欧阳修的情怀却效仿建亭,想法陈腐浅薄。学科网【解析】6试题分析:C 项,视:比较,与相比。这一用法在五人墓碑记中学过,“视五人之死又何如哉?”。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最根本、最实用的是语境推

14、断。无论是做实词选择题还是翻译题,考生都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即把这个词放在句中解,把句放在文中读。只有建立并强化了这个意识,推断才有保障。具体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应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的词性进行解答。C 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他三项都是代词。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审读题干,确定选择答案的方向,即选相同还是不相同的一组。第二步,首先确定选自教材

15、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上下文来推断材料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最后判断每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判断时,可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语法分析、句位分析、代入检验等方法,以确保判断的正确性。第三步,综合检查,确定答案。考试大纲中列举了应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应熟练掌握。可用已知词代入未知句中,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看意思是否一致。有时可通过虚词在句中的具体位置来判断。【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8试题分析:得分点:“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已” 停止;“斗力” 争高下;语句通顺,各 1 分。得分点:状语后置句、“诗酒” 作诗饮酒;“咨” 叹息;各 1 分,语句通顺,2 分。古文翻译题的答题要求是:字字落实:忠于原文,不增不减。(落实关键词语)句句通顺:合乎文意,明白通顺。(落实特殊句式)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注意:直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