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534727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研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研究,中共黄冈市委党校 黄 丽2015年1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目 录,一、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基本

2、标准二、如何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三、全面深化改革对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探索,一、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基本标准,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就是规范社会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现代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协调的、动态的和整体的制度运行系统。,衡量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是否现代化 至少有五个标准:,其一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它要求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规范的公共秩序。其二是民主化,即公共治理和制度安排都必须保障主权在民或人民当家作主,所有公共政策要从根本上体现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主体地位。,其三是法治,即宪法和法律成为公共治理的最高权威,在法律面前

3、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权力。其四是效率,即国家治理体系应当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其五是协调,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制度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级,从政府治理到社会治理,各种制度安排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协调,密不可分。,二、如何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如何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冲破不合时宜的旧观念的束缚。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上谋划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第三,总结地方治理改革创新经验,及时将优秀的地方治理创新做法上升为国家制度。,第四,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学习借鉴国外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先进经验。 第五

4、,坚决破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国家治理体制。 第六,破除官本位观念。,三、全面深化改革 对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探索,6月到8月底,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突破前行。,6月5日: 关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方案;6月12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7月1日: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8月28日: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

5、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习近平分别于6月30日和8月29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上 述10个相关改革方案。,(1)经济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2、在全国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落实认缴登记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村制度的三大改革:一个是承包地可以抵押担保转让;一个是宅基地可以抵押担保转让;一个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经营型建设用地可以与城市土地同权同价。

6、 4、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0二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5、户籍制度改革 6月12日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6、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简化审批,(2)政治民主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所谓权威的制度化,就是实现由树立个人权威向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转变。这种转变的实质是任何公共权力的行使都要有法律的依据,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站在宪法和法律之上、超越宪法和法律之外的权力。2、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各级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完善公共政策利益相关者间的沟通

7、与协商机制。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要提高政府反映和实现各种利益诉求的政策协调能力。寻求和凝聚政策共识,就是通过对话、协商和妥协来达到对公共政策的认同,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公平性和普惠性价值的实现,也有利于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3)社会的法治化,共识的基础:公共性、公平性、合法性、普惠性共识的愿景:科学、公平、和谐信念共识,弘扬现代性价值,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未来体制与机制改革的方向;制度共识,是树立宪法的权威,明确人们必须遵循的行为底线,增强社会成员的规则意识、守法意识;政策共识,是增强政策的公共性、公平性和普惠性,促进形成开放的、具有包容性的民主决策体制和机

8、制。现代性价值: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人权保障、理性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科学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1、党要管党,从严治党;2、“两个责任”: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3、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第一,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第二,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第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第四,坚持从严管理干部。第五,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第六,严明党的纪律。第七,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第八,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通过经济市场化、社会法治化、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科学化等途径来实现。总而言之,只有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反过来,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中国民主法治的进程。,思考探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汇报完毕, 谢谢各位!联系电话:15387192037 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