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532392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 观 部 分,主讲: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徐敬俊联系电话:13969699310 个人邮箱:,Macro-Economics,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美)多恩布什、斯塔兹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美)萨克斯、拉雷恩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刘厚俊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背景,从20世纪30年代开

2、始,发生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世界各国的经济陷于瘫痪。 19291933年期间,美国的经济萎缩了30%,1933年失业率高达25%。1939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高达17%。 一个问题:资源难道不是稀缺的吗?为什么“劳动”这种稀缺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答:所有消费者不买,所有厂商不投资,工厂不开工,何来就业? 一个比喻:微观经济学研究树木 ,宏观经济学研究森林 微观经济学导言是“皇后的面纱”,宏观经济学导言是“森林的导游图”。,宏观经济学研究是什么决定了像失业率这样的总量指标。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

3、 “宏观(Macro-)”一词来源于希腊文,表示“大”的意思。 宏观经济通常是指一国的国民经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见诸如一国的总产出水平和就业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是什么引起一国经济的波动,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全球经济体系对一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有何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如何才能改善一国的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等问题。 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成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换句话说,宏观经济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学问。,宏观经济学研究什么,总量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

4、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宏观和微观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问题。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 它们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在这一前提下来分析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但如何把微观经济学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理解,至今也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显微镜与广角镜 1、价格的研究方面: MICRO香蕉的价格;MACRO一切消费品的价格 2、外贸项目的研究方面: MICRO美国为什么进口本田轿车而出口卡车;MAC

5、RO美国进出口总趋势 3、生产者的研究方面: MICRO单个厂商的行为;MACRO整个社会的降龙之术 4、消费者的研究方面: MICRO单个消费者的行为;MACRO所有家庭主妇,明天一早就出发,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中心理论:国民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主要经济变量(GDP、AD、AS); 宏观经济之痛(失业与通胀); 前途与道路(经济增长与周期); 药方(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的内容,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与“凯恩斯革命”,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立者,天才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守护神 凯恩斯是一个全面的天才。他

6、在数学、哲学、文学方面都有建树。 另外,他还分身有术,经营一家大的保险公司,出任英国财政部顾问,协助管理英格兰银行,编辑一本世界闻名的经济学杂志,收集现代艺术品和珍本图书,还创立过一家剧院,并娶了位俄国最著名的芭蕾舞演员。他还是一位精通投机赚钱的投资家,不仅为自己,而且还为他所在的剑桥大学的坎斯学院赚了大钱。,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立者,凯恩斯的童年,凯恩斯的祖上是英国的贵族,他父母在剑桥大学任教。凯恩斯从伊顿公学毕业,取得了国王学院数学和经典著作的奖学金。 190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06年凯恩斯通过公务员考试,到外交部的印度办公室工作。,领奖大王,19061908年在

7、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1908年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2年被进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1946年猝死于心脏病,时年63岁。,1914年大战时,凯恩斯转职财政部,为高层出谋策划。 他是使美国介入战争的始作俑者。,1929年经济危机对凯

8、恩斯的影响,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的政策主张,鼓励消费,罗斯福新政: 复苏措施大杂烩,美国首度实施国家社会主义的经验,前所未有的繁荣,前所未有的繁荣,前所未有的繁荣,Unemployment(1870-1970),Output(1870-1970),Weve never had it so good,70年代排斥凯恩斯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商品价格的爆发式上涨,尤其是原油价格,使得45年以来工业化国家所享有的稳定、低通货膨胀的成长结束了。,Keynesian policies did not seem to work any more,本章是宏观经济学的开篇。通过本章学习,学员应在简要了

9、解宏观经济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有关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内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两种测算方法和收入核算恒等式,知道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宏观总量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与总支出和总收入分析之间的联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国民收入的组成及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法。 四、本章要求掌握的重点:国民收入的核算的方法,了解名义GDP和实际GDP。,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是由

10、挪威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费瑞希(RFrisch)在1933年提出来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1、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依据: 萨伊法则,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特点,首先,我们用一个以物易物经济来理解萨伊法则。需求必然等于供给。

11、整个经济都不会出现过度生产(总供给大于需求)或者生产不足(总供给小于总需求)。 现在一个货币经济中考虑萨伊法则,它还成立吗?卖以后他必须全部购买吗?他可以储蓄一部分收入。因此,他的供给予就有可能会大于他的需求。对整个经济也是如此。据此有些西方学者可能会认为,萨伊法则在一个货币经济中不能成立。但是,古典经济学家不同意!他们争辩道:储蓄并不一定代表着消费不足。通过利率可灵活变动的资金市场,所储蓄的每一块钱都可能转化为企业的投资。,Says Law:萨伊法则 (萨伊:17671832) 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一种产品一经创 造出来,它马上就会为其他产品提供一个与其自 身价值完全相等的市场。因而

12、,单是创造一 种产品这件事就会立即为其他产品打开出路。” 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2、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凯恩斯反对萨伊法则 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他认为,完全相反,“需求会创造出自身的供给”人们将之称为“凯恩斯法则”。 凯恩斯主义对有效需求的分析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有效需求的不足;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有效投资的不足; 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手持货币而不购买,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存在着一种“自我协调”的机制以确保实现充分就业。资本主义经济在偏离充分就业状态时就应该施以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以 便使之更加接近于充分就业水平。 因此,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是一种积极

13、的政府干预性政策。 总之,微观的有效不一定能实现宏观的有效。所以要进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特点,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特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凯恩期革命的出现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第一个阶段,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第二阶段是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为完整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时期。 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大量发展,并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时期。,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特点,3、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局面,凯

14、恩斯主义对此无法做出提出对策,其他学派的宏观经济学纷纷出笼。 在与凯恩斯主义的激烈冲突和争论中除了正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在修改自己的理论上做了许多努力外,还产生了几个其他学派,如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等。 以上各学派在理论观点相同之处是: 强调了市场的有效性,只要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市场是能够更好地运行的; 强调寻找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特点,二、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研究的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二)研究的内

15、容 国民收入核算问题、国民收入决定问题、经济增长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失业问题、财政预算问题、贸易赤字问题、汇率变动等问题。 (三)测量的指标如同人的身体健康指标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政府财政预算赤字及贸易赤字的变动、利率等。,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特点,二、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四)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标志 现代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经济学分支学科,是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于1936年出版后才正式形成的。宏观经济学由于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重心,所以称为收入理论或价格理论。 (五)宏观经济分析要

16、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绝非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 对总体经济行为分析离不开个体经济行为分析,因为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如:消费函数、投资函数、理性预期等等;但总体经济行为绝非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对微观经济是正确的东西,对宏观经济未必是正确的,例:A:厂商降低工资; B:增加储蓄。,二、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六)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分析方法 1 、总量分析方法。 即从个量分析的加总中引出总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经济加总”是人们用以描述某些经济生活的一个简单的抽象。,宏观经济中一般将各种不同物质形态的产品的产量还原为一定的市场价值从而加总,从而得出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 中国有句老话“春种田园皆玩物,秋收遍地是黄金”,说得就是这个道理。,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特点,假设的消费函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