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28308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理】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理】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理】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理】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浙江省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单选题(每小题一单选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有( )A. 重力、速度、路程、时间 B. 弹力、速度、摩擦力、位移、路程C. 速度、质量、加速度 D. 位移、力、加速度、速度2.关于质点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体积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B. 乒乓球比赛中,接球和发球时运动员可以把乒乓球看作质点C.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D. 形状规则和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位置一定在物体上 3.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书有支持力 N,书对桌面有压力 F,那么( )A. 支持力 N 实际上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的弹

2、性形变而对书产生的向上的弹力B. 支持力 N 实际上是由于书发生微小的弹性形变而对书产生的向上的弹力C. 压力 F 实际上就是书受到的重力 D. F 和 N 的方向相同 4. 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A5s15s 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1m/s2B15s20s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2m/s2C5s20s 内质点的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均不变D质点 15s 末离出发点最远,20S 末回到出发点5. 如图所示,两块同样的条形磁铁、,质量均为,将它们竖直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秤通过一根细线竖直向上拉磁铁,若弹簧秤的读数为,则对的弹

3、力 F1、桌面对的弹力 F2分别为 ( )A 0,.B ,0. C 大于 0,大于. D 大于 0,. 6.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运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初速越大,位移越大 B. 末速越大,位移越大C. 中间时刻速度越大,位移越大 D. 中间位置速度越大,位移越大7.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B. 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C. 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D. 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8.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

4、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 0.2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 1 次、第 2 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08 m;在第 5 次、第 6 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 0.32 m,由上述条可知( )2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 1.5 m/s2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 2 m/s2C第 2 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 0.8m/s D第 3 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 1.2m/s9. 如图所示,物体 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 F 作用下,A、B 保持静止。物体 A 的受力个数为( )A2 B3 C4 D510. 质量相同的五块木块并排放在水平面上,每块木块重均为 20N,每块

5、木块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5N,则当水平推力 F=20N 时,木块 4 和木块 5 之间的弹力大小应为( )A.5N B.4N C.3N D 0 二不定项选择题二不定项选择题( (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 )11.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B04s 物体运动得越来越慢C4s8s 物体向正方向做加速运动D8s 内物体运动的路程是 160m12. 如图所示,木块随传送带向下匀速运动,则关于木块受到的作用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木块所受到三个力作用B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C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D木块所

6、受的摩擦力方向有可能沿传送带向下13. 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 F15 N,F24 N,这两个力的合力 F 与 F1的夹角为 ,则 可能为( )A30 B 45 C75 D9014. 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过 a、b、c、d 到达最高点 e。已知ab=bd=6m,bc=1m,小球从 a 到 c 和从 c 到 d 所用的时间都是 2s,设小球经 b、c 时的速度为 Vb、Vc,则( ) A.Vb=4 m/s B.Vc=3m/s C.de=5m D.从 d 到 e 所用时间为 4s 三三. .实验题(实验题(2 2 题,共题,共 2020 分)分)15.(12 分)小

7、华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某处,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如图所示。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的一段。如图所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确定出八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s,并用刻度BAF3尺测出了各计数点到 0 计数点的距离,图中所标数据的单位是 cm。(1)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小华同学已经计算出了打下 1、2、3、4、5 这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请你帮助他计算出打下计数点 6 时小车的速度(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并填入下表。计数点123456t /s0.10.20.30

8、.40.50.6v /(ms-1)0.3580.4000.4400.4850.530 (2)以速度 v 为纵轴、时间 t 为横轴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上表中的 v、t 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并作出小车运动的 vt 图象。(坐标系见答题卷)(3)根据 vt 图象可知,在打 0 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 v0 =_m/s(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m/s2(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16. (8 分,每空 1 分,作图 3 分)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寻找合力与分力等效替代的实验过程中,先通过细绳用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使其活动端伸长到某一位置 O,此时需记下:_ _,_ _,

9、_ _;然后改用一个弹簧秤把橡皮条拉到 O 点后再记录下:_ _和 。如图所示,是该同学完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图,请选好比例在方框中作图完成该同学未完成的实验数据处理四四. .计算题(计算题(4 4 题,共题,共 3434 分)分) 17. (8 分)一辆汽车以 72km/h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已知汽车刹4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5m/s2,求(1)汽车刹车 3s 末和 5s 末的速度(2)汽车从开始刹车到 6s 末所通过的位移18. (8 分)用细绳AC和BC吊起一重物,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如图所示,A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150 N,BC能承受

10、的最大拉力为100 N。(1).若挂一 50 N 的重物时,AC 绳的拉力为多少?(2)为使绳子不断裂,所吊重物的质量不得超过多少?19. (8 分)在竖直的井底,将一物块以 11m/s 的速度竖直地向上抛出,物体冲出井口再落到井口时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 1s 内物体的位移是 4m,位移方向向上,不计空气阻力,g 取 10m/s2,求:(1)物体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2)竖直井的深度.20. (10 分)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一条质量不计的皮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端,另一端 绕过一中间有一圈凹槽的圆柱体,并用与斜面夹角为 的力 F 拉住,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5状态,如图所示不计一切摩擦,圆

11、柱体质量为 m,求拉力 F 的大小和斜面对圆柱体的弹 力 FN的大小 某同学分析过程如下: 将拉力 F 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进行分解 沿斜面方向:Fcos mgsin 沿垂直于斜面方向:Fsin FNmgcos 问:你同意上述分析过程吗?若同意,按照这种分析方法求出 F 及 FN的大小;若不同 意,指明错误之处并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615.(1)0.570 (3 分)(2) (3 分)(3)0.3000.320m/s(3 分) (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0.41-0.45m/s2 (3 分) (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16. .O 点位置 两个弹簧秤示数 F1,F2 的大小 两弹簧秤拉力方向(或绳子方向) 一个弹簧秤示数 F 的大小 一个弹簧秤拉力方向(或绳子方向) 作图(3 分)四、计算题(四、计算题(4 4 题,共题,共 3434 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方程式和步骤)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方程式和步骤)17 (8 分) v0=72km/h=20m/s 汽车所能运动时间: savt4073s 末速度 smatvv/5035s 末速度 05v4s 车已停,6s 的位移等于 4s 的位移 40m avs22 0 620(10 分)不同意mg mgcos mgsin sin 1cos sin 1co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