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制度经济学第四章制度的形成和运行机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524017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20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大学制度经济学第四章制度的形成和运行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湖南大学制度经济学第四章制度的形成和运行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湖南大学制度经济学第四章制度的形成和运行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湖南大学制度经济学第四章制度的形成和运行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湖南大学制度经济学第四章制度的形成和运行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大学制度经济学第四章制度的形成和运行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大学制度经济学第四章制度的形成和运行机制(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制度的形成和运行机制,一 制度的约束因素 二 制度形成的途径 三、制度的供求分析 四、制度与集体行动,第一节、制度的约束因素 制度制约经济发展,那么制度本身又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什么会产生制度?为什么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制度具有不同特征?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制度的产生和制度的特性?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制度的约束条件主要是什么? 科斯:交易费用;诺斯:潜在利益/信念体系;德姆塞茨:相对价格等。马克思:基本矛盾等。,影响制度的三个基本因素:利益、权力、意识一。利益是制度的基础 界定:利益(benefit)包括一切能够给人带来效用,满足人们现实需要的因素。 社会利益(福利)和个人

2、利益。合作收益 和交易成本 利益与制度: 制度是人们追求利益的或实现利益的一种工具或装置; 有利可图,人们才会去创建制度或创新制度; 不同的利益关系制约着制度结构, 制度安排规定着人们的利益分配。,二.权力是制度的关键 界定:权力(power)是支配和控制他人的强制性力 量,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权力等。 从经济学角度看,权力是一种特殊资源,控制资源的资源,是一种可以将成本转移给他人的力量 制度安排是为了追求和实现利益,但追求和实现谁的利益?这就要看权力了。 权力与制度:制度能否形成、形成何种制度,取决于相关主体的权力博弈。说制度是博弈均衡,主要就是权力博弈均衡。它说明谁的利益能够或在多大程度上

3、得到实现。燃油税、劳动法等。,三、意识是制度的前提 界定:意识是指人的主观认知现象及其成果。 主要包括:意识能力感性、理性、意识取向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意)意识成果知识(识) 意识与制度 知识是制度设计的前提,制约制度创新和变迁能力。诺斯强调学习与知识。 意识形态制约着制度选择的方式和特点。制度是一种价值实现机制,价值取向决定制度的方向。,两个主体A.B 箭头方向表示主体和制度的 价值取向(意识),aP线 的长度显示bP权力的大小,两条线形成的力的平行四边形的方向聚合点,就是制度安排。aP和bP线的距离连接线TC是交易成本线,CR线是制度收益或合作收益线。 制度形成的条件:CRTC; 且ap:

4、bp=ar:br.,aP,bP,I,CR,TC,O,br,ar,第二节 制度的形成的途径,一.制度形成的两种基本途径自发衍生:旧制度经济学、哈耶克等。制度是人们在适应环境过程中逐渐累积下来的 行为习惯和规则理性设计:诺斯等。制度是人们依据交易活动的需要,理性地 设计出来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契约等三权分立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制度形成的案例说明,案例一:“和平之烟”的产生,在北美的两个印第安部落之间,由于争夺某一河心岛的狩猎权而发生了争执。按照以往的惯例,双方诉诸武力似乎是自然的选择。但是,这两个部落的首领都饱经沧桑,且厌恶战争,因而他们不同寻常地决定用和谈方式来解决争端。但多年的争端

5、和不信任,又都不愿意首先提出和谈的建议。因此,两位首领在初次见面时都以保持沉默为策略。在这种多少令人有点尴尬的情况下,如果当事人着手去做第三种与两个冲突动机无关的事,则无疑会具有一种放松作用。碰巧,其中一位酋长点起烟管,另一位随后也点燃了自己的烟管。结果他们平静下来,逐渐进入了话题,并最终自信地达成了和解。第二次会面时,可能其中的一位立刻点烟,另一位马上应和。久而久之,抽烟便成了寻求和解的必要仪式或习惯,烟管也变成了和平的象征。最后,它成为每个印第安人必须遵循的法律典型的规则:在抽过烟后就禁止相互攻击。由此,所谓“和平之烟”的制度便昭然于世了。,大家知道,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轨距是4英尺

6、8.5英寸。为何是这样一个标准呢?它源自英国铁路标准。因为英国人是修建美国铁路的指挥者。英国人又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标准呢? 英国的铁路是从电车车轨标准中脱胎来的。电车车轨为何采用这样一个标准?原来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而他们是把马车的轮宽标准直接搬用过来的。为何马车要用这样一个标准呢?因为英国传统路程上的辙迹的宽度为4英尺8.5英寸。这一宽度又是谁制造的呢?是古罗马军队的战车。古罗马军队为何一这个数字为轮距宽度?答案极为简单:两匹战车的战马的屁股的宽度。这样一个宽度有利于战马的驰骋。,案例二:悬赏天文钟,大规模的国际贸易是同海洋运输分不开的。一台在远洋航行期间走时准确的计时钟是必不可少

7、的(即用时间同太阳所在位置进行比较来估算出经度)。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为发明这种计时钟悬赏1000金克郎。后来荷兰把赏金提到10万弗罗林,而英国最后将赏金依天文钟的精度定为12万镑不等。到了18世纪,这笔赏金最后由一位叫约翰哈里森的人获得。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耗尽了半生的精力。这里,付给科学家的赏金无疑是刺激或鼓励能人来成功地迎接挑战的人为办法。后来这种办法被制度化或法律化时,便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专利制度。,两个案例的启示,制度的形成存在两条途径,即自发演进与人为设计。第一个例子说明,在抽过烟后就禁止相互攻击的制度是在社会发展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没有人有意为之,它的产生纯属偶然,因而是自然演进的结果

8、。第二个例子说明,奖励制度和后来法律化后的专利制度是人们有意设计出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这说明人为设计也是制度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制度形成是自发与自觉相结合的过程,柯武刚和史漫飞论制度形成: 制度是如何产生的?一种可能性是规则及整个规则体系靠人类的长期经验而形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规则多数是在社会中通过一种渐进式反馈和调整的演化过程而发展起来的。并且,多数制度的特有内容都将渐进地循着一条稳定的路径演变。其他类型的制度因设计而产生。它们被清晰地制订在法规和条例之中,并要由一个诸如政府那样的、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威机构来正式执行。这样的规则是由一批代理人设计出来并强加给社会的。,在实际

9、的制度形成过程中,完全自发演进的制度和完全人为设计的制度并不存在。许多制度的形成往往是自发演进过程与人为设计过程相互交织的结果。 习惯习惯法成文法 同时,不同制度形成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有些可能自发演进为主,有的是理性设计和选择为主。,二、制度自发形成的机理,随着博弈论在近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解释制度形成的自发演进方面,博弈论也显示了它“令人着迷”的一面。在制度形成中,重复博弈和演化博弈能过较好的说明。,“囚犯困境”与合作制度形成,“囚犯困境”博弈揭示出:个体理性与团体理性之间的冲突从个体利益出发的行为并不总能实现团体的最大利益,同时也揭示了个体理性本身的内在矛

10、盾从个体利益出发的行为最终也不一定能够真正实现个体的最大利益,甚至会得到相当差的结果。,2、合作的起源:关于财产问题 贝茨(R.H.Bates,1983)设想过无国家社会的两个大家庭的情形。和,每家都拥有同样的武力潜能和侵犯倾向,都拥有相当于10头牛的净财产。每家都有两种行为选择:侵犯对方行为,不侵犯对方行为。两个策略的收益与另一家的策略选择有关,因而就有四个可能的结果。下面就是一个假设的收益矩阵: 表1 囚犯困境模型 家庭的选择 (侵犯) (不侵犯) (侵犯) (4,4) (18,2) 家庭的选择 (不侵犯) (2,18) (10,10) ,、同时选择非侵犯策略使财富总量达到20头牛并两家平

11、分;如果双方同时选择侵犯策略则消耗了资源,财富总量降为头牛,也同样由两家平分。如果只有一方采用侵犯策略,则两家总财富不变,但从(10,10)的分配交成了(2,18)或(18,2)的分配。在不知道对方行动策略的情况下,要求每一方都作出不可更改的选择,就会导致“囚犯困境”。这时,不管对方采取什么策略,每一方选择侵犯策略可以使他的期望财富达到最大化,因为存在42或1810,于是,均衡的结果便为(A,A)。这就是说,双方采用非合作而不是选择合作的情况下,财富分配的结果是一种“纳什均衡”,即(4,4)。,要解决这个基本的社会困境,可以通过两个办法。一是让两个家庭反复博弈而不是一次性博弈;二是通过一个第三

12、者传达信息。从长期来看,在一个多次往复的囚犯困境博弈中,当事人会发现,相互对抗的机会成本会远远大于合作的预期收益;单方的侵犯会招致对方的报复(学习机制)。只要博弈不是有限次,那么理性的和追求财富最大化的家庭庭终会选择非暴力,这样,最优的结果(10,10)便会实现。 可见,合作产生的一个充分条件是博弈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或依存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性的。,关于排队制度(先来后到制度) 在几乎所有文明国家实行,这种制度也是反复博弈最后达成的均衡。特权制度等。,乙,鹰,鸽,甲,鹰,鸽,无主土地的产权形成的博弈分析,第一次博弈:甲鹰,乙鸽 第二次博弈:甲鹰,乙鹰 第三次博弈:甲鸽,乙鸽,要解决这个基本的社

13、会困境,可以通过两个办法。一是让两个家庭反复博弈而不是一次性博弈;二是通过一个第三者传达信息。从长期来看,在一个多次往复的囚犯困境博弈中,当事人会发现,相互对抗的机会成本会远远大于合作的预期收益;单方的侵犯会招致对方的报复(学习机制)。只要博弈不是有限次,那么理性的和追求财富最大化的家庭庭终会选择非暴力,这样,最优的结果(10,10)便会实现。 可见,合作产生的一个充分条件是博弈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或依存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性的。,要解决这个基本的社会困境,可以通过两个办法。一是让两个家庭反复博弈而不是一次性博弈;二是通过一个第三者传达信息。从长期来看,在一个多次往复的囚犯困境博弈中,当事人会发

14、现,相互对抗的机会成本会远远大于合作的预期收益;单方的侵犯会招致对方的报复(学习机制)。只要博弈不是有限次,那么理性的和追求财富最大化的家庭庭终会选择非暴力,这样,最优的结果(10,10)便会实现。 可见,合作产生的一个充分条件是博弈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或依存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性的。,在重复博弈中,对于参与者中任何一方的欺骗和违约行为,另一位参与者总会有机会给予报复。这样,采取违约或欺骗的一方就有可能永远丧失与对方合作的机会,并因此而遭受长期的惨重损失。在长期的交往和“博弈”中,处于“囚犯困境”中的参与者双方会越来越发现合作的重要性,并最终导致有利于合作的制度的自发形成。制度是多人多次博弈达成

15、的均衡解,协调博弈与交通规则的形成,在博弈的重复进行中,人们会逐渐形成一种约定或者说规则,或者都靠左行,或者都靠右行。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具体选择的是都靠左行、还是都靠右行,可以用“进化稳定策略”概念来说明。缠足。习俗,(打猎,见者有份习俗),演化博弈论与制度形成机制 演化博弈论是研究一定群体行为选择演变和均衡形成的博弈理论。与传统博弈论不同,演化博弈论没有严格的理论假定,把生物进化的思想与博弈论的数学模型结合起来,对于研究制度、文化以及其他社会群体行为选择,具有重要价值。适应(学习、试错、突变)个别占优策略(选择)群体策略(模仿)进化稳定策略(进化均衡)制度,三 制度设计,三个和尚怎样才能有水喝? (一)制度设计的意义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机制设计 人的制度设计能够弥补仅靠制度演进难以满足社会对有效制度的需求的不足。 制度的人为设计能够加速和完善制度的演进过程。 人为的制度设计有利于纠正制度自发演进中的路径依赖现象。 制度设计实际上是人类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基本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