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13255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福建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 、 “为政以德” 、 “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制天命而用之”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材料孔子主张的“仁者爱人” 、孟子主张的“民贵君轻” 、荀子主张的“君舟民水”都强调了要爱惜百姓、关注民生,获得民心,是一种民本思想的体现。因此 C 项正确,所以选 C。2 “今日既格得一物,明日又格得一物,功夫更不住地做。如左脚进一步

2、,右脚又进一步;右脚进得一步,左脚又进;持续不已,自然贯通。 ”倡导这种学习方法的思想家是A.老子 B.朱熹C.陆九渊 D.王阳明【答案】B【解析】考点:宋明理学。从材料“今日既格得一物,明日又格得一物,功夫更不住地做”可以看出这是朱熹的格物致知的主张,故选 B。3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B2【解析】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本题考查的是对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虽然他们的思想中,有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但他们仍然

3、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不可能根本上否定君主制。所以答案选 B4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 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A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B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C书法、火药、指南针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答案】D【解析】考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国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火药传到欧洲,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指南针传人欧洲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人欧洲,对封建主义社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起到推动作

4、用。故选 D。5 “张颠没(殁)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斯书大字大如斗。 ”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A王羲之 B颜真卿 C吴道子 D怀素【答案】D【解析】考点:由所学可知,材料讲的是唐代书法, “张颠”指的是草书圣手张旭, “零陵沙门”指的是在草书方面有巨大造诣的怀素和尚, “沙门”即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 6关于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是金文、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和文征明;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主要形式之一;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气势是山水画的灵魂A B C D【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书法。中国五中主要

5、字体是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行书;文征明是明朝人;山水画的灵魂是意境。 7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一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本书?3A元曲赏析B全汉赋C全唐诗 D 宋词欣赏【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科技文化。从文学形式和特点方面分析,元曲可庄可谐,可雅可俗,抒情叙述都可,生动活泼。 宋词有词牌名,句式长短不一,可配乐演唱。汉赋辞藻华美、散文和韵文并用。唐诗讲究严格的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分析材料,长短句并用,通

6、俗易懂,最符合元曲,答案为 A。8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答案】B【解析】考点:明清小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又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为基础的。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

7、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此外,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凸现,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小说本身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优势,与时代具有契合性,因而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9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 海国图志B 资政新篇 C 天演论 D 变法通议【答案】A【解析】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依据材料可知材料所述的书主张了解西方,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此可知该书应该为魏源的海国图志 ,所以选 A10.从

8、“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4以下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答案】C【解析】考点: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经学难抵洋枪炮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所以选 C。11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下列各项,较早提出政治现代化主张的是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 B早期维新派的思想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 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答案】B【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的思想。最早

9、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进行制度方面学习的是早期维新派,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郑观应等,前期主张洋务运动,后来与洋务派决裂,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 B。12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A改革社会风尚B吸收世界文明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康有为赞同“今为机器之世”,认为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说明他主张废除旧的思想主张,其实质即仿照欧美模式,吸收世界文明,故选 B。ACD 三项都是

10、材料的直接反应,都是 B 项的表现。13“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5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 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A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C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答案】C【解析】考点:辛亥革命。 “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可知是指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

11、不对,不符合材料的核心意思;B 不对,题干没有涉及明确反帝;D 不对,这是后来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情况,因此选 C。14康有为主张“改定地方新法,推行保民仁政”,孙中山主张“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二者在民权主义主张上的不同点表现在下列哪个方面A国家政权的性质 B反对外来侵略 C国家政权的组成 D主张断发易服【答案】C【解析】考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救亡主张。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 C 项符合题意。15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在中国,“公民”一词是泊来品,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 “公民”取代了

12、“臣民” ,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 B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C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 D近代教育事业的进步【答案】C【解析】考点:近代反侵略、求民主斗争。 注意题干“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A 正确,这一时期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开展;B 正确,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不断在中国传播;D 正确,洋务运动以来,教育近代化发展,改变人们思想观念;C 错在“普及” ,因为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广泛传播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16 “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作为现代国家基础的新国民,并没有伴随民国而自然产生。因此,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似乎已经刻不容缓。 ”为此,先进的中国人A进行维新变法B发

13、动武昌起义C宣传实业救国D掀起新文化运动6【答案】D【解析】考点:新文化运动。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华民国的建立仅仅是个空招牌,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发起了宣传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故选 D。17 1922 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实现国共合作 领导北伐战争 提出“新三民主义” 确定“三大政策”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BCD【答案】C【解析】考点:新“三民主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说明孙中山已经深刻觉察到了旧

14、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为此孙中山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努力进行新理论探索,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三大政策,在实践中积极展开与共产党的合作,效仿俄国革命,所以项符合题意要求,发生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成果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答案选 C。18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

15、述发表于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过渡时期【答案】B【解析】考点:毛泽东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革命失败以后” 、 “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毛泽东论述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材料明确说明,大革命失败了,A 错误;C 项已经建立了地方性的政权,革命已有相当规模,不符合题意;D项是新中国成立后,不符合题意。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1920 世纪新中国取得的下列成就中,正确的排序顺序是7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第一台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A.B. C. D.【答案】B【解析】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时间顺序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是在 1970 年;是在 1983 年;是在 1964 年;是在 1973 年。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20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