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浙江省湖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12566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浙江省湖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浙江省湖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浙江省湖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浙江省湖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浙江省湖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浙江省湖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浙江省湖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浙江省湖州中学 2014-2015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未形成 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A B C D 2下图是 1880 年与 1914 年两个年度欧洲主要国家的一张统计比较图。它指的可能是 A各国人口总数量表 B各国军舰的总吨位C各国军费支出情况 D各国黄金储备总量 31907 年,欧洲各国在海牙召开了第二次和平大会,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尽可能人道”的战争行为准则。从以后十年的

2、历史看,这样的“准则”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阻止了战争的爆发 B承认了战争的合法性C阻止了不人道的武器的研发 D有力地宣传了人道主义419 世纪 6090 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 ”此话表明英国: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

3、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A. 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6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2式) ,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例是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7照片是历史较真实的记录,见右图老照片北京海淀战俘收容所大门 ,这是中国政府收容德奥战俘的历史见证,这一历史事件可用于证实:中国军队在一战战场上俘获大批德奥战俘胜利而归中国参加一战,迫使驻扎中国北京的德奥军人投降中国是战胜国,理应在巴黎和会上提出自己的主张中国国际地位由

4、此开始逐步上升为世界大国之一A B C D81919 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 ,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 “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 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 D “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9一战后,英美在下列问题上态度严重不一致的是A处置战败国德国的原则 B日本归还中国山东主权问题C远东、太平洋地区的领导权问题 D平息中国人的民族情绪问题10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会

5、同我们达成协议的。 ”下列判断正确的A “想挤牛奶”的敌人指美国,美德矛盾是战前帝国主义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B “想挤牛奶”的敌人指俄国,俄德是世仇,战前围绕东欧势力范围的矛盾尖锐C “想割牛头”的敌人指英国,一战前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德国的强烈挑战D “想割牛头”的敌人指法国,法德在历史问题以及欧洲大陆霸权问题上有矛盾311 九国公约的下列规定中最能反映出这次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的是 A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谋取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力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D使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

6、业机会均等之原则12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 ”这表明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B美国经济全面繁荣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13一个西方史学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是有罪的。 ”这种观点: A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B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发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C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战争的责任在谁 D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14.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

7、,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 ”材料中所提“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 B威尔逊的外交才能不够 C英法的反对 D美国的实力不够强大15 “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材料反映了“一战”带来的影响是A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6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

8、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先悲后喜的获胜者; 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4是美国,是德国 是法国,是苏俄(联)是德国,是英国 是苏俄(联) ,是美国17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包括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 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少数大国操纵,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A B C D1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衡。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

9、图向现状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 。德国成为“修正主义”的历史原因A.与日本相同 B.与意大利相同C.与两者都不同 D.与日本不同,但与意大利相同19 “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 ”这反映了德国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A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B军国主义盛行C崇尚和平 D强权政治20下图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左边床上的人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 右边床上依次是: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下列各项是对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

10、是A此图反映的时间可能在二战前夕或二战初期B左边床上的人说的话反映了美国当时的心态C此图反映了当时欧洲危机重重 D此图揭示了美国对当时形势发展的正确判断5211935 年,希特勒以特有的救世主的口吻就某一历史事件发表言论,声称“血的声音说出了有力的话” 。欢迎“持续了 15 年的错误”结束。这一事件是A萨尔区投票决定归属德国 B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C德国开进莱茵区 D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22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 张伯伦上面言论违反了此前国际社会确立的哪一原则A维护和平 B集体安全C会员国主权平等

11、 D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23有学者在研究 20 世纪 30 年代某历史事件时说:“这是大国侵略性和防御性两种民族主义妥协的顶峰,它们的共同本质是民族利己主义。 ”该历史事件应该是A九一八事变 B “慕尼黑阴谋”C德国武装入侵波兰 D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24.根据 20 世纪 30 年代的国际形势推断,下图反映的形势最早可能出现于A1938 年 3 月 B1938 年 9 月C1939 年 3 月 D1939 年 8 月2519361939 年的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被史学家称为“小二战”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德意法西斯势力企图控制西班牙,派出大量军队直接参战B支援西班牙人民的“国

12、际纵队”包括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华侨等C苏联政府派遣精锐部队参战,给予了极大的援助D它的性质可以说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626. (18 分)追求和平始终是我们心中一个不灭的梦想,只有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努力创造出一个和平的环境,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材料一 战争“是在战前 30 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势必要发泄出来的” 。 “而最糟糕的是,恰恰我们最喜欢的情绪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 。 “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

13、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可是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影子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 ”(奥)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个欧洲人的回忆材料二 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全球,它显露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边界虽因四大帝国的消失而不同,但就整个世界而言,欧洲的统治似乎并没有减弱。不过,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茨威格认为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你结合史实进行解释。 (4 分)(2)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对当时欧洲人精神状态的影响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一战对人们思

14、想观念的改变。 (4 分)(3)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欧洲的统治似乎并没有减弱”?(6 分)用史实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 。 (4 分)727 (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战的爆发,或多或少是欧洲领导人心血来潮的结果;与此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

15、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随着 20 世纪 30 年代的延续,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把国际安全的保证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义的。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 世纪全球史材料二 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入美国的经济区域,而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 100 万人口问题,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中村粲大东亚战争的起因材料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