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题李凝幽居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506685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9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题李凝幽居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题李凝幽居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题李凝幽居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题李凝幽居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题李凝幽居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题李凝幽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题李凝幽居(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言,中国自古就是诗歌璀璨的国度。诗人们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或潇洒或沉郁,或粗犷或婉约。不仅如此,就连作诗的速度都有所差异:有的人七步成诗,他叫 ;有的人指物立就,他叫 ;也有人作诗是慢工出细活,那么你知道最慢的诗写了多久么?猜猜看吧!,“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他叫贾岛,曹植,方仲永,题李凝幽居,贾岛,贾岛:字浪仙,范阳(今北京)人,早年贫寒,落发为僧,法名无本。贾岛人称“诗囚”,又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全诗译文:,李凝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人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

2、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我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首联属于环境描写,开篇点题(诗题中的“幽居”二字):一条野草丛生的小径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附近也没有别的人家。白描勾勒环境的幽深僻静,语言洗练,暗示出李凝是一位隐士。 洗练:(语言、文字、技艺等)简练利落。,首联属于什么描写,暗示了李凝怎样的身份?,“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颔联描写自己步入幽居所见所闻的景色。句中的“僧”是作者自称。诗人写景,难在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景致

3、,此诗巧妙地抓住了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瞬间。月色皎洁,池水潋滟,池边浓绿的树林里闪动着斑驳月光,鸟儿在树上栖宿。在这万籁俱寂的荒园里,一个僧人在轻轻敲门,其声笃笃,俨然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鸟宿”在高处,是静景,“僧敲”在低处,有动态,有音响,一高一低,一静一动,相互配合得多么和谐!,从字面意思看,这两句诗写出了什么意境?,“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颈联写回归路上所见。诗人走过一条小桥,但见月光照耀下的原野,色彩斑斓;晚风轻拂,云脚(雾)飘散,仿佛山石在移动。这一联以幻写真,亦真亦幻,更显出月色的迷离,环境的清幽,造化的神奇。,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作者对李凝怎样的期望?,尾联是抒情,

4、点明全篇主旨(卒章显志)。诗人面对友人幽居周围的幽美迷人景色,对隐逸生活无比神往。他在心里说,我暂且离去,不久当会重来,一定不负共同归隐的相约。,“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尾联点明主旨: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前三联是写景叙事,作为铺垫,最后方托出主旨,即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联写友人李凝幽居的环境。,颔联写幽居的静寂。(以动衬静),颈联写回归路上所见。,小结全诗:,此诗紧扣“_”字, 首联写李凝所居之地的_ _, 颔联写所居之地的_ _, 颈联写所居之地环境的_ _, 尾联抒发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_ _,层层铺垫,将诗人归隐志向表达得水到渠成。,鉴赏要点,幽,幽僻,幽寂,幽美,幽情,首联

5、描写友人幽居环境:一条野草丛生的小径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别的人家。用笔轻淡、洗练,已点醒诗题中的“幽居”二字,暗示出李凝是一位隐士。,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什么描写,暗示了李凝怎样的身份?,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有什么特点?, “少邻 ”(邻居不多); 少人来(“草径”、“荒园”); 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这首诗通过写友人李凝居所的清幽环境,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情趣和归隐生活的愿望。,题李凝幽居 (主旨),“推敲” 故事:,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赶往京城。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想用“敲”字来替换“推”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任京兆尹,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韩愈停下车想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