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的说明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2497050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的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的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的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的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的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的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的说明(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 构建的说明为什么把“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作为培训“学习型”教师的起点?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在当前,深刻理解创造 性地执行新课程标准是一线教师最迫切的需要。课程的操作过程就是对教材结构实行教育学再加工的 过程,也是充分张扬教师个性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水 平达成程度灵敏地反映于“学习主题”的建构水平。课程是动态发展的,“建构学习主题”需要最大限度地 调动教师的理论与经验积累;同时,在深度与广度上 又具有发展的无限性。因此,需要不断地学习与行动 。什么是“学习主题” ?相对于“教学主题”而提出。对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到什么”和“ 怎样学最有效”的基本定位和假设路径。具有

2、有效引导学生自主、能动学习, 有机整合学习目标的“理想意图”和操作 思想。具有生成性特点的框架设计。为什么要强调“学习主题”的构建?对现代课程改革特点的必然 反应落实多元学习目标的保证和 关键所在教师提升专业素质、实现理 想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特点 一个整合:将“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与“以儿童 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成为“以情景为中心” 的课程一个转化:从“制度课程”转向“教学课程” 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课程重点客体主体学习内容重文化遗产和系统 客观知识传授重学生的经验 和兴趣情感等学习形式视学生头脑为 容器互动、自主探 索学习本质以知识为本以生为本学习功能重视间接经验获 取 ,

3、可避免少走弯路 ,节省学习时间 。重视直接经验 获取,不会人 云亦云,有利于 个性发展缺 点“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 传统的 “知识中心”课程和“儿童中心”课程在优 、缺点上是相互对应的,将二者的优点实行有机的 结合,使它们从对立走向统一,是课程改革的方向 所在。由此而形成的课程可称为“情景中心”课程。“情景中心”课程的基本思想是:为适应和改造“ 未来情景”而学习;在生活情景、问题情景中学习。即突出地强调“科学预期”和“有效参与”,这正是 创新性学习的本质所在。“制度课程”和“教学课程”课程仅仅是官方的课程文本(主要是 教材),而教学则被看作是落实课程文本的 途径。这就是所谓的“制度课程”。以学

4、生的动机和需要为中心展开,教 学并非是忠实地执行官方课程文本的过程, 而是师生共同决定学习内容、建构知识的过 程,也是开发、创生课程的过程。这就是所 谓的“教学课程”。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 1.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态度 、情感与价值观。2.教学过程创新:问题解决的教学: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更多的 新问题出课堂。体验建构的教学:在问题情景与生活情景中体验 ,在活动体验中建构。合作互助的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社会化 的学习过程。不断生成的教学:生成新情景,生成新方法,生 成新过程,生成新内容。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变由课程“消费者”转变为课程“生产 者” 由“教书匠”转变为

5、“研究者” 由“教师”转变为“导师”对教材第一单元的 内容解读与培训建议第一章编写意图:让教师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 本特点:整合各种传统课程思想和课程结构形 态。明确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思想的逻辑起点。培训要点:课程设计、操作与评价的指标:学什么、 教什么、怎样学、怎样教。对两种主要传统课程思想的优缺点评价。新课程是对传统课程优点的整合。新课程的本质特点:以“儿童中心”课程为基础,充分整合“知 识中心”课程的优点而形成的新的“情景中心 ”课程。基本思想:面向未来,为适应和改造未来 情景而学习。在现实的生活情景、问题情景中 学习。学习目标:以创新为核心,多元目标取向 。学习要求: “学到什么”和“

6、怎样学习 ”的统一。学习过程:显性外化学习与隐性内化学习 相统一。第二章编写意图:让教师认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另 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由传统的“制度课程”转 向“教学课程”。明确体现这一特点的操作思想 :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培训要点:对教材的传统认识和现代理解。“用教材教”的几个操作要点:依据课程标准,以“情景中心”课程思想, 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 活化、活动化再加工。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领域,可 以按照学生与教师自身的特点,以及由 此而确定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 增删、归并处理。充分开掘教材文本含蕴,发现文本 的新意义,并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确定文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对教材的使 用功能作出创造性开发。做“学习型”教师 提高构建学习主题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