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工艺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486601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6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口义齿工艺技术(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 全口义齿(complete denture)是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修复体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是研究全口义齿制作过程、技术、材料、 器械设备及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 常规方法修复的全口义齿由人工牙(artificial teeth)和基托( denture base)两部分组成。1、详细了解、检查患者牙列缺失情 况,作出初步诊断和修复治疗计划;2、获得精确的口腔组织形 态的模型;3、垂直距离与正中关系位的确定,做好颌位关系记 录;4、上牙合架并转移颌位关系;5、人工牙的选择与排列, 调整平衡牙合;6、在患者口腔中试戴义齿蜡型,进一步调整咬 合;7、义齿制作完成;8、初戴义齿。

2、n第二章 相关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n第一节 无牙颌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n无牙颌是指牙列缺失的上下颌。牙列缺失后,因为口腔软硬组织 缺乏正常的功能刺激,会出现一些改变,这些变化与全口义齿的 修复有密切关系。n一、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n(一)骨组织改变n拔牙,造成缺牙局部的牙槽嵴萎缩程度不同。单纯拔牙引起的骨 吸收显著少于拔牙后又作牙槽嵴修整术者。牙槽嵴的吸收速度在牙缺失后头3个月(即伤口愈合期)最快,大约6个月后吸收速度 显著下降,拔牙后2年吸收速度趋于稳定。然而,剩余牙槽嵴的吸 收将终生持续,一般稳定在每年约0.5mm的水平。n牙槽嵴吸收多少与骨质致密度直接有关,上颌骨外侧骨板较内侧 骨板疏松,

3、而下颌骨内板较外侧骨板疏松。上颌牙槽嵴吸收的方 向呈向上向内,结果上颌骨的外形逐渐缩小。下颌牙槽嵴的吸收 方向是向下前和向外,与上颌骨相反,结果使下牙弓逐渐变大,面下1/3距离也随之变短,表现出下颌前突、下颌角变大、髁突变 位。从总的趋势看,上下颌前牙区吸收比较明显,而后牙区、上 颌结节、下颌磨牙后垫的改变最少。n二)软组织的改变n唇颊部因失去硬组织的支持,向内凹陷,上唇 丰满度丧失,面部皱褶增加,鼻唇沟加深,口 角下陷,面下1/3距离变短,而窬明显呈衰老 状。n(三)颞下颌关节的改变n由于失去天然牙咬合的支持与限制,颌间距离 变短,髁状突可发生移位。n二、无牙颌分区n根据无牙颌的组织和全口义

4、齿的关系,将无牙颌分成 四个区,即主承托区、副承托区、边缘封闭区和缓冲 区。n1、主承托区(primary stress-bearing area)包括上下颌 牙槽峭顶的区域,义齿基托与主承托区粘膜应紧密贴 合。n2、副承托区指上下颌牙槽嵴的唇颊和舌腭侧,副承托 区与主承托区之间无明显界限。义齿基托与副承托区 粘膜也应紧密贴合。n3、边缘封闭区是义齿边缘接触的软组织部分,如粘膜 皱襞、系带附着部、上颌后堤区和下颌磨牙后垫。n4、缓冲区主要指无牙颌的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 的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 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表面覆盖很薄的粘膜,不 能承肥咀嚼压力。应将上述各

5、部分的义齿基托组织面 的相应部位,做缓冲处理,以免组织受压产生的疼痛 。n三、义齿结构与相邻组织的关系n(一)义齿间隙n义齿间隙是在口腔内容纳义齿的潜在空间。义 齿间隙是天然牙列所占据的空间,又称其为中 性区。n(二)义齿表面n义齿有三个表面,对义齿的稳定和舒适有很大 的影响。n1、组织面 组织面是义齿基托与口腔粘膜组织 接触的面。n2、咬合面 咬合面是上下颌人工牙咬合接触的 面。n3、磨光面 磨光面是指义齿与唇颊和舌肌接触 的部分。n第二节 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n一、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n(一)大气压力n全口义齿基托边缘与周围的软组织始终保持紧密的接触,形成良好的边 缘封闭,使空气不能进入基托

6、与粘膜之间,在基托粘膜之间形成负压, 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基托和组织密贴而使义齿获得固位。n(二)吸附力的作用n吸附力是两种物体分子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包括附着力和粘着力。附着 力是指不同分子之间的吸引力。粘着力是指同分子之间的内聚力。n二、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n(一)颌骨的解剖形态n颌骨的解剖形态直接影响到基托面积。颌弓宽大,牙槽嵴高而宽,腭穹 隆高而深,系带附着距离牙槽嵴顶较远,则基托面积大,固位作用好。n(二)口腔粘膜的性质n如粘膜的厚度适宜,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则基托组织面与粘膜易于密 合,边缘也易于获得良好封闭,有利于义齿固位。反之,如粘膜过薄, 没有弹性,则基托组织面不易贴合,边

7、缘封闭差,义齿固位也差,并容 易产生压痛。n(三)基托的边缘n在不妨碍周围组织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基托边缘应尽量伸展,并与移行 粘膜皱襞保持紧密接触,获得良好的封闭作用,以对抗义齿的脱位。n(四)唾液的质和量n唾液的粘稠度高,流动性小,可加强义齿的固位。如果唾液的粘稠度低 、流动性大,则减低义齿的固位。n三、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n(一)良好的咬合关系n上下颌自然牙列尖离交错面的扣锁作用。n(二)合理的排牙n全口义齿的人工牙列也排在原自然牙列的位置 ,人工牙就不会受到唇颊舌肌的侧向推力,有 利于义齿的固位。n(三)理想的基托磨光面形态n义齿在口腔中的位置,应在唇、颊肌与舌肌内 外力量相互抵消

8、的区域。n第三节 全口义齿的分类n一、按牙列缺失情况分类n1、全颌全口义齿 是指上下、颌牙列全部缺失情况下的全口义齿 修复。上下颌牙列需要全部用人工牙重建。n2、单颌全口义齿 是指上颌或者下颌的一方牙列缺失时的半口义 齿修复。n二、按牙列缺失后开始修复的时段分类n1、长期型全口义齿(择期全口义齿)是指在牙列缺失后3个月以 上,牙槽骨修复吸收趋于稳定后所作的全口义齿。n2、即刻全口义齿 又称预成全口义齿。是在患者尚有天然牙时预 先做好,当牙齿拔除后立即戴入的全口义齿。n3、过渡性全口义齿 是介于以上两种义齿修复时段之间的一种, 即在伤口愈合后到牙列缺失3个月以前所作的全口义齿。n三、按义齿结构和

9、支持形式分类n1、粘膜支持式全口义齿n2、混合支持式全口义齿n3、根支持式全口义齿第三章 全口义齿印模制取及颌位关 系记录n第一节 无牙颌印模n一、取无牙颌印模的目的和要求n1、目的 全口义齿是以粘膜作支持和固位,取印模就 是将义齿基托所覆盖的部位及与基托边缘接触的有关 组织外形记录下来,以便灌注与患者口腔情况相吻合 的无牙颌模型,再在其上制作义齿。n2、要求n(1)印模应完整无缺,尤其要注意上颌结节区和下颌 舌侧翼缘区边缘伸展是否适度。表面应光滑,无气泡 。n(2)印模即要精确反映组织解剖形态,又要精确反映 口腔周围软组织在功能活动时的变化和形态。系带和 腭皱区要清晰。n(3)印模应有适当的

10、弹性,从口内取出后不产生变形 和损坏。n二、印模的种类n根据取印模的次数分为一次印模法和二次印模法。二 次印模法又称联合印模法,由初印模和终印模组成。 n三、取印模前的准备n1、调整体位n2、选择托盘n无牙颌托盘底部与牙的宽度应比上颌牙槽嵴宽23mm,周围边缘 高度应离开粘膜皱襞约2mm,唇、颊系带处应呈切迹,托盘长度 需盖过两侧翼上颌切迹,后缘应超过颤动线34mm。下颌托盘的 高度和宽度与上颌的托盘相同,其长度应盖过磨牙后垫。n四、制作个别托盘n1、取初印模n2、制作个别托盘n(1)用自凝塑料制作个别托盘,在模型上用红色铅笔画出个别托 盘的范围。在前庭沟的最深处与牙槽嵴之间画出边缘,这个边缘

11、要比预取的功能边缘短12mm,唇、颊、舌系带处要留出足够的 空间,以不妨硬边缘整塑时的自由活动。后堤区要放在软腭处超过颤动线23mm,以保证能正确地取出该处的印模,下颌个别托 盘应包括磨牙后垫及颌舌骨线。个别托盘2mm厚即可。n特别应注意的是:边缘不能妨碍唇、 颊、舌的正常位置。手柄的安放要重 直于牙槽嵴,不能对上下唇起支撑作用 ,以免上下唇收缩影响托盘就位。n(2)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个别托盘 。n五、取印模的方法n第二节 无牙颌模型n一、灌注模型前的检查和准备n二、灌注模型的方法及要求n1、模型材料的选择n2、灌模方法n(1)围模灌注法n(2)一般灌注法n3、模型的要求n(1)模型应完整

12、无缺,表面清晰,尤其是粘膜反折线和系带处。n(2)模型边缘宽度以35mm为宜,模型最薄处不能少于10mm。 上颌模型后缘应在腭小凹后不少于2mm,下颌模型在自其磨牙后 垫自其前缘起不少于10mm。n4、模型的设计n(1)标记基托边缘线。n(2)后堤区处理:在两侧翼上颌切迹间画一连线为后堤沟的后缘 ,其中部应通过腭小凹后不少于2mm,下颌模型在自其磨牙后垫 自其前缘起不少于10mm。n(3)模型修整后底面要平,底座部分高度应为工作部分的1/2。n4、模型的设计n(1)标记基托边缘线。n(2)后堤区处理:在两侧翼上颌切迹间画一连线为后 堤沟的后缘,其中部应通过腭小凹后2mm。用雕刻刀 沿此线刻沟,

13、深约2mm,最宽处约45mm,然后向前 及向两侧扩展并逐渐变浅变窄形成弓形后堤区。后堤 区的深浅和范围常因人而异,可根据基托后缘线前5mm内粘膜可压入的程度来确定。 n(3)填倒凹:填倒凹的部位是唇颊舌侧倒凹区、上颌 结节和上颌硬区。n第三节 颌位关系记录n颌位关系记录是指用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1/3的适宜高度和两 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位置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n一、垂直颌位关系n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呈正中牙合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部下1/3的距离。n1、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n(1)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间隙的方法:在天然牙列存在时, 当口腔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下颌处于

14、休息的静止状态,上下牙 列自然分开,无牙合接触,叫作息止颌位,此时上下牙列间存在的间隙叫作息止牙合间隙。一般息止牙合间隙平均值约23mm,因此,测量息 止颌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23mm,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数据。n(2)瞳孔至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n(3)面部外形观察法。n2、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影响n(1)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大:表现为面部下1/3距离增大,上下唇张开, 勉强闭合上下唇时,颏唇沟变浅,颏部皮肤呈皱缩状,肌张力增加,容 易出现肌疲劳感。n(2)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小:表现为面部下1/3的距离减小,唇红部显窄 ,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颏部前突。n二、水平颌位关系n确定水平颌位关

15、系是指确定下颌对头部及下颌髁突位于关节凹居 中的位置关系即确定正中关系位。n1、哥特式弓描记法。n2、直接咬合法n(1)卷舌后舔法n(2)吞咽咬合法n(3)后牙咬合法n3、肌监控仪法n三、牙合托的制作n1、蜡基托的做法n2、自凝塑料暂基托的做法n3、光固化塑料暂基托的做法n4、上牙合堤的制作n要求牙合平面的前部在上唇下缘以下约2mm,且与瞳孔连线平行 ;牙合平面的后部,从侧面观要与鼻冀耳屏线平行。牙合堤的唇 面要充分衬托出上唇,使上唇丰满而自然。然后修整牙合堤宽度,前牙区约为5mm,后牙区约为810mm,牙合堤后端修整成斜 坡状,在牙合平面上相当于64|46处,左右侧分别削出前后两条不 平行的

16、沟,沟深约3mm,以便用作上下牙合堤咬合时的标记。n四、颌位关系记录的操作步骤n1、确定上牙合托高度的同时取得正中关系位记录。嘱 患者用舌尖卷向后上方舔抵蜡球并咬合至合适的垂直 距离。n2、先修改预制下牙合托的高度。n3、核对牙合位关系n(1)检查垂直距离是否合适。n(2)检查正中关系是否正确n4、牙合堤唇面画标志线n(1)中线:参照整个面形确定中线,并画在牙合堤前 部唇面,代表面部正中矢状面所在的位置,作为两个 上、下中切牙交界的标致线。n(2)口角线:当上下唇轻轻闭合时,画出口角在牙合 托上的位置,口角线也是垂直于牙合平面的直线。n(3)唇高线和唇低线:属患者微笑,以蜡刀画出微笑 时上唇下缘和下唇上缘的位置线,上唇下缘在上牙合 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上的弧线和下唇上缘在下牙合托唇 面上形成凸向下的弧线。唇高、唇低线也叫笑线。笑 线又分微笑和大笑两种笑线。n第四章 牙合架及颌位关系的转移n第一节 牙合架的种类n一、不可调节牙合架n(一)简单牙合架 n这类牙合架仅能做开闭运动,且只能再现某一个牙合位,如牙齿 尖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