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36题答题方法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2468772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综36题答题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综36题答题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综36题答题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综36题答题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综36题答题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综36题答题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综36题答题方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综36题答题方法 及一些个人教学思考赵伟杰 郑州市高中地理第一协作区负责人一、第36题出题模式 1形式上,以区域图为背景素材引入 06年全国文综1卷06 年重庆文综卷06 年北京文综卷06 年四川文综卷 2从设问看,往往有下面三个层次 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通常会从气候 特点及成因、河流水文特征、地形特点、或者直接问这里的自 然地理特征。 该区域的人文地理知识侧重区位选择,因为区位选 择涉及到如何利用当地的地理特点开展人类活动的问题,是地 理学研究的重点, 涉及到:农业、工业、水电站、商业、城 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选择问题。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关系) 一、第36题出题

2、模式 1形式上,以区域图为背景素材引入 分析某区域气温、辐射特点及成因分析某区域气候类型及其成因分析某区域降水特点及成因分析某区域季风特点及其成因分析某区域的地形特征分析某区域地貌特点及其成因 分析某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原因 分析某一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某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 分析某工业区、带发展的条件 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分析某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分析某城市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某城市的功能分区 分析某交通线的区位因素 分析某交通点的区位因素分析某国家对外贸易特点选择某种交通方式或交通路线 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分析某产业转移及其原因分析某区域能源问题及其解决分析某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评价

3、某区域的旅游资源状况学生解题的主要思维过程1、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2、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3、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 确定答题思路和要点;4、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二、文综四种能力要求及解题三步曲要求目标获取和解读 信息获取试题提 供的信息, 理解试题要 求以及考查 意图。提取信息的 有效内容和 价值,并对 其进行分析 和整合。组织和应用 相关学科的 信息,形成 综合性的信 息解读。提取分析应用技能和能力要求层次提高调动和运用知 识将所学知识与 试题的形式和 内容建立正确 的联系。准确的运用相 关知识和有关 信息,认识和 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 ,运用相关学 科的

4、知识原理 分析问题。描述和阐释事 物正确表述事物 的现象,准确 描述和解释事 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并 作出正确的阐 释。辩证地、历史 地考察事物, 对事物进行学 科的和跨学科 的描述与阐释 ,意义完整。论证和探讨问 题运用判断、归 纳、演绎、比 较、概括等方 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 明确、表述清 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 学科的原理和 方法论证和探 讨问题,体现 创新性思维。概念不清:考查已知概念,把握不准确;考查未知概念,未能把提供信息读懂。未读懂题意,不能充分提取有效信息:(文字信息、图上信息、设问信息) 迁移知识的能力差,简单照搬复习资料的 答案,不善于通过自己的分析

5、,得出正确的 结论。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欠缺,不善于多 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 三、学生解题中常见问题语言不规范:缺乏学术用语,概念使用不准确;罗列词语而不是完整的话和意思;错别字多。答题思路不清或不完整思路过于狭窄:思维角度少,集中于 某一两点;联系现实案例少,原理应用不灵活。不能全面、辩证,答题中的逻辑混乱推进信息化教育的点滴思考 信息社会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素材、更高 的要求、更广的空间、更大的可能! 作为教师,怎样适应社会的要求、跟上时 代的步伐?建设学科资料库多参考网络上的资料 1、中学学科网 (试题、课件非常多,质量很高, 更新很快,申请后可免费试用10天,无限制下载资料 ) 2、星韵地理博客堂 (专业地理教师交流空间) http:/ 3、新华网 (信息丰富,资料权威)http:/ 1博客交流 郑州教育信息网 http:/ e/index.html “地理赵” 2QQ、电子信箱交流 我的QQ 120689554 电邮 3校际听课、联合教研让我们携起手来, 为郑州市的地理教学事 业而奋斗!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