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岳麓版选修2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461966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岳麓版选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岳麓版选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岳麓版选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岳麓版选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岳麓版选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岳麓版选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岳麓版选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单元过关检测卷单元过关检测卷( (五五) )(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1鸦片战争后,中国产生了一股新思潮。 “新”是因为它的内容包括( )A反对封建专制 B提倡工商皆本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民主革命,走向共和解析:鸦片战争后,有见识的封建士大夫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A 项错误,因为当时并不是反对封建专制;B 项不是新思潮,明末清初已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D 项是革命派的主张。答案:C2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这种观点出自( )解析:“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

2、事”即“中体西用” 。张之洞的劝学篇是论述该思想的代表作。答案:A3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通过改革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认为革命会带来内乱。答案:C4就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孙中山的民权思想而言,二者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其中发展的主

3、要表现是主张( )A实现自由、民主和平等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改变清朝君主专制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解析: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实现自- 2 -由、民主和平等,分歧是对君主的态度。维新派认为应当保留君主,只是对君主权力加以限制,革命派认为应该废除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孙中山思想对维新派思想的发展就表现在这一点上,故选 B 项。 答案:B5中国传统政治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近代中国真正把民主共和作为政治理念确立下来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

4、运动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解析: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61941 年冬,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边区 18 名政府委员时,共产党员有七人,超过了1/3,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他这样做的依据是( )A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B共产党员不贪高官厚禄C徐特立自知年事已高,主动让贤D共产党人坚决维护“三三制”原则解析:依据“三三制”原则,陕甘宁边区 18 名政府委员,共产党员应占 6 人,徐特立声明退出是为了维护“三三制”原则的公正性。答案:D7有一位抗战时期生活在陕甘宁边区的老人,讲述了当时他的一些所见所闻,其中真实可靠的情况包括(

5、)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村干部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 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大游行A BC D解析:本题通过设置一个陕甘宁边区的生活情境,考查抗战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发生的历史事实。都是正确的,发生在内战爆发后的国统区,故错误,选 B 项。答案:B8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实行的土地政策( )是由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是一种落后、倒退的土地政策 体现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一致性对争取抗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3 -A BC D解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它的提出是适应当时形势变化提出的,不能说是一种落后、

6、倒退的土地政策。答案:C9毛泽东说:“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 ”下列对第二条战线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它泛指国统区的包括学生运动在内的人民民主运动B它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故称为“第二条战线”C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的D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解析:由题干材料“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可知 A 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它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称为第

7、二条战线,B 项说法正确。在反蒋的斗争洪流中,各民主党派逐渐抛弃了“议会道路” ,转向中国共产党的推翻南京反动独裁政府,建立民主、独立、统一的新中国的道路上,由此可知 C 项正确;第二条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国民政府的反动独裁统治,正是国民政府的一党专政独裁、法西斯式的专制、恐怖、血腥政策将广大人民推向了它的对立面,使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起到了推动作用。由此可知 D 项错误。答案:D10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8、议的派别很多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一届政协的组成十分广泛,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及国外华侨。从代表的广泛性来看,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它实际上具有全国人大的性质。据此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4 -答案:A二、非选择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11(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唯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唯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君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9、。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 ;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6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4 分)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派人物的主要思想及其异同。第(1)问第一小问,一要依据材料内容,二要准确把握君权与宪政两个角度;第二小问要从当时思想变化的触动因素上着手进行概括。第(2)问比较

10、异同要充分依据材料信息,差异主要着眼于急缓程度。答案:(1)主要思想:民智未开,宜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国会时机不成熟。背景:19 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6分)(2)同:两人都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4 分)12(10 分)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重以土匪峰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

11、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孙宝琦致内阁电(1911 年 11 月 11 日)(1)根据材料,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7 分)(2)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各省民情”的。(3 分)解析:第(1)问从“宪法信条,业经颁布” “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可归纳出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实行预备立宪,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从“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归纳出帝国主义伺机扩大对华侵略;从“然察其所为,决非种- 5 -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归纳出实行共和成为大势所趋。第(2)问联系所学知识,即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革命的来组织

12、答案即可。答案:(1)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实行预备立宪;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帝国主义伺机扩大对华侵略;实行共和成为大势所趋。(7 分)(2)起初,清政府拒绝实行共和,派兵镇压革命军;后来,迫于革命形势发展,清帝不得不宣告退位。(3 分)13(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国成立后,各种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纷纷结党,一时政党林立,民国政党政治大张旗鼓地开幕了,以后不断演化在 1912 年 8 月国民党成立时,基本形成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这四党并存的局面。1914 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9 年 10 月,孙中山将其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并宣布新

13、的政治纲领,明确提出“以人治党” “以党治国”的主张。按照国民党的解释,全国只有一个合法政党,即中国国民党,人民必须“服从中国国民党始得享受中华民国国民之权利” 。韦庆远、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1941 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策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 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

14、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政党政治认识发生的变化及影响。(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战期间中共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怎样的政治实践,分析这种政治实践产生的积极意义。(4 分)(3)根据材料三,毛泽东认为应如何处理执政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就此谈谈你的认识。(4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政党林立”到“四党并存”到“只有一个合法政党” ,可以得出孙中山对政党政治的认识;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后来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统治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

15、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所提供的信息回答;第二小问则根据多党合作的意义来回答。答案:(1)变化:由主张政党竞争到主张一党专政。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国民党- 6 -的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提供了理论依据。(2 分)(2)实践:按照“三三制”的原则组织抗日民主联合政权。积极意义:团结最大多数人一起抗日;维护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共在边区的执政基础,为后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积累了经验。(4 分)(3)处理:毛泽东认为应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认识:毛泽东的主张符合中国的国情,体现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精神,是对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的发展。(4 分)14(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16、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委员者,将出其所学,以济民之困而养民之和。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决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权实操诸庶民。是君民相维,上下一德,皆此例为之。矧其无处不设日报馆,无人不观日报,中外之事,老少咸知。我学校尚未振兴,日报仅有数处,公举议员之法殆未可施诸今日也。盖议院为集众是,以求一当之地,非聚群嚣以成一哄之场。必民皆智慧,而后所举之员乃贤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 夫立宪政治者,质言之则舆论政治而已。先帝知其然也,故大诰曰:“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盖地方自治诸机关以及谘议局、资政院,乃至将来完全独立之国会,凡其所讨论设施,无一非舆论之返照。此事理之至易睹者,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