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北省当阳市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57696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河北省当阳市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河北省当阳市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河北省当阳市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理】河北省当阳市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理】河北省当阳市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河北省当阳市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河北省当阳市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当阳一中当阳一中 2013201320142014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试题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读图回答 1718 题。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 P 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中分别对应的是( )A、 B、 C、 D、下表为“株洲 2012 年 11 月 28 日、11 月 30 日和 12 月 2 日天气信息表” 。完成 34 题。最高气 温/最低气 温/风

2、力天气状况11 月 28 日2211微风秋高气爽11 月 30 日72北风 3 级小到中雨12 月 2 日90微风晴3、11 月 28 日、11 月 30 日、12 月 2 日天气分别大致对应“天气系统示意图” 中的序号是 A B C D 4、12 月 2 日,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 A清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霜 B中午,迷雾层层,仍未散尽 C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压降低 D由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昨日有所升高下图示意陆地(用 110E 代表)与海洋(用 160E 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 与海洋2气压之差,单位:hPa)的时空分布状况。甲图表示多年平均情况,乙图表示某 年情况。

3、读图回答 57 题。5、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夏季风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 ) A赤道附近大陆东岸 B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C赤道附近大陆西岸 D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 6、乙图所在年份的上半年,冬夏季风势力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 A冬季风偏强,夏季风偏弱 B冬夏季风均偏弱 C冬季风偏弱,夏季风偏强 D冬夏季风均偏强 7、图中负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洋东西两岸洋流性质的变化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图乙是图甲中比拉姆的气温、降水量统计资料图。读图完成 89 题。8、比拉姆每年有两个相对多雨期和两个相对少雨期,其影响因素是( ) A地

4、势 B洋流 C人类活动 D太阳直射点移动 9、由比拉姆向北,随着纬度的升高,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变化是( ) A两个多雨期的时间间隔变长 B两个少雨期时间间隔变长 C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一个少雨期 D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两个少雨期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完 成 1011 题。 10、由组成的洋流环流圈位于( ) 3A南太平洋 B北大西洋 C南印度洋 D北太平洋 11、按洋流的性质分,属于寒流的是( ) A B C D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 1213 题。 12、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 断层的发生 砂岩沉积 页岩沉积 岩浆的侵入

5、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 B C D 13、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 上升隆起的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 ,完成 1415 题。14、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 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 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 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 15、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

6、素是热量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 C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 下图所示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 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 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完成第 16-18 题。 16、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a B.b C.c D.d 17、图中 r 城是 s 城的卫星城,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4A.提高卫星城的城市等级 B.减轻中心城市人口压力 C.扩大中心城市服务范围 D.改善卫星城的生态环境 18、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

7、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 通常情况下,到达频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分别是( ) A.u 和 s B.u 和 t C.v 和 s D.v 和 t下图中表示 19782008 年期间,甲、乙、丙、丁四个城市 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 1920 题。19、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 ) A人口一直在增长 B目前人口压力较大 C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人口只有迁入没有迁出 20、根据图乙信息推断,M 地区人口变化情况符合图甲中的( ) A甲线 B乙线 C丙线 D丁线下图中外圆为某条纬线圈,纬度为 X,该纬线圈上刚好发生极昼,图中阴影部 分日期为 Y 日

8、。读图回答 2122 题。 21、此时悉尼区时(中央经线 150E)是( ) A(Y1)日 11 时 B(Y1)日 5 时 C(Y1)日 11 时 D(Y1)日 5 时 22、若 X70,当我国南极昆仑科考站(80.5S,77E) 物体影子朝向正北时,世界标准时间为( ) A5 时 08 分 B18 时 52 分 C5 时 D18 时 MN 线为地球表面的一半圆弧,回答 2325 题。23、若 MN 线位于同一经线圈上,新年伊始,M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好达 90, 则( ) AM 点比 N 点的线速度大 BM、N 位于同一纬线上 CM 与 N 的纬度值相等 DM、N 可能在同一经线上 24、若

9、 MN 线位于晨昏线上,M 点的地方时为 8 点,则( ) AM 点昼长大于 N 点昼长 BN 点日出的地方时是 4 点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DM 点的区时比 N 点的区时早 12 时 25、若 MN 线位于 70N 纬线上,6 月 22 日晨昏线与 M 点距离最近时,下列说5法错误的是( ) AM 点的太阳高度为 325 BN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4326 CM 点处于极昼 DN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 二、综合题。 (共 50 分) 26、阅读分析材料和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题。 (22 分) 图 12 为亚洲某区域,该区域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L 河流域 生物资

10、源丰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种群群落。图 13 示意该区域内甲、乙两地 气温和降水情况。 6(1)归纳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区域城市初期形成的条件。 (6 分)(2)分析 L 河流域生物物种多样化的主要原因。 (6 分)(3)比较甲地和乙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6 分)(4)说出 L 河流域在乙地以上和乙地以下河段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向。 (4 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6 分) 瓜迪亚纳河是伊比利亚半岛最长河流之一,发源于西班牙昆卡省中西部潮湿的 山区,注入大西洋加的斯湾河流全长 824km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西班 牙和葡萄牙在该流域建设了多座水电站和水,进行了充分

11、的开发和利用所建 水利工程大多具有发电、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效益7(1)比较 A 和 B 地的地形差异及形成原因(4 分)(2)分析瓜迪亚纳河主要水文特征。 (5 分)(3)附近海岸每年都吸引了大量西欧游客,主要原因是什么?(4 分)(4)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瓜迪亚纳河流域开发对河口生物量的影响。 (3 分)28、下图为“我国汉江中游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 分)8(1)判断汉水自 P 点至 Q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3 分)(2)Q 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图左下角图) 。 试从外力作用角 度解释沙滩罗列的成因。 (6 分)(3)指出图

12、中南河流域综合治理应采取的措施。 (3 分) 12345678910111213 C CC CD DA AB BA AD DD DC CC CC CC CC C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A AA AD DB BB BB BC CD DB BC CB BD D926、 (1)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2 分) 。河流沿岸地区 地形平坦(1 分) ,水源充足(1 分) ,土壤肥沃,农业发达(1 分) ; 交通便利(1 分) (2)地处热带(或低纬度) ,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好,利于生物生长 (2 分);南北所跨的纬度大(2 分);地形复杂(或山地多) ,地势高差 大(

13、或高差大) ,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或垂直地带明显)(2 分)。 (3)差异:甲地降水量小于乙地(1 分),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小 于乙地(1 分) 原因: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2 分);乙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地带(乙地受地形抬升) ,多地形雨, 降水量大。 (2 分)(4)乙地以上河段:开发利用水能(1 分)(或修建水电站或开 发水力发电或发电或修建水库)开发利用热带生物资源(1 分) (或保护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或保护植被,保持水土) 乙 地以下河段航运(1 分 )修筑防洪工程、 灌溉(1 分) (上下 游同时一样的,整题分全扣掉) 27、 (1)A 地以山地

14、为主,多峡谷,地势起伏大,以流水侵蚀作用 为(2 分) ;B 地以平原(三角洲)为主,地形平坦,以流水沉积为 主(2 分) 。 (2)流经地中海气候区,以降水补给为主(1 分) ;冬季流量大, 夏季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明显(2 分) ;流经亚热带地区无结冰期 (1 分) ;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1 分) (3)西欧大部分地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阳光缺少 (1 分) ;而阿亚蒙特附近海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2 分) ; 而且这里离西欧客源地近。 (1 分) (4)入海泥沙的减少,导致三角洲的萎缩(1 分) ;水生生物的养 分减少,入海水量的变化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1 分) ;大 坝的修建影响了回游性水生生物的生存,导致河口各种水生生物水 量的减少(1 分) 。 28、地形类型:盆地(1 分) 理由:图示地区四周海拔普遍高于 200 米,多山地地形,中部海拔 普遍低于 200 米,多平原地形;(1 分)河流由四周山地向中心汇 集,形成向心状水系。 (1 分)10(2)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使得大量泥沙进入河 流(2 分) ;河流径流丰富,泥沙向不断下游河段搬运;(2 分) Q 点附近河段地势平坦,河道弯曲,导致流速减缓,泥沙堆积显著。 (2 分) (3)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