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江西省、等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解析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45849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江西省、等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化学】江西省、等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化学】江西省、等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化学】江西省、等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化学】江西省、等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江西省、等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江西省、等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解析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西省金溪一中、余江一中等五市八校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Li:7 C:12 N:14 O:16 S:32 V:51 Fe:56第卷(选择题 42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1. 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 1892 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槽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A. 萃取 B. 渗析 C. 蒸馏 D. 干馏【答案】C【解析】乙醇和水的沸点相差较大,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答案选 C。点睛:掌握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是

2、解答的关键,易错选项是 A,注意萃取与蒸馏的区别,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二者的原理是不同的。2.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30g 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数为 7NAB. 标准状况下,22.4LN2和 CO2混合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 2NAC. 1L 浓度为 1mol/L 的 H2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D. MnO2和浓盐酸反应生成 1mol 氯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答案】D【解析】A、30 g 乙烷的物质的量为 1mol,而乙烷

3、中含有 6 个极性共价键,故 1mol 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数为 6NA,选项 A 错误;B、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 CO2混合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 N=NA=NA=NA,选项 B 错误;C、在双氧水溶液中,除了双氧水外,水分子也含有氧原子,故 1 L 浓度为 1 molL-1的 H2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 2NA,选项 C 错误;D、MnO2和浓盐酸反应时,氯元素的价态由-1 价变为 0 价,故当生成 1 mol 氯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注意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与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的关系区别,

4、为易错点。23. EDTA 是一种重要的络合剂。4mol 一氯乙酸和 1mol 乙二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 1molEDTA 和 4molHCl,则 EDTA 的分子式为A. C10H16N2O8 B. C10H20N2O8 C. C8H16N2O8 D. C16H20N2O8Cl【答案】A【解析】一氯乙酸结构简式为 CH2ClCOOH,分子式为 C2H3O2Cl,乙二胺的分子式为C2H8N2,4mol 一氯乙酸和 1mol 乙二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 1mol EDTA 和 4mol HCl,有 4C2H3O2Cl+C2H8N2EDTA+4HCl,由质量守恒可得 EDTA 的分子

5、式为C10H16N2O8,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根据反应的关系式,利用质量守恒计算。4.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Fe(OH)3溶于 HI 溶液中: Fe(OH)3+3H+=Fe3+3H2OB. 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盐酸: Fe3O4+8H+=Fe3+2Fe2+4H2OC. 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AlO2-+CO2+2H2O=Al(OH)3+HCO3-D. NH4HCO3溶液与足量 Ba(OH)2溶液混合: HCO3-+Ba2+OH-+BaCO3+H2O【答案】C【解析】还缺少 Fe3+与 I-生成 Fe2+和 I2的

6、反应,A 错误;离子方程式中电荷不守恒,B 错误;碳酸的酸性强于铝酸,体现强酸制弱酸规律,二氧化碳过量,生成酸式盐,C 正确;还缺少 NH4+与 OH-生成一水合氨的反应,D 错误;正确选项:C。点睛:Fe(OH)3与 HI 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有生成的 Fe3+与 I-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点易被忽略。5.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目的或所得结论一致的是A.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星黄色,证明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 K+B. 向浓度均为 0.1mol/L 的 NaCl 和 NaI 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 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说明 Ksp(AgCl)Ksp(AgI)C. 向某溶液中

7、加入硝酸酸化的 BaCl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D. 在乙酸、乙醇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饱和烧碱溶液充分混合后分液,可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答案】B3【解析】钾元素的焰色反应要通过蓝色钴玻璃片进行观察,才能看到紫色火焰,A 错误;相同浓度的 Cl-和 I-的混合液中滴加少量 AgNO3溶液,先出现 AgI 沉淀,说明 Ksp(AgI)比Ksp(AgCl)小,B 正确;如果溶液中含有 SO32-,加入硝酸酸化,SO32-被氧化为 SO42-,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也会出现白色沉淀,C 错误;乙酸乙酯在碱性环境下发生水解,无法得到乙酸乙酯,D 错误;正确答案:B。点

8、睛:SO42-的检验: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然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6.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Cl-、Na+、MnO4-、SO42-B. 能使 PH 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Na+、NH4+、K+、CO32-C. 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后可得到澄清的溶液:K+、Ba2+、HCO3-、Cl-D. 0.1mol/LA1O2-溶液中:Na+、K+、SO32-、CO32-【答案】D【解析】含有 MnO4-的溶液显紫色,不符合题意,A 错误;使 pH 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显碱性,NH4+与 OH-不共存,B 错误;OH-

9、与 HCO3-不能共存,C 错误;含有 A1O2-溶液显碱性,四种 Na+、K+、SO32-、CO32-的混合液显碱性,能够大量共存,D 正确;正确答案:D。7. 乌头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乌头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 化学式为 C6H6O6B. 乌头酸能发生水解反应和加成反应C. 鸟头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含 1mol 乌头酸的溶液最多可消耗 3molNaOH【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其化学式为 C6H6O6,A 正确;B乌头酸含有羧基和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 错误;C乌头酸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正确;D含有

10、3 个羧基,含 1mol 乌头酸的溶液最多可消耗 3molNaOH,D 正确,答案选 B。4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8. 一种以 NaBH4和 H2O2为原料的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H2O22e-2OHB. 电池放电时 Na从 a 极区移向 b 极区C. 电子从电极 b 经外电路流向电极 aD. b 极室的输出液经处理后可输入 a 极室循环利用【答案】C【解析】A正极发生反应为:H2O2+2e-=2OH-,故 A 正确;B放电时为原电池,阳离子移向正极,b 为正极,故 B 正确;C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下正极,应该由 a 到 b,故 C错误;D

11、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H2O2+2e-=2OH-,产生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循环使用,故 D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做题时注意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本题中难点和易错点为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以硼氢化合物 NaBH4(B 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和 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呈碱性,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BH4-+8OH-8e-=BO2-+6H2O,正极 H2O2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OH-,电极反应式为 H2O2+2e-=2OH-。9. 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 X、Z 原子序数之和是 Y、W

12、原子序数之和的 12。甲、乙、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 是某种元素对应的单质,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化合物 N 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A. 原于半径:r(Y)r(Z)r(W)B. 化合物 N、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C. 含 W 元素的盐溶液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D. Z 与 X、Y、W 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元素均满足 8 电子结构【答案】C【解析】乙是一种“绿色氧化剂”,乙是过氧化氢,M 是单质,所以 M 是氧气;乙和丁的组成元素相同,丁是水;化合物 N 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N 是

13、SO2,丙是 H2S,甲是硫化物;X、Z 原子序数之和是 Y、W 原子序数之和的 1/2,Z 是 Na 元素;X、Y、Z、W 分别是H、O、Na、S。原于半径: r(Na)r(S) r(O),故 A 错误;SO2使溴水褪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故 B 错误;含 S 元素的盐溶液,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亚硫酸钠溶液呈碱性,故 C 正确;O 与 H、Na、S 形成的化合物中,H2O 中 H 元素不满足 8 电子结构,故 D 错误。10. 25时,向 100mL0.1mol/LNH4HSO4溶液中滴加 0.1mol/LNaOH 溶液,得到的溶液 pH与 NaO

14、H 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H2SO4视为二元强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 点时溶液的 pH1B. c 点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SO42)c(NH4+)C. de 段上的点均满足关系式:c(NH4+)c(Na)2c(SO42)D. a 点到 b 点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答案】D点睛:明确图象变化和反应后溶液 PH 变化的关系是解题关键,a、b、c、d、e 五个点,根据反应量的关系,b 点恰好消耗完 H+,溶液中只有(NH4)2SO4与 Na2SO4;c、d、e 三点溶液均含有 NH3H2O,(NH4)2SO4可以促进水的电离,而 NH3H2O 抑制水的电离c 点溶液

15、6呈中性,则溶液含有(NH4)2SO4、Na2SO4、NH3H2O 三种成分。11. 在某 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X (g) 和 1mol Y(g) 发生反应: 2X(g)+Y(g)3Z(g) ,反应过程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 X 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M 点时,Y 的转化率最大B.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C. 平衡后充入 Z,达到新平衡时 Z 的体积分数增大D. W、M 两点 Y 的正反应速率相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温度在 a之前,升高温度,X 的含量减小,温度在 a之后,升高温度,X 的含量增大,曲线上最低点为平衡点,最低点之前未达

16、平衡,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最低点之后,各点为平衡点,升高温度 X 的含量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曲线上最低点 Q 为平衡点,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Y 的转化率减小,所以 Q 点时,Y 的转化率最大,A 错误;B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移,平衡常数减小,B 正确;C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平衡时充入 Z,达到平衡时与原平衡是等效平衡,所以达到新平衡时 Z 的体积分数不变,C 错误;DW 点对应的温度低于 M 点对应的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高,所以 W 点 Y 的正反应速率小于 M 点 Y 的正反应速率,D 错误;答案选 B。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图像、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等12. 某废催化剂含 58.2%的 SiO2、21.0%的 ZnO、4.5%的 ZnS 和 12.8%的 CuS,某同学以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其中的锌和铜。采用的实验方案如下:7已知: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