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2439059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PPTX 页数:57 大小:14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第三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三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三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三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产业发展规划(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农村的第三产业,主要是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及为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的行业。包括商业、物资业、贸易流通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居民服务业等。主要内容第一节 旅游业规划第二节 市场建设规划第一节 旅游业规划自1986年起,国家将旅游业发展列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并开始要求地方旅游主管部门编制当地的规划,旅游规划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始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旅游在我国是一种新型而重要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一体化进行旅游开发,从而实现农业、旅游业及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各产业的有机结合。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发挥农业和农村的旅游体闲功能,为人

2、们的旅游体闲活动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场所,而且有利十综合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提高村民的生态意识,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进行农村旅游事业的发展规划,应首先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一、旅游发展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一)旅游发展规划的任务 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方法,旅游规划的任务:旅游发展规划要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拟定旅游业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速度,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二)旅游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步骤,可简要表达如下:“确定一个发展目标,进行两个基本分析,

3、做好三个发展板块设计,构建一个支持体系”。 1.确定一个发展目标。旅游规划是用来指导和规范今后一定时一期内,政府对旅游事业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以实现规划时一段和规划期末的具体目标。 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规划的目标不仅包括经济目标,还应包括社会目标和生态目标。旅游规划的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分目标两个部分,总体目标提出规划期末规划地区希望实现的综合地位,分目标则分别就旅游活动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提出需要实现的蓝图。2.进行两个基本分析市场和资源的调查分析都应从内外两个层面展开。市场研究的外层内容是,对客源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内层内容俗称“定调子”,确定目的地的旅

4、游形象,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使潜在市场变成真实的客源市场。资源研究的外层内容是,各类旅游资源现状的调查、评价,内层内容俗称“定盘子”,对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进行综合功能配套,构建空间网络,布局重点开发地段。3.做好三个发展板块设计。旅游发展规划的各种规划方案或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板块的方案设计,它是旅游发展规划的核心问题,是旅游规划付诸实施的主要操作内容。三个板块的内容是,前位板块,指旅游吸引物,即狭义的旅游产品和开发项目;中间板块是指为旅游者一提供各种旅游服务,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与旅游活动相关的行业、设施和服务;后位板块,指旅游区内外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4.构建一个支

5、持体系。上述三个板块的规划方案能否有效的实施,有赖于规划的管理和支持保障措施的落实,规划方案及政策的施行,将会对规划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带来影响,采取何种政策和措施控制这些影响,也是需要加以监测和管理的问题。 对旅游发展方案及其影响进行有效管理,提供相应政策保障的支持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政府管理与政策、法规;人力资源;投资金融;社区支持;科技保障等。二、我国乡村旅游的类型和特点(一)乡村旅游的类型 从旅游地的区位看,乡村旅游可分为城郊型、景区型和中心型三类。城郊型主要是依托大、中城市,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目前是我国乡村旅游区位模式的主要形式。景区型主要是依托某一国家级(或世界级)

6、、省级的风景名胜区,以景区游客为主要的目标市场。中心型旅游区位既不依托城市,也不依托景区,而是依托连接两个城市或景区的便利交通,利用自己交通中心的地位,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从结构上看,乡村旅游活动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观光型,主要以观赏乡村田园风光和现代农业园区为主;二是参与型,主要是开展采摘旅游、务农旅游和购物旅游;三是度假型,主要是到乡村“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休闲度假旅游形式。(二)乡村旅游的主要特点1.乡村景观的丰富性。农业是一个受人类调控的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具有自然景观的特点,同时一具有人类活动参与下而形成的文化景观内涵,如农村的民俗文化、种植文化、饮食文化、建

7、筑文化等。景观的丰富性是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 2.地域多样性和时一间可变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使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由十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地域的乡村的农业生态、文化景观风格各异,形成各具特色的多样化景观风貌。 3.可实践性和体验性。乡村旅游包含观光、娱乐、康疗、民俗、科考、访祖等在内的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游客可通过直接品尝农产品(蔬菜瓜果、畜禽蛋奶、水产品等)或直接参与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活动(耕地、播种、采摘、垂钓、烧烤等),从中体验农民的生产劳动和乡村的民风民俗,并获得相关的农业生产知识和乐趣。4.高效益和低风险性。由于乡村旅游是在原有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基础上,通过经营方式

8、的调整,不破坏原有生产形态,而使其精致化、特色化的过程,所以开发难度小、投资报酬率高、见效快。三、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对策(一)根据市场特点开发旅游资源 乡村旅游所依托的旅游资源,吸引力和辐射范围都 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日本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都市 农园一般应控制在1-1. 5小时的车程之内。开展乡村旅 游的地点,最好是考虑建立在2小时车程以内的城市近 郊和道路条件良好的地区,这样能让游客用最短的时间 到达,并有充裕的时一间来进行游览。 (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 乡村旅游作为城市区域旅游系统的有机组成和重要 补充,应该从完善和丰富城市区域旅游的角度,将其 纳入城市区域旅游开发系统,并进行统筹安排,

9、全面 规划,合理开发,以打造统一的乡村旅游产品,形成 统一的区域旅游线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区域旅游网 络系统。 这样既可以减少投资失误,避免近距离的雷同和 重复建设,提高乡村旅游开发的效果,又可以实现城 乡间的优势互补,客源共享,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健 康、稳定发展。 (三)丰富活动内容,提高产品档次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要实行生态与文化的结合,农业与科技的结合,“新”与“旧”的结合,“动”与“静”的结合。要在保护好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发掘当地的民俗文化和风工人情,并通过引进现代农业科技,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旅游活动的文化、科技、教育和参与功能。 (四)树立鲜明的农业意象

10、,创建特色性旅游品牌农业意象主要表现为农业景观意象和农村文化意 象,是农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在人们头脑里所形 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图像。农业意象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氛围,而这种氛围的构建 ,必须靠对内营造和对外宣传两方面的结合才能完 成。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应有意识地在区内 营造一种整体氛围,以形成自己鲜明的主题与特色;另 一方面还必须通过对外宣传促销将产品推向市场,以 形成自己的旅游品牌,增强其对市场的感召力。 (五)加强人员培训,实行规范化管理通过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通过正确宣传和科 学引导,帮助旅游开发者和管理者树立正确的观念 ,把握乡村旅游产品的内涵和本质,提高产品的质 量和品

11、位。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 鼓励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和完善旅游行为 规范,加强对经营者一的检查与监督,为乡村旅游 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良好的发展环 境。第二节 市场建设规划随着传统农业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转变,农村 市场从小到大,日益繁荣,在促进商品流通、方便群 众生活、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增加财政收入、优化资 源配置、安排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市场建设有可能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突破点,地方经 济收入增长源,因此,这一领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 重点之一。一、农村市场体系发展现状(一)农村市场体系发展的总体评价 农村市场发展状况的总体表现:市场规模迅速

12、扩大;市场形式由简单转向多样化;各种市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育,部分发达农村地区的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各种市场中介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市场规则体系逐步形成。 主要问题:市场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市场体系内部的不同市场发育不平衡。总体上,要素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十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滞后十消费品市场;市场的空间分布也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的市场发展水平高十内陆和边远地区;市场中介组织发育不成熟,且规范化程度较低。(二)商品市场发展现状 农村商品市场主要分四大类: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和工业生产资料市场。 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市场有产区初级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

13、城镇零售市场。随着农产品价格体制的改革,农产品市场发展较快。以粮食为例,我国形成了两个全国性市场、十二个区域性市场、数百个地区性市场以及数万个遍布城乡的粮食初级市场和零售点,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总体上发育还不成熟,市场化程度低,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市场。工业品的购销主要通过流通网络:以专业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与农民购销大军相结合,并由众多的农村销售点和部分城镇商业企业组成。这一流通网络,为农村工业发展开拓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许多专业市场己发展成为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工业品集聚中心,成为市场所在城镇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支柱。但专业市场发展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有

14、:商品档次偏低,市场发展过多,有场无市,造成资源浪费。另外,随着交通、通讯、支付方式等技术性因素的变化,专业市场的相对优势可能要趋向弱化。 (三)要素市场发展现状 1.资本市场。主要有信贷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和民间借贷市场三种形式。信贷资本市场目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本市场,但政府干预较多。证券市场方面,农村目前很少有企业能通过证券市场获得直接融资的机会。民间借贷市场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少数发达地区的民间借贷的相对市场规模较大。总体上,农村的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低,且不规范。 2.劳动力市场。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跨行业流动的增多,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要求加大,但目前,农村劳动力市场组织化程度

15、低,市场中介组织发展滞后,且运作不规范。如中介组织的职能单一,服务范围窄,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不够及时一准确,提供市场信息失真、收费过高等,使农村劳动力市场混乱,增大了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 3.农用工地市场。由于工地所有权及其权能界定不清,限制了工地市场的发育。工地产权交易市场的相对规模较小,市场范围窄,大量低效使用的工地无法得到再配置,这样,一方面导致工地规模经营无法形成,另一方面,导致大量耕地抛荒。工地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出现了大量隐形市场。二、农村市场体系发展思路总体思路:在尽快实现农村市场与全国统一市场和国际大市场相互衔接和相互融通的基础上,以生产要素市场为重点和突破口,以商品市

16、场为基础,加速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努力提高生产要素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同时一进一步提高商品市场的档次,增强商品市场的辐射力;形成市场结构完整、市场层次合理、开放度高、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体系。(一)农副产品市场1.重点扶持和发展分布在农村小城镇的农贸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重组国营商业组织和供销系统,发挥其组织网络基础等优势,增强其对农副产品市场调控和流通渠道功能。3.加快农副产品仓储设施、运输和信息网络建设。4.在农副产品初级市场发育方面,要提高合约化程度,建立健全农副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立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现代生产经营体制。5.政府部门要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建设农产品令储制度和生产风险调节基金制度。(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1.调整依靠生产企业支农的政策,逐步放开农资产品价格,扩大企业自销比例,增强市场机制对农资产品流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