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的重要考点剖析与备考建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419107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的重要考点剖析与备考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必修二的重要考点剖析与备考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必修二的重要考点剖析与备考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必修二的重要考点剖析与备考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必修二的重要考点剖析与备考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的重要考点剖析与备考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的重要考点剖析与备考建议(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的重要考点剖析与备考建议缙云中学 叶 阳(一)必修二考点分布统计09年:共28分。 选择题(20分):专题一:6分;专题二:2分;专题四 : 4分;专题六:4分;专题七:2分;专题八: 2分。 材料题(8分):专题三。 选择题(26分):专题一:4分;专题二:4分;专题 三:4分;专题四:4分;专题五:4分;专题六:2 分;专题七:2分;专题八:2分。 材料题(4分):专题八。10年:共30分。选择题(24分):专题一:6分;专题二:2分;专题 三:4分;专题五:6分;专题六:4分;专题八:2分。 材料题(9分):专题四:3分。是跨册综合;。专题八:6分。 11年:共33分 。(2010

2、) 17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并 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使图案与器形相映成趣 。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2011 ) 15“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杜甫的这首诗 描写的是古代A浙江的青瓷 B四川的白瓷C河南的“唐三彩” D江西的粉彩瓷(2009 ) 20.假如某人在l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 ,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A买一套西装穿上 B到西餐馆就餐 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 D骑自行车看风景 (2011) 23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 有可能是 自行车 有轨电车公共汽车 地铁A B C D(2010)

3、 26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 项法规,该法规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 、销售等方面规则,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以 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微章(见图9),这一法规是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C联邦紧急救济法 D社会保险法 (2011)23罗斯福新政期间,设立民间资源保护 队从事造林、土壤保持、筑路等工作,开辟了许多 国有林区和公园。这主要体现罗斯福新政哪一方面 的内容? A实施直接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C保护劳工权利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2008 ) 26.(2一A)1984年国庆35周年庆典上 ,农民游行队伍的彩车上打出了“联产承包好” 的标语;在广阔的日野上,八亿

4、农民正满怀喜悦 地收获着改革的成果。 请回答: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 大变革是什么?(3分)这一变革产生了怎样的作 用,(3分)(2009 ) (2)当时我国农村实行了怎样的 经济体制改革?(2分)这一改革有何意义?(1分)(2011)36(10分)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 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 。标语字把民国的“国”改写为“囻”。宋军申报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 是什么?(1分)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官府之

5、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 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 凯身败名裂,83天后 被迫取消帝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一重要成果?(2分) 材料三(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破 除传统陋习方面的三项措施。 (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 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2分)相比于去年,从会考标准去解读今年必修二考 查内容发生了如下变化:删:专题四近代以来中国饮食结构及住宅的 变

6、化(a b)增:专题六第一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的特点”( b b)总体变化不大。从近三年会考必修二考查内容我们可以 得出以下几点认识:首先是覆盖面大。列入考试范围的各 个专题,几乎每专题都有相应试题,且所 有题目都没有超越会考考纲的范围。其中有许多知识点在前一年的会考试 卷中出现过,如唐宋陶瓷业、罗斯福新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近代交通工 具的发展等。 再次是2011年的非选择题首次出现跨 册综合。从题型看,近两年没有出现辨析题。(二)必修二的复习备考建议一、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赢得会考复习时间。我们学校是备课组在学期之初就讨 论制定出教学进度表。二、严格执行会考标准

7、,提高会考复习效率 。 高中历史会考标准是本学科会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内容 的具体化,对复习备考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认真研读会考标准中的目标测评。目标测评分为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四个层次。对这四个层次的界定为 a识记:再认或再现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历史结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 线索及历史图表等历史基础知识。 b理解:领会并复述或解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概 念等 c分析:分析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历史知识 ,区别本质,概括特点。 d综合:把不同专题、课的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 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相关问题。根据会考标准的要求备课上课并精心准备课后练

8、习。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课堂教学是中心教师有目标、有计划学生有认识、有目标 上课的时候我首先是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 么要完成什么内容,然后根据会考标准的目标测评的四个层 次来进行学习,告诉学生目标测评上的四个层次在复习中要 求都不一样而且在会考中也会以不同的题型出现,让学生心 知肚明。上课时精讲会考条目,扫除知识盲点。上课时我们就 根据知识条目的内容讲解课本的知识。在注重基础的同时 ,也对一些能力要求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扩展挖掘。同时为了巩固知识,在每节课安排几分钟时间提问或练习。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bb既是社会主义的, 又是市场

9、经济的必须坚持以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 具体化: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a b a c注意结合地图p831487-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 角;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a b a c商业革命(贸易枢纽转移 )价格

10、革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 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加速西欧封建制度 衰落和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发展欧洲美洲麦子、水稻、甘蔗、葡 萄、马、牛、驴、骡烟草、玉米、 可可、马铃薯 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 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的舞台。 打破世界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世界 市场开始形成。 (初具雏形)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 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a bb c战 争 结果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 ,失去北美殖民地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 ,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 “日不落帝国”。1588年英 西战争17世纪下半叶 三次英荷战争1756-1763年英 法七年战争打败西班牙“无敌

11、舰队”, 荷确立海上霸权;英开始崛起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几次主要战争 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a bb c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开拓殖民地(野蛮的掠夺、屠戮); 殖民战争; 强盗的贸易(不平等贸易、贩卖黑奴) 殖民扩张的方式 p89殖民扩张的影响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 ,促进了殖民地发展进步(建设性使命)殖民侵略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 地区的落后(破坏性使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1、对殖民地:2、对殖民国家:3、对世界市场: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3、“蒸汽”的力量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

12、发明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a a bb a c一个前提:一个前提: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及稳定的社会秩序资本技术市场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圈地 运动;不平等贸易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国内:圈地运动 国外:殖民地四个条件四个条件劳动力圈地运动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3、“蒸汽”的力量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a a bb a c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P95工业革命成果一览表棉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 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工厂制诞生 动力 1782年,瓦特改良了蒸

13、汽机 交通运输1807年 美国 富尔顿 汽船1814年,英国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p106bc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成熟a工业革命如何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根本动力: 途 径: 物质条件: 联系纽带: 重要保障:工业革命急需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对外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步形成交通运输业发展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 “国门洞开”。b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时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交往频繁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c世界市场的逐渐成熟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原则:自由主义的原则;内容

14、:保证资本的自由流动、 安全与增值;规定在 国际贸易中给予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4、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a ab b(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a b) P109 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条件: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科技基础(直接推动) 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市场 大量积累的资本提供了雄厚的资本 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提供劳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a b) 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 率发电机 发源地:美国和德国4、走向整

15、体的世界 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一体化的影响a ba c(3)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a a) P102成果表 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灯泡,电话,电车,留声机,电影放映机 。 1882年,建立纽约市珍珠街电厂,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 1893年,本茨生产四轮车,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4、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一体化的影响 P104 bc1、原因: (1)根本原因: (2)客观原因:2、世界一体化表现:(1)基础(框架): (2)手段(途径):(3)内容:(4)形成时间:(5)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联系。19C末20C初资本主义市场 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交通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 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各种社会形态冲突与选择扩大了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了各国间的矛盾 促进人群大规模流动与融合 带来国际动植物物种的交流 积极:局限:促进经济发展使国际劳动分工进一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