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教程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2417022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PPT 页数:154 大小:7.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理论教程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汽车理论教程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汽车理论教程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汽车理论教程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汽车理论教程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理论教程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理论教程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ppt培训课件(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制动性是汽车主动安全性的重要评价指标。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返回目录1制动性的评价指标包括:第一节制动性的评价指标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返回目录根据对汽车制动性的定义,如何确定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思考制动效能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制动效能恒定性;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2路面条件载荷条件制动初速度1.制动效能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制动距离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一节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思考3制动时汽车按给定路径行驶的能力。即在制动中不发生跑偏、侧滑或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

2、定性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能。本章研究的重点是:如何使汽车在保证方向稳定性的前提下,获得最好的制动效能。第一节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4项项目中国 ZBT24007 1989欧洲共同体 (EEC) 71/320中国 GB7258 2004美国 联联邦135试验试验 路面干水泥路面附着良好0.7Skid no81载载重满载满载一个驾驶员驾驶员 或满载满载任何载载荷轻轻、满载满载制动动初速度80km/h80km/h50km/h96.5km/h( 60mile/h)制动时动时 的 稳稳定性不许许偏出 3.7m通道不抱死跑偏不许许偏出 2.5m通道不抱死偏出 3.66m(12 ft

3、)制动动距离或 制动动减速度50.7m50.7m, 5.8m/s220m 5.9m/s265.8m(216ft )踏板力500NFX1r 使前轮偏转、汽车跑偏FX1形成 转向力矩FY1FY2地面侧向 力形成的 反力矩FY1将使前轮绕主销偏转, 加剧跑偏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FX1对主销的力矩会使前轮发生偏转67思考:为什么转向盘锁住对制动跑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68思考:为什么转向盘锁住对制动跑偏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了?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692.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不协调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70FXb1FXb1 前轮抱死时,F

4、j的方向与前轴侧滑的方 向相反,Fj能阻止或减小前轴侧滑,汽车处于稳定状态。uAABFY2uBOCFj(离心力)1.前轮抱死拖滑二、制动时后轴侧滑与前轴转向能力的丧失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FXb2FXb271oFj后轮抱死时,Fj与后轴侧滑方向一致,惯性力加剧后轴侧滑,后轴侧滑又加剧惯性力,汽车将急剧转动,处于不稳定状态。ACBuAuBFY1FY202.后轮抱死拖滑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FXb1FXb1FXb2FXb2723.前轮抱死或后轮抱死时汽车纵轴线转过的角度试验是在一条一侧有2.5%横向坡的平直混凝土路面上进行。为了降低附着系数,使之容易发生侧滑,在地面上洒了水。试验用

5、轿车有调节各个车轮制动器液压的装置,以控制每根车轴的制动力,达到改变前后车轮抱死拖滑次序的目的,调节装置甚至可使车轮制动器液压为零。试验条件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73(1)前轮无制动力而后轮有足够的制动力(曲线A)或后轮无制动力而前轮有足够的制动力(曲线B)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74(2)前、后轮都有足够的制动力,但抱死拖滑的次序和时间间隔不同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75(3)起始车速和附着系数的影响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76(4)试验的总结1)制动过程中,如果只有前轮抱死或前轮先抱死拖滑,汽车基本上沿直线向前行驶,汽车处于稳定状态,但丧失转向能力;2)若后轮比前

6、轮提前一定时间先抱死拖滑,且车速超过某一数值,汽车在轻微的侧向力作用下就会发生侧滑,路面越滑、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越长,后轴侧滑越剧烈。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77第四节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下一节本节内容结束78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第五节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本节将分析地面作用在前、后车轮上的法向反力,分析前、后车轮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通过 I 曲线、 线、f 线、r 线分析汽车的制动过程,介绍汽车的附着利用率、附着效率的计算方法,利用单轮模型分析 ABS的制动控制过程。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返回目录79制动过程的三种可能1)前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后轮抱死拖滑;稳定工况,但丧失

7、转向能力,附着条件没有充分利用。2)后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前轮抱死拖滑;后轴可能出现侧滑,不稳定工况,附着利用率低。3)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可以避免后轴侧滑,附着条件利用较好。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比例,将影响制动时前后轮的抱死顺序,从而影响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和附着条件利用程度。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80一、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z 制动强度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81当前、后轮都抱死时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82思考:为什么有些轿车采用前盘后鼓的制动系统配置?制动管路为什么采用交叉布置?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83“理想”的条件

8、是:前后车轮同时抱死。I 曲线: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要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应满足的关系曲线。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二、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84消去变量1.解析法确定 I 曲线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由理想的条件可得851.解析法确定 I 曲线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由理想的条件可得思考:I 曲线受哪些因素影响?对特定的汽车是唯一的吗?860.40.20.30.3g0.2g0.4g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2.作图法确定 I 曲线1)按照 作图,得到一组等间隔的45平行线。这组线称为“等制动减速度线组”。线

9、上任何一点都有以下特点:870.40.20.32)按 作射线束0.30.20.4I曲线0.3g0.2g0.4g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88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89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之比为固定值时,前轮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三、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1.线90线: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线F2F1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091F1、F2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路面附着系数称为同步附着系数。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2.同步附

10、着系数从图中看,同步附着系数是线和 I 曲线交点处对应的附着系数。该点所对应的减速度称为临界减速度。92同步附着系数的计算满足固定比值的条件满足同时抱死的条件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93后轮没有抱死、前轮抱死时,前、后轮地面制动力FXb1、FXb2间的关系曲线。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四、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过程的分析1. f 线组94一定时,f 线为直线与 无关FXb1=0FXb2=0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轮抱死的条件是95FXb1FXb2f 线组f 线组作图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0.20.30.40.596

11、2. r 线组前轮没有抱死、后轮抱死时,FXb1、FXb2间的关系曲线。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一定时,r 线为直线与 无关后轮抱死的条件是97FXb1FXb2r 线组I曲线r 线组作图f 线组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0.20.30.40.50.20.30.40.598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99当FXb20时是地面驱动力,无意义。f 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后轮制动管路失效,前轮抱死时的地面制动力。后轮制动严重滞后,前轮抱死后,后轮才将开始制动。3. f 线组和r组线的分析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1)f 线组100思考:为什么随着FXb2FXb1 ?当

12、 f 线与 r 线相交以后,前后轮都抱死,进入稳定状态。后轮参与制动后FZ1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1012)r 线组前轮制动管路失效,后轮抱死时的地面制动力。随着FXb1FXb2?前轮参与制动后 FZ2I 曲线以下的 r 线组没有意义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r 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前轮制动严重滞后,后轮抱死后,前轮才将开始制动。102利用线、I 曲线、f 和 r 线组分析汽车在不同 值路面上的制动过程。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4.制动过程分析从图中看,同 步附着系数是多 少?103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A点:前轮抱死。此时的制动减速度?点:前后轮

13、同时抱死。点:前后轮同时抱死时的制动器制动力。104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前轮先抱死前轮抱死时前后轮同时抱死时结论105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点:前后轮同时抱死。点:前后轮同时抱死时的制动器制动力。B点:后轮抱死。此时的制动减速度?106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后轮先抱死后轮抱死时前后轮同时抱死时结论1074)只要 ,要使两轮都不抱死所得到的制动强度总是小于附着系数,即 。3)当 时,线与I曲线相交,前、后轮同时抱死;2)当 时, 线位于I曲线上方,后轮先抱死;1)当 时,线位于I曲线下方,前轮先抱死;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3)制动过程分析

14、得到的结论108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五、利用附着系数与附着效率1.利用附着系数利用附着系数:对于一定的制动强度z,不发生车轮抱死所要求的最小路面附着系数。式中 FXbi对应于制动强度z,汽车第 i 轴产生的地面制动力;FZi制动强度为 z 时,地面对第 i 轴的法向反力;第 i 轴对应于制动强度 z 的利用附着系数; 109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曲线最理想的情况是空载时总是前轮先抱死;满载时的路面上前轮先抱死。1101) ,前轮先抱死前轴利用附着系数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2.利用附着系数的计算1112) ,后轮先抱死 后轴

15、利用附着系数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112由 得如果 ,后轮先抱死计算由 得如果 ,前轮先抱死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3)由利用附着系数计算车轮不抱死条件下的113没有ABS又不允许车轮抱死时的最短制动距离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4)车轮不抱死条件下能达到的最大制动减速度114只能用后轮制动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5)前轮或后轮制动管路失效时的思考:前轮制动失效的特点?只能用前轮制动后轮制动失效115制动效率:车轮将要抱死时的制动强度与被利用的附着系数之比。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3.制动效率E116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六、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1.ECE制动法规117第五节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2.具有变化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特性通过使用比例阀或载荷比例阀等制动力调节装置,根据制动强度、载荷等因素,改变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值,使之接近于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满足制动法规的要求。制动力分配曲线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