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与地理教学理论研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2413014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3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与地理教学理论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与地理教学理论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与地理教学理论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与地理教学理论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与地理教学理论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与地理教学理论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与地理教学理论研究(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与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与 地理教学理论研究地理教学理论研究东北师大 袁 孝 亭前 言 地理是一种修养、地理是一种气质。高质量的地理 教育可以给学生一种特殊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和 创造素质,使他们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终身欣赏和认 识这个世界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追求就在于使学生 能接受高质量的地理教育。高质量的地理教育亟需地理教育教学理论的突破与 创新。地理教育教学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在座的同仁责无 旁贷。主要内容地理教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新课程实施中应重点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新课程实施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现实问题普通教育教学理论与学科逻辑的融合:地理应用研究的切入

2、点(?)地理教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 几个主要问题地理教学论学科体系简单套用(移植) 普通教学论的理论框架,缺乏地理学科 特色,逻辑起点不够清晰。限制了地理 学科教学论自身的突破,框住了研究者 的思维。概念与原理体系不完整,缺乏基于学科 的重大命题。指导地理教学实践捉襟见 肘。3.地理学习对学生心理发展究竟有何独特 价值,缺乏系统的理论与扎实的实证研 究。 4.中学生应具备怎样的地理素养,缺乏理 论上的科学归纳。 5.基础理论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理论应用 研究缺乏应有的地理学科特色,微观层 面的研究缺乏理性色彩。6.普通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具有明显的 “解释学派”的特征,浮在表面,缺乏 与地理学科内

3、在逻辑的有机融合。 7.研究领域不够平衡。重地理教学研究, 轻地理课程研究、地理学习评价研究。 8.国际基础地理教育比较研究不够充分。 9.研究方法重视演绎推理的方法,忽视或 不善于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 结论:地理教学论学科理论上的创新、实 践中有用,任重而道远,尚需地理教育 界同仁做出不懈努力。反思与个人观点反思:用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媒体 论、过程论、课堂教学论、课外教学论、 教学心理论、评价论、教学科研论、教师 素质论构建的地理学科教学论的理论框架 ,是导致本学科缺乏学科特色的根源所在 。个人观点:地理学家提出的六大问题,应 当也可以成为地理教学理论研究以及构建 地理学科教学论体系

4、的逻辑起点。地理学家提出的六大问题是: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地理学科教学论的主框架的构建可否以此作 为逻辑起点?新课程实施中应重点研究的 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 本内容(讨论) 基本理论问题之二:地理学科能力结构 基本理论问题之三:中学生地理观点与地理方 法教育的基本内容 基本理论问题之四:地理学科中的“科学与人 文”融合的问题 基本理论问题之五:地理学科中的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教育问题 基本理论问题之六:学生地理学习质量评价内 容与标准(讨论)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讨论)理论

5、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刻画具有地理素养的人的基本特征剖析地理素养的构成要素有地理素养的人的特征描述(1)具有地理素养的人明白地理科学知识的本质(足够的地理 存量知识); (2)有地理素养的人在和环境交流时,能准确运用合适的地理 概念、原理、规律和理论; (3)有地理素养的人采用地理的视角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作出 决策,增进其对世界的了解; (4)有地理素养的人能够运用地图、略图、脑中地图作空间透 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将其恰当归类,得出相关的解 释与结论; (5)有地理素养的人明白并接受地理学、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 挑战性,能感受地理学的美、地理和社会之间的相关性; (6)有地理素养的人对自然

6、环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更丰 富、生动和正面的看法; (7)有地理素养的人具有许多和地理技术密切相关的实用技能 。较长时间受到地理学的熏陶,会形成对地球 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关系、空间格局、地理 过程的敏锐觉察力。具有注重空间关系分析、区域综合分析、比 较的思维品格。地理对象具有区域性特征,使得人们在思考 和解决问题时,要将地理事物和现象置于一 定得空间范围内,分析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及 其普遍存在的空间关系,区分主导因素,进 而把握区域特征;通过与其他区域进行比较 ,弄清区域差异,以突出区域特征。注重整体的思维品格。在认识与解决有关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 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关系的问题 时,需要

7、关注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及其 空间上的成因联系,在这种过程中,受 到并逐步形成注重整体的思维品格。地理学科能力结构理论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地理学科包括那些特殊能力要素?地理学科能力结构体系的构建不同学科能力要素的培养基准(目标)抛砖引玉:个人的“观点与研究”地理学科能力结构图现绘地理学科特殊能力要素分析 与培养案例空间定位能力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 (略)地理过程的简单预测与合理想象能力(略) 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 (略) 空间定位能力空间定位能力的界定:是指在认识地理 事物空间位置关系时,运用地图、略图 、脑中地图作空间透视,从中获取有价 值的信息,得出相关

8、的解释与结论所表 现出来的能力。 空间定位能力的构成要素: 地理位置的空间知觉与想象能力 地理位置的分析与简单评价能力 对地理位置关系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空间定位能力培养目标 :1.熟悉不同地理位置类型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2.能正确读出一地的经纬度并确定该地在地球表面的位 置; 3.能运用地图确定一地与特殊纬线的位置关系; 4.能运用地图确定一地所跨的纬度范围; 5.能运用地图来反映地表事物与山、河、湖、海洋等自 然要素的相互关系; 6.能运用地图来反映地表事物与其外在的具有经济意义 的物质要素和环境(如铁路、港口、交通枢纽、城市、 自然资源产地等)的空间关系; 7.能借助地图并用语言或略图表达地

9、理事物的位置关系 ; 8能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位置的影响,并能结合区域位置 推断出该区域自然要素、现象、原因。 9.能简要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优劣。 培养案例空间知觉能力 空间位置及其影响 表达与交流66034300西风 海 洋海 洋大陆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力的界定:是在观 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展开范围 和空间排列状态等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一种学科能力品质,是认识空间分布格 局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学生具备对地 理空间格局的觉察力,可以较为顺利地 理解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有序性规律。 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的构成要素 空间分布格局的观察能力:指对地理事物空 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

10、间形态、空间组成和 空间排列方式等内容时,形成具有条理性、 概括性知觉的心理过程。 空间分布格局的想象能力:是中学生在学习 地理的活动中以地图、图表、文字表述等所 反映的已有表象为根据,通过加工、改造、 重新组合形成具有概括性空间结构新形象的 心理过程。 空间分布格局的概括能力:是指在对地理事 物空间展开范围、空间排列状态观察分析的 基础上,将其分布的事实概括为一般规律的 心理过程。 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的培养目标 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的观察方面能够运用地图有条理、有步骤、按顺序地对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 空间组成、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制约关系进 行观察; 能够比较准确地辨别地理

11、事物空间分布的位 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组成、空间排列方 式和空间制约关系的区域差异; 能够比较合理地运用整体到部分、比较、分 析综合等方法对地理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观察 。 形成对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的积极观察品质, 如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敏锐性、精确性 、细微性。 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的想象方面 能够由读图想象出地理空间分布的实际 排列形态与空间结构。能够根据文字描述、分布图画出简单的 分布略图、模式图。能够将地理事物在不同区域空间分布加 以综合,想象出一般分布规律。能够想象出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延展特 征和变化。能借助地图来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关系。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的概括方面能够以纬度作参照,抽

12、象概括出地理事物空 间分布格局。能够以经度为参照,抽象概括出地理事物空 间分布格局。能够以空间方位为参照,抽象概括出地理事 物空间分布格局。能够以相对位置为参照,抽象概括出地理事 物空间分布格局。能够以垂直方向为参照,抽象概括出地理事 物空间分布的垂直带地带性规律。能够人为划定界限,抽象概括出地理事物空 间分布格局。培养案例案例1:观察、想象、概括地形空间分 布格局 案例2:地理学科一般能力要素分析 与培养案例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地理表达与交流能力 (略)地理实践能力 (略)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重点:问题意识、对已有地理信息 的利用、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教学关键点 :正确区

13、分地理问题与非 地理问题 。地理问题: 一是有关地理位置的问题。着眼引导学生就空间位 置关系、地理位置的影响、地理位置优势与劣势提 出相关问题。 二是有关空间有序性的问题。着眼引导学生就有关 地理事物的空间排列状态、空间格局等提出相关问 题。 三是有关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与区域差异的问 题。着眼引导学生就 四是有关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过程的问题。着 眼引导学生就分析、归纳地理过程规律以及预测地 理过程 五是有关地理因果联系的问题。着眼引导学生就地 理事物空间上的成因联系提出问题。 六是有关空间联系的问题。着眼引导学生提出类似 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是怎样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的?区域与区域之间

14、发生怎样的空间相互作用?地 是怎样影响人的?人是怎样影响地的?等方面的问 题。培养案例根据图表展现的信息提出两个与锋面有 关的问题。只需提出问题, 不必作出回 答和解释。 地理信息加工能力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收集地理信息、整理地理 信息、分析地理信息三个要素。 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包括:定位和搜集信息、 观察和有系统地记录数据、阅读和解释地图、 空间和地方的其它统计图展示,以及使用统计 方法。 整理地理信息包括:选取资料绘制成地图;选 取资料制成图表、表格、模式图等;运用其他 媒体手段进行统计、归纳。 分析地理信息包括:运用统计等方法分析地理 信息、资料;运用地图等手段进行推理和得出 结论;从各种

15、信息源中选择地理信息进行分析 、综合、评价、预测等思维活动。 案例:从地图上获取有效地理信息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以一定的认知结 构为基础的。例1:地理位置信息的获取(图略):例2:区域气温分布信息的获取:例3:地图上综合信息的获取以台湾为 例地图上综合信息的获取 以台湾为例由地图的语言直观地表示出来的信息, 叫显性信息;由显性信息经逻辑推理或 合理猜想得到的信息,叫隐性信息。 从图上可以读出该示意图的比例尺、台 湾岛周围岛屿名称,海域名称、岛上河 流分布、主要城市的分布、冬季风的来 向,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 隐性的信息:因为该岛屿东临太平洋,是否属于东亚岛弧链的部分 (合理猜想)?若是,其成因

16、应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 块碰撞的结果(逻辑推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推出 火山、硫磺等信息。因北回归线横穿该岛,可以推出:岛屿南部为热带气 候,而北部为温带(亚热带)气候。由此还可推出本地 的主要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类。由岛上河流的走向和长度,至少可以推出二点:一是 地势东高西低,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由此还可推知, 其人口及城市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二是河流所蕴藏 的水力资源较为丰富。由比例尺可量算基隆到福州、高雄到厦门的直线距离 ,若告知船(机)速,还可推算航行时间。由冬季风的来向可让我们理解为什么要在“冬季到台 北来看雨”? 中学生地理观点与地理方法教育地理观点的界定中学生地理观点教育的重点领域地理方法教育的基本内容地理观点的界定地理观点的内涵地理观点是地理科学思维方式的核心要 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