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扬州慢》人教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411895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7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课件《扬州慢》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课件《扬州慢》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课件《扬州慢》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课件《扬州慢》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课件《扬州慢》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课件《扬州慢》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课件《扬州慢》人教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扬 州州 慢慢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 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 开始建城。扬州曾沿用过邗沟、广陵、江都、芜城 、维扬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 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 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 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 要港口,时有“扬一益二”之称。扬州自古以来, 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姜夔 到了扬州见到什么?作者简介南宋著名词作家姜夔(约年约年,字 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 ,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

2、。诗词 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与情场失 意,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词风清劲骚雅,空灵高旷,自成 一家。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诗说 。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 反映,展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诚然, 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 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 世外野老。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 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姜夔 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 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

3、,抒写黍离之 悲。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 宋张炎:“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宋黄升:“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 ,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 ,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 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 琢字练,归于醇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 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 极热中,故 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 清刘熙载:“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 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 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 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

4、尽。拟诸形容,在乐则 琴,在花则梅。” 清陈廷焯:“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 饶蕴藉,清真之劲敌, 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 人,未易接武。” 作品选议踏莎行 鹧鸪天 疏影 齐天乐 满江红 暗香 昔日:名都、佳处今日:十里春风、荠麦青青对比黄昏、清角正面渲染废池乔木、犹厌杜郎重到须惊冷月无声 、红药、 年年为谁 生侧面烘托扬州(凄清)扬州慢一词表达了作者感怀家圆、伤时念乱的心情 。上阕全写眼前实景,写出了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纪行 写景扣紧驻、看、想、闻开展描述层次;下阕伤今怀古以 杜牧当年扬州诗之胜反衬现在扬州之冷清萧条,扣住扬州 著名的代表性景物 二十四桥、芍药 来写。上阕实写萧条之

5、景 景物1:荠麦青青 景物2:废池乔木 景物3:清角吹寒 下阕虚拟设想 拟想1:杜牧才情再高亦难赋深情 拟想 2: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拟想3: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佳 句 赏 析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 ,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 、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 一片荒凉景象。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呢? 自胡马窥江去后“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四十年(1160) 、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 事。尤其是绍兴四十一

6、年那一回。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 ,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国”,并改 亭名为“不归亭”,还题诗壁上:“万国东书久混同,江南何尚 隔华封。援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姜把扬州的残破 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 。用的是拟拟人写法。废废池、乔乔木是没有知觉觉的东东西,词词人将它 们们人格化,意即它们们是15年前那场场浩劫的目击击者,战战争的恐怖 、敌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们心中;它们们“犹厌厌言兵” ,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这样 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对侵略战战争 的极端痛恨。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7、,难赋深情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即想到晚唐 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应牛僧孺之召,任职于淮南 节度府,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 句。如脍炙人口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 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等。从这些诗句的表层意思看 ,它表现了当时文士狎妓的轻薄行为。妓女,在我们看来是病态 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心目中,则是都市繁华的象征。词 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 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 加突出,当然说它带有自况的意味也未尝不可。衬托,有时比直 抒胸臆感时

8、伤乱,更为含蓄有致。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 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 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 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 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作 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 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 声无息,冷绝凄绝。“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 ,

9、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 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喧哗,还有美女吹箫唱歌, 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 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 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 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药桥。作者面 对清冷的景色,看到桥边依然盛开的红花,不禁悲从 中来,向芍药发问:你们寂寞地开在这里,无人来观 赏,你们为谁而开呢?这里将无情的花儿赋予了情感 ,意蕴至深、悲痛已极。花且如此,人何以堪?到这 里,全词结句,但

10、词意绵长,余音缭绕,久久不绝, 词人的悲怆之感达到了高潮。引用诗句引用前人诗句也有多种方式,可以借用原句或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 数字,可以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可以化用诗句或整首诗的意境。这 首诗属于借用词语一类,包括“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四语,全出自杜牧以扬州生活为主题的七言绝句。先将 原诗抄录如下: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其一) 引用前人诗句是词中用典的又一种方式,引用的目的是加深词中 意境,促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名。(遣怀)黍离之悲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注释】 黍:俗称“小米”。 离离:茂盛的样子。 稷:高梁。 行迈:远行。 靡靡:迟迟、 犹疑不决。 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悠悠:遥远、渺茫。 噎:食物塞住咽喉。 ByeBy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