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11885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4-2015 学年下期高二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 阅读题(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错题重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条件为依据的。所谓“文明” ,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

2、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人类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点上,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族的人类群体概莫能外。从这一意义上讲,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所谓“文化” ,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考古学家对“文化”一词的经典使用方式,就是从不同地域的出土文物在建筑、工具、器皿的风格和样式上入手的。由于旧石

3、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中尚无风格和样式上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像“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等。龙山文化的发现即是由一片黑陶引起的,由于这种黑陶器皿与仰韶文化的彩陶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样式,从而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再如,良渚的玉器不同于大汶口的石器、红山的陶俑不同于马家窑的人像正是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千差万别,才使得同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整个人类文明更是如此。虽然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有高低之分,但就这些风格、样式、特征与其所属的民族、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论,文化本身并无贵贱之别。譬如穿衣,衣料能否满足保暖舒适的基本需要,这其间

4、是一个文明的问题;至于是穿西服还是穿和服,这其间又有着一个文化的问题。在前一种意义上,可以说衣衫褴楼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后一种意义上,却不能说穿中山装是没有文化的标志。文化没有高低之分,却有强弱之别。譬如语言文字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其作为人类的日常交际工具和信息传递手段却有着是否丰富、准确、容易掌握、便于处理等差别。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固然不能说云南纳西族人保存至今的东巴文字没有价值,但这种古老2的象形文字系统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却难以发挥更大的影响。文化在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强势文化”常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它使得“弱势文化”不得不改变其固有的状态,以提高其文明含量。不过“弱势文化”也不是毫无作为

5、,强势文化也要从弱势文化那里汲取必要的营养。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使得全球文化面貌日渐趋同。如何在增加人类“文明”总量的同时尽量保持“文化”的多样化,便成为当今人类的重要课题。(摘编自陈炎文化与文明)1 下面对“文化与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不存在一件不具有文明价值的文化产品,也不存在一种没有文化形式的文明。B作为文化内在价值的文明,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而文化有着时代、地域、民族的差别,这使得文明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样式。C.文明是人们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在这一点上人类有着共同的衡量尺度,因而

6、文明是一元的。D.人类文明是南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作为文明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文化就呈现出多元性。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一词没有在对旧石器时代的研究中被考占学家使用,原因是那个时期不同区域出土的器物还没有风格和样式上的差别。B.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呈现出样式和风格的千差万别,这使得那一时期的华夏文明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C客观上说不同的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有高有低,因而我们就可以在石器、陶器、青铜器等器物之间排出文明的高低序列。D.世界一体化使得文化的全球交流不可避免,世界一体化的好处是,不同民族和不

7、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形式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文明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不同的人类群体面临不同的生存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因而满足其文明需求的文化方式也不会相同。B一片黑陶受到考古工作者的重视,从而引出龙山文化的发现,这是因为器物的不同风格和样式,往往意味着不同的文化形态。C就文明与文化的性质而言,器皿会不会渗水、是不是坚固,这是一个文明的问题;至于是用彩陶还是用黑陶这又有一个文化的问题。D.云南纳西族人的东巴文字被“强势文化”所改变是人类文化的进步,也是打破固有的“文化疆界” ,实现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3(一)

8、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入太学,有声一时。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滞州县二十年,未尝出一语干进,故无荐者。大观中,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去

9、取皆有题品。值不悦者诬以背王氏学,诏究其事,得所谓去取录 ,徽宗览之日:“考校尽心,宁复有此?”特改宣教郎。擢监察御史。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帝奖其介直。京颇惮之,徙司门员外郎,犹虞其复用,力排之,出通判宁化军。地界辽,文移数往来,汝明名触其讳,辽以檄暴于朝。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日:“诡辞欺君,吾不为也。 ”田法行,受牒按境内。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故吏不得通贿谢。晚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汝明日:“天子命我以千里,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汝明事亲孝,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日饭脱粟,饮水,无醯

10、盐草木之滋。浸病赢,行辄踣。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书不蹈袭前人语,有易索书 张子卮言 大究经传于世。(节选自宋史张汝明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入太学,有声一时 声:声望。 B更数医不效 效:见效。C犹虞其复用 虞:担忧。 D田法行,受牒按境内 按:根据。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张汝明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 (3 分)为鬻橐中装,代偿之 未尝出一语于进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 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 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张汝明勤

11、奋好学,学问精深。写文章时动不动就下笔千言,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4著书立说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传后世。B张汝明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当上殿中侍御史不久,就弹劾以蔡京为首的卖恩揽权行为,最终受到蔡京排挤,出任宁化军通判。C张汝明为官清廉。主政岳州时,属地有人请求把得到的古代编钟献给他,他断然拒绝,认为自己应该恪守职分对得起皇上的恩德。D张汝明非常孝顺。母亲生了毒疮,他用自己的血亲自调药,治好了母亲的病。为亲人服丧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仅吃点糙米。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2)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日

12、:“诡辞欺君,吾不为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5 分)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 ”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_,_”这两句诗

13、,深深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共赏明月,借此寄托对亲人的殷切思念。(3) 宋书宗悫传里“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言在李白的行路难中演化为“ , !”5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月亮船刘国芳一个住在河边的女孩,总喜欢在门口站着,看河。一个晚上,弯弯的月亮映在水里,女孩觉得它像一只船,女孩很惊喜自己的发现,于是蹿屋里去,跟大人说:“爸爸妈妈,你们看,水里的月亮像一只船。 ”女孩的爸妈走出来,一起往水里看,然后父亲说:“是像一只船。 ”女孩的母亲也说月亮像一只船,还说那是月亮船,

14、说着,轻轻地唱起来:月亮船呀月亮船/载着妈妈的歌谣女孩天真,在母亲唱着时颠颠地往河边去,大人见了,吓坏了,过去一把扯住女孩,还说:“你去哪?”女孩说:“我想坐在月亮船上,让它载着我。 ”女孩的母亲父亲听了,都笑。做母亲的,还点着女孩的额头说:“月亮船在很远的地方,你坐不到它。 ”女孩看着母亲,女孩说:“我怎样才能坐到月亮船呢?”母亲没说,还是摇头。过后,女孩每天晚上都在门口看着水里的月亮船,还不住地缠着母亲,让母亲告诉她怎样才能坐到月亮船。母亲没告诉女孩,只跟女孩说:“别烦了,我教你唱月亮船的歌吧。”说着母亲唱了起来:月亮船呀月亮船 / 载着童年的神秘 / 飘进了我的梦乡/ 悄悄带走无忧夜/

15、女孩觉得这歌很好听,学起来一天女孩和母亲正唱着,忽然河里传来“救命呀救命呀”的呼救声。女孩的父亲听了,飞快地从屋里蹿出来往河边跑,女孩的母亲也跟着往河边跑,女孩隔壁一个王叔叔,也往河边跑,然后三个人起跳进水里。好一会儿,女孩看见三个人从水里爬上来,这三个人,一个是女孩的父亲,一个是女孩的母亲,还有一个,女孩不认识。而女孩隔壁那个王叔叔,却没上来。女孩的母亲看见王叔叔没上来,便在河边喊:“小王小王6”没有回音。那个王叔叔一直没上来,女孩看见父亲母亲和小王的母亲在河边找了几天,但没找到,女孩不知道那个王叔叔去哪里了,就问母亲,女孩说:“王叔叔呢,他怎么没上来?”母亲眼睛红红的,没做声。女孩又说:“妈妈,你说呀,王叔叔去哪里了?”女孩的母亲看着河,河里,一弯月亮又像一只船了,母亲见了,开口告诉女孩说:“王叔叔被月亮船载走了。 ”女孩说:“你不是说月亮船在很远的地方,坐不到吗?”母亲说:“王叔叔救人,月亮船才载着他。 ”女孩说:“妈妈你也救人,爸爸也救人,月亮船怎么不载你们去呢?”父亲在屋里听了,吼一声过来:“莫乱说,乱说打扁你。 ”母亲说:“莫吓着孩子。 ”以后无数个晚上,女孩和母亲都坐在门口,她们一边看着水里的月亮船,一边唱着月亮船的歌,直唱得水里月亮船悠悠地远去。一天,也是月亮船在水里飘荡的时候,河里又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