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8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408624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8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8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8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8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8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20162017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 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观颐和园等风景外,你还能参观到(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北京人遗址2. 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某人独自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设下陷井捕捉野兽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3下列

2、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禽家畜 B、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C、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D、半坡居民吃上了香喷喷的大米饭4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A.学会了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改善C.原始农业的发展 D.人工取火的实现5“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粟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6居住方式的不同标志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 )A.洞顶上 B.山洞里 C.半地穴式房屋里 D.干栏式房屋里7有一个游戏叫轩辕圣战录 ,内容讲述轩辕氏(即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一

3、个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大魔头。游戏中的大魔头是课本上的哪一个传说人物是( )A.尧 B.舜 C. 大禹 D.蚩尤8. 炎帝和黄帝部落主要活动于(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松嫩平原 D.黄土高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 分得分29.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前身是( )A 戎族 B 鲜卑族 C 蚩尤部落 D 华夏族10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治的“水”是指( )A、长江 B、珠江 C、雅鲁藏布江 D、黄河11夏朝的最后一位王是( )A桀 B禹 C纣 D幽王12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 2006 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

4、的审议项目。同年河南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你认为殷墟遗址是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13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徒,最后一次迁徒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徒的组织者是( )A 商汤 B 武丁 C 盘庚 D 商纣14.从出土文物看,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代的(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青铜神树 D 青铜面具15 “孔子周游列国” “烽火戏诸侯” ,与“列国” , “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推举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16.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自然灾害严重,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B王朝后期

5、国王昏庸残暴C爆发平民大起义 D.少数民族入侵17商代最突出的手工业是( )A、纺织业 B、制陶业 C、冶铁业 D、青铜制造业1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19伴随铁器、牛耕的开始使用和推广,我国的历史舞台上出现了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是( )A.奴隶主阶级 B.奴隶阶级 C.平民阶级 D.新兴地主阶级20 “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为频繁,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 “这一时期”指的是( )A尧舜禹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321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

6、秦国的位置是( )22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 ”请从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六辅渠23.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 7 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 3 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 次,朝晋 20 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24下列成语故事反映春秋战国历史

7、的有(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破釜沉舟A B C D25战国初年,三家分晋,三家指的是( )A.齐楚秦 B.赵魏韩 C.赵魏秦 D.楚齐韩26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影响最大的是( )A.孔子的学说 B.老子的学说 C.墨子的学说 D.韩非子的学说27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墨于 C荀子 D孙膑28.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下列哪本书?(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二、配伍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 分。把正确的字母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A “富贵不能淫

8、,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C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4孔子( ) 商鞅( ) 孟子( ) 三、将下列有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连对一项得 1 分,共 10 分商 齐桓公 “有功于民”周 晋文公 牧野之战齐 赵括 尊王攘夷晋 汤 城濮大捷赵 武王 纸上谈兵四、学史知途:(10 分)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 20 年,又代尧摄行政事 8 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材料二:传说

9、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 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材料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请回答:(1)从材料一、材料二可以看到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2 分)这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2 分)(2)原始社会走到尽头的标志是什么?(2 分)(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项制度?该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4 分)5五、学史明智: (9 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上面两句话是哪位思想家说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3 分)请根据所学

10、知识,写出他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贡献.(4 分)他在教育方面的主张对你有什么启发?(2 分)六、 史海泛舟:(12 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 分)(2)公元前 350 年,秦国平民冉氏,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回忆所学内容,冉氏是因为变法内容中哪一项改革措

11、施而获田产的?(2 分)6(3)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谏秦王”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君”应该站在哪一边?(2 分)试说明你的理由。(2 分)(4)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2 分)请说明理由。(2分)7七年级历史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2 分)1-5 DDDCC 6-10 CDADD 11-15ABCAB 16-20 BDBDD 21-25CADBB 26-28 AAC二、孔子(B ) 商鞅(C ) 孟子(A ) 三、略 连对一项得 1 分,共 10 分四、(1)部落联盟会议推举(推举)(2 分);禅让制(2 分)。(2)禹建立夏朝(夏朝

12、建立)(国家的建立)(2 分)(3)分封制(2 分);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任答一点得2 分)。五、 孔子(2 分)、春秋末年(1 分) 思想方面主要提出“仁”的主张,提倡“为政以德” 。 (2 分)教育方面主要是开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坚持正确的意见;主张因材施教等等。 (2 分) 要有老老实实学习的态度;经常复习。(言之有理即可)(2分)六、富国强兵。(2 分)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2 分)法家(2 分),因为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令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权,商鞅的变法主张在这些方面都有体现。(2 分)商鞅变法成功了(1 分);理由: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