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3课《面朝大海》教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08529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3课《面朝大海》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3课《面朝大海》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3课《面朝大海》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3课《面朝大海》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3课《面朝大海》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3课《面朝大海》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3课《面朝大海》教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项目内容思路教材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中职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本课是一首经久耐读的抒情诗 ,是海子的代表作,写于 1989年 1 月,也就是诗人自杀前的两个月。海子是中国当代诗坛最美的一束烟花,虽然短暂但却炙热灿烂。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诗歌创作追求“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他难于融合到世俗生活,所以他用诗歌唱着他的灵魂。本文的语言质朴本真

2、,表面上给人一种清新欢快的感觉,但在满溢着“幸福”的诗句的背后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之感,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这种悲凉感。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两篇诗歌的学习,对于诗歌的一些学习方法,已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独立阅读体会诗歌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班上学生学习水平存在着差异,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学生对诗歌的喜爱程度不同,诗歌鉴赏的能力也不一样。对古典诗歌毕竟接触过一些,背过一些,而对当代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诗歌的流派等了解不多,这或多或少影响了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另外,诗歌是诗人感情的喷发,诗歌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学生并不是缺少感情,而是缺少投入,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燃。海子的

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从表层角度理解不是很难,知道诗人要表达的意思,但从深层角度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诗中普通的事物为什么会让诗人感到幸福”这个问题,可能会形成阅读障碍,一方面是因为诗中意象包蕴的人文精神本身的丰富性;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人生体验与经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诗人及作品有距离感。由此造就了学习中的难点,教学过程要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关注。教学时数共 2 课时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相关精神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海子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2)诵读本诗。过程与方法目标过

4、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创造的美好意象,理解诗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唤起珍惜幸福,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朗读,感受诗歌创造的意象,体味诗歌的感情。教学难点品味“幸福”背后挥之不去的悲凉感,正确客观对待诗人的生命选择。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应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效益最大化。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效益最大化。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三种教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三种教法:朗

5、读感悟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情境教学法、学法、讨论法讨论法。(1 1)朗读感悟法。)朗读感悟法。结合诗歌的语言特色,通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2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工具,将相关的文字、图像、音乐、等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结合诗歌的情感熏陶,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诗歌中。(3 3)讨论法。)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接受不同的想法,开拓思维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会欣赏同学,增强班级凝聚力。学法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方法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重要得多。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方

6、法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重要得多。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相关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资料,课堂积极参与朗诵、讨论,动口动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资源整合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非常有利于教学的实施,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对以下资源进行整合:资料资源:资料资源:发掘教材文本资源构成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贴近教材文本,打开教材文本构成的本体世界,把握教材文本语言构出的物象与事象、场景与画面,发掘教材文本负载的情感与思想、精神与生命,即教材文本的深层意蕴。网络资源:网络资源:

7、课前要求学生在百度上搜索海子的生平相关事迹,了解海子其人,在鉴赏词作的时候能知人论世。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让他们有直观的印象,引起大家的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们的鉴赏能力。音频资料:湖畔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构思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会将阅读分析权交还给学生,遵从诵读到研读、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主要采用学生诵读、讨论、问题探究、口头表达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只是适时用语言进行引导、启发、鼓励、肯定及评价来调控整个过程,最后总结所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8、。教具准备电脑和相关的教辅材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授课班级13 工艺美术教学目标(1)了解海子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 (2)诵读本诗,感受诗歌创造的美好意象。 (3)培养读诗趣味,唤起珍惜幸福,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1)诵读本诗,感受诗歌创造的美好意象。 (2)培养读诗趣味,唤起珍惜幸福,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 诵读本诗,感受诗歌创造的美好意象。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课前前准准备备完完成成 预预习习 任任务务教师设计导学案并上传至学习平台;了解学生对诗的理解情况以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

9、,教学重难点,调整教学设计。(导学案见附件 1)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检测题并上传至学习平台;整理收集的相关资料。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导读、导听、导思、导做,为教学过程中的多维对话奠定基础。情情境境导导入入出示出示 图片图片课件出示 5 幅图片。欣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习兴趣。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导入导入 课文课文大家欣赏完图片之后发现这几幅图片都能给我们传达什么样的感觉呢?能不能用一两个词来表达一下呢?预设与点拨:预设与点拨:同学们可能会说出“快乐” “开心”等这样的词语,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进一步引导,这么快乐开心,

10、其乐融融,是一件多么幸福幸福的事啊!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与幸福幸福有关的诗。调动已有的认知体验,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迅速进入文本学习的状态。训练学生表达观点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的状态。作家作家 作品作品海子 19641989),原名査海生,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人,当代著名诗人。从小在农村长大,1979 年 15 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1989 年 3 月 26 日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 25 岁。代表作品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五月的麦地,四姐妹等。背背景景知知识识写作写作 背景背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写于一九八九年一月十

11、三日,两个月后,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海子,这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而一生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 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自己的预习效果。知人论世,有利于学生全面的了解诗人和他的创作。音乐音乐感知感知播放青年歌手湖畔演唱的、纪念海子的歌曲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静心聆听,感受思维的跳跃,心灵的倾诉,思想的流淌。借助音乐语言,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叩击学生的心灵,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激发学生的兴趣。1、学生自由读,注意字音和节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

12、福的人 喂马,劈材,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声练读。诵读是诗歌教学的基础,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2、配乐范读。用心聆听。3、个别试读。边读边悟。读,诗歌教学的根本。诵读诵读诗作诗作体会体会情感情感提问:提问:读过之后,你觉得这首

13、诗有什么特点?明确:明确:新鲜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透出积极、昂扬的情感,这是初读后体会到的感情基调。过渡:过渡:虽然诗人在诗中想象着尘世积极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动口动脑,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的幸福生活,并用平白、温暖的话语表达了对每一个人的真挚祝福,但我们仍旧分明感到在那份坦诚的语气中隐含的忧伤。研习研习文本文本把握把握意象意象研习研习文本文本把握把握意象意象1 1、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理解全诗的中心意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预设与点拨:预设与点拨:学生如果不知如何分析,则可以引导: “大海”这个意象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

14、春暖花开”又可以怎么理解呢?面朝大海的时候,我们又怎么可能看见春暖花开呢?交流形式:学生分析、师生同析、交流形式:学生分析、师生同析、教师分析。教师分析。明确:明确: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然是一种海市蜃楼,然而这是海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种明丽的幸福感受。我们可以将“面朝大海”看成是实指, “春暖花开”是虚景,是作者的想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看成是作者美好的幻想,是一种精神追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15、。 讨论式的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研习研习文本文本把握把握意象意象2 2、提问:、提问:诗人是如何围绕“幸福”抒发情感的?指导:指导:浏览每一节诗,找出和“幸福“有关的意象。明确:明确:诗歌一开始,就点出了主词“幸福” ,同时,以“幸福”贯穿全篇,并得以逐层强化。第一节,诗人选取平常的生活细节“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关心粮食和蔬菜” ,这些都是幸福之所在,因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二节,诗人的“幸福”满溢心胸,无法独享,要把“幸福”告诉“每一个人” , “幸福”的情感得以强化。第三节,要让“每一条河每一

16、座山”都感染上诗人的幸福,陌生人也会得到幸福,诗人的情感再次扩大强化。细读全诗,把握意象。引导学生找出意象,将此作为突破重难点的突破点,为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幸福观打下基础。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3 3、追问:、追问:海子所理解的“幸福”是怎么样的?和常人的“幸福观”一致吗?预设与点拨:预设与点拨:这个问题应该说大部分学生能理解,回答起来不会太困难,如果思路不明晰则指导:作者在诗中给作者在诗中给我们描绘了哪些人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我们描绘了哪些人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对我们平常人来说是幸福吗?对我们平常人来说是幸福吗?明确:明确:诗里海子理解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自食其力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 ) ,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 , “周游世界” ) ,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与常人理解的“幸福”不同。普通的幸福生活,不外乎物质上的丰富与奢华,政治和文化观念上的“权力” “业绩”等生命本真所不需要的东西。而海子把“幸福”理解为生命得以自我呈现和自我满足的一种资源。生活虽然粗扑,但生命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