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写教学案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403212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如何写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教师如何写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教师如何写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教师如何写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教师如何写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写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写教学案例(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如何写教学案例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好四座桥第一座桥:讲述自己的故事教育叙事,第二座桥:总结教育的经验科研论文,第三座桥:反思教学的过程教学案例,第四座桥:探索问题的解法课题研究。(郑明理,发表于2008年第10期上海教育科研,被教育理论与实践通讯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 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 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 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 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

2、思路、对策等。它 既有具体的情节和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 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 ,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 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自己的看法 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 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张肇丰认为: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 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华东师范大学易凌峰博士认为:案例是有价值的教育教学事件与情境, 是有启发性的“教育故事”。(没有情境就不是案例)二、教学案例的

3、基本形式v短篇:教学事实(几百字) “教学一得(失)”v中篇:教学事实或过程+评论 (几千字) “教学反思”v长篇:复杂的教学与活动研究(几千字至上万字) “教学案例研究”短篇:历史课上“南京大屠杀”一课,教师布置学生查了很多资料,学生们上网查阅,并做了很多网站,备课变成了师生的共同备课,在信息技术下上了一堂“南京大屠杀”,非常成功,描述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妙手偶得的教学经验,不一定评论。 如上小学语文邱少云,一个学生提出 ,邱少云被火烧,有没有动?有没有哭? 一个学生说:有一种东西支撑着他,就像 有一次我的手指破了,只想哭,妈妈说, 别哭,买肯德鸡给你吃。我就看着指头说 :肯德鸡,肯德鸡手就不

4、痛了。 (邱少云身上还有其它武器,挖土坑埋武器)中篇:情境上升到经验。初二语文丰碑,写 到红军有人冻死了,将军看后,非常气愤,要 叫“军需处长”来。学生问:“将军怎么会不认 识军需处长呢?”(就如学校里校长与总务主 任的关系)这时老师怎么办?当作没听见; 微笑一下说:下节课再讨论;训斥说:书 上就是这么写的聪明的老师要当场决策: 给5分钟由大家讨论,得出:要辨证分析、看 待教材。再给学生8分钟,弥补课文的不足, 一位学生这样补上:老将军沉默了,走上前去,轻轻抹去红军战士们放在军需处长脸上的无数花环,终于看清了那张熟悉的 脸,将军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了教师感慨说:昨晚的备课、多媒体制作该不该放弃,

5、教学中学生的权利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我们注意教学的决策。短篇变中篇:上海市七宝中学的青年教师王红曾写过一篇案 例,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 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 。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 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 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 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 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 。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 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 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大家都

6、趴在桌上, 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面,背对 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 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 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 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 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人 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 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 ,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 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 篇作文的。”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对这个事例评 论道:“有口吃的孩子说不出话了,一般好教 师的处理方式是 没关系,你先下去,下

7、次有 机会,再好好准备一下。但王红有另一种视角,一种新的境界,这么处理这种场面,化 解尴尬的处境,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思考 问题的角度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 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去考虑问题。”长篇: 一堂“失败”的好课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赵光平 罗星凯 人民教育2002年第10期 这是实验区一堂尚未正式进入课改的小学自然课。为节省篇幅,这里只呈现课的一些片段,并隐去了所有的真名。课有些不平常,听课人中有2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派来的专家、4 位省教研员、3位当地教育部门的领导和一些外校教师。上课的老师叫罗吉,约四十多岁。她经历过一些大的场合,但

8、今 天这种阵势,估计也是第一遭。课是以这种方式导入的:“我们很熟悉的东西,其实我们并不一定很了解。”罗吉老师说, “比如,水,天天喝,天天用,可一些性质我们仍没注意到。不信, 请看下面的实验。”实验装置为玻璃管下连着一圆底烧瓶,即在塞紧了胶塞的烧瓶上 ,插入了一根筷子粗的玻璃管。 “ “里面有什么?里面有什么?” ”老师问。老师问。“ “红色液体。红色液体。” ”学生答。学生答。“ “说详细一点。说详细一点。” ”“ “红色液体充满了烧瓶,并上升到玻璃管中。红色液体充满了烧瓶,并上升到玻璃管中。” ”“ “对对” ”老师点头,然后说老师点头,然后说“ “红色液体其实是水,为便于观察,加了两滴红

9、墨水。红色液体其实是水,为便于观察,加了两滴红墨水。” ”“ “将装置放到热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将装置放到热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 “烧瓶变热!烧瓶变热!” ”“ “烧瓶里的东西也将变热!烧瓶里的东西也将变热!” ”老师听后笑道:老师听后笑道:“ “真的不了解水!不信就动手试一试。真的不了解水!不信就动手试一试。” ”一试,玻璃管里果然出现了怪事,学生十分惊讶。一试,玻璃管里果然出现了怪事,学生十分惊讶。“ “你们惊奇什么?你们惊奇什么?” ”老师明知故问。老师明知故问。学生兴奋地嚷道:学生兴奋地嚷道:“ “玻璃管里的红水会动,会往上跑!玻璃管里的红水会动,会往上跑!” ”“ “这说

10、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一些学生说:一些学生说:“ “水增加了。水增加了。” ”“ “是什么地方的水增加了?是什么地方的水增加了?” ”老师不解地问。老师不解地问。“ “装置里的水增加了。装置里的水增加了。” ”“ “根据是什么?根据是什么?” ”“ “从玻璃管看,水面上升,所以水增加了。从玻璃管看,水面上升,所以水增加了。” ” 老师问:老师问:“ “水增加了,是水的质量增加了,还是水的水增加了,是水的质量增加了,还是水的”话到了嘴边,她又咬话到了嘴边,她又咬 住了。显然她不愿意说出住了。显然她不愿意说出“ “水的体积增加水的体积增加” ”这几个字。这几个字。她换了一种问法:她换了一种

11、问法:“ “水增加了,是不是你们加进了水?水增加了,是不是你们加进了水?” ”“ “没有啊!没有啊!” ”学生们说。学生们说。“ “没有加进水,那水怎么上升了?没有加进水,那水怎么上升了?” ”“ “这这,这,这,” ”学生们张着嘴答不出来。学生们张着嘴答不出来。“ “给你们给你们5 5分钟,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水上升了?这说明了什么?分钟,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水上升了?这说明了什么?” ”“ “说明什么,不就说明水的体积增加吗!说明什么,不就说明水的体积增加吗!” ”后面一个听课老师小声说。后面一个听课老师小声说。她的同伴则说:她的同伴则说:“ “可这话必须从学生口里说出来,否则,怎么体现课

12、改新理念呢可这话必须从学生口里说出来,否则,怎么体现课改新理念呢 !” ”“ “明白了吗?明白了吗?” ”罗吉老师问。罗吉老师问。“ “明白了。明白了。” ”学生们答道。学生们答道。一个男孩抢着说道:一个男孩抢着说道:“ “水没有增加,是烧瓶里的热空气把水挤起来了。水没有增加,是烧瓶里的热空气把水挤起来了。” ”“ “塞子把烧瓶里的空气堵住了,空气变热,把水推上玻璃管里去了。塞子把烧瓶里的空气堵住了,空气变热,把水推上玻璃管里去了。” ”另一个学另一个学 生补充道。生补充道。“ “还有其他意见吗?还有其他意见吗?” ”老师一连问了三次,没人出声。老师一连问了三次,没人出声。“ “这两位同学说的

13、,你们同意吗?这两位同学说的,你们同意吗?” ”学生们说:学生们说:“ “同意。同意。” ”“ “烧瓶里明明装满了水,怎么会有空气?烧瓶里明明装满了水,怎么会有空气?” ”教师急了,声音变高。教师急了,声音变高。“ “水上升,说明水的体积增大了,是不是?水上升,说明水的体积增大了,是不是?” ”没有时间再拖,教师直接问了。没有时间再拖,教师直接问了。“ “是是” ”两个女孩应和道。两个女孩应和道。 “ “是什么使体积增大?是什么使体积增大?” ”“ “热气。热气。” ”几个学生脱口而出。几个学生脱口而出。“ “你们说的热气实际是热量。你们说的热气实际是热量。” ”老师解释说,老师解释说,“ “

14、吸收了热量,水的体积变大。吸收了热量,水的体积变大。” ”各组按教师的吩咐,将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冷水中。各组按教师的吩咐,将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冷水中。“ “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老师问。老师问。“ “玻璃管里的红水下降了。玻璃管里的红水下降了。” ”“ “为什么下降?给你们一分钟想一想。为什么下降?给你们一分钟想一想。” ”大概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准会说:大概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准会说:“ “水受冷,体积缩小,水面下降。水受冷,体积缩小,水面下降。” ”可学生可学生偏不这样说。偏不这样说。“ “水下降,是因为管里的水退回烧瓶里;水之所以退回,是因为烧瓶变大了。水下降,是因为管里

15、的水退回烧瓶里;水之所以退回,是因为烧瓶变大了。” ”“ “烧瓶会变大?烧瓶会变大?” ”教师惊奇地说,教师惊奇地说,“ “烧瓶可不是气球哟,想变大就变大,想变小就烧瓶可不是气球哟,想变大就变大,想变小就 变小。变小。” ”这句话,逗得孩子们笑了起来。这句话,逗得孩子们笑了起来。“ “其实,因为受冷,水的体积缩小,水就往下流了。其实,因为受冷,水的体积缩小,水就往下流了。” ”老师给出答案。老师给出答案。各组学生又用酒精做了实验。各组学生又用酒精做了实验。然后,师生们共同总结道:然后,师生们共同总结道:“ “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酒精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酒精都是液体,由此可以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6、,酒精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酒精都是液体,由此可以 推出,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出,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 “以前,你没听过这堂课?以前,你没听过这堂课?” ”罗吉教师问。罗吉教师问。“ “听过,就是前不久在其它地方听的。听过,就是前不久在其它地方听的。” ”“ “他们上得如何?他们上得如何?” ”校长急切地问。校长急切地问。“ “效果很好,学生掌握了热胀冷缩。效果很好,学生掌握了热胀冷缩。” ”“ “他们是怎么上的?他们是怎么上的?” ”罗吉老师问。罗吉老师问。教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教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 “在听课过程中,我向孩子借了课本。当翻到上课在听课过程中,我向孩子借了课本。当翻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