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景观设计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2340678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0.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的景观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德国的景观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德国的景观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德国的景观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德国的景观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国的景观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的景观设计(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德国的景观设计1.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一百余年是德国园 林发展的繁荣时期;2. 在现代主义运动探索、形成与发展时期,德 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20世纪最初的几 十年间,德国一直是充满生机的各种艺术的实 验中心,也是西方设计哲学思想的中心之一;3. 二战(19391945)后,联邦德国通过举办“ 联邦园林展”(Bundesgartenschau)的方式,恢复 、重建德国的城市与园林。 “联邦园林展”每两 年举办一次,各州也定期举办州园林展。18.1 联邦园林展与德国现代城市公园 欧洲举办园林展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18 世纪下半叶公园出现之时,作为大众广泛参与 的园林展也只有伴随着

2、公园的出现才有可能举 办。 1809年比利时举办了欧洲第一次大型园艺 展,从此形成了园林展览的初步观念。 98年后的1907年,德国曼海姆市为纪念建 城300周年,举办了大型国际艺术与园林展览, 成为德国园林展的里程碑,从此园林展深入人 心。 2在曼海姆园艺展上贝伦斯设计的花园3在曼海姆园艺展上莱乌格设计的花园45这以后,德国又举办了多次园林展,重要的 有1929年在埃森和1939年在斯图加特的园林展。和现在联邦园林展一样,这些展览强调的不 仅仅是园林展本身,同时着眼于展览对社会、对 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6二次世界大战后,1951年在汉诺威成功地举办 了第一届联邦园林展。20hm2的展园奠定了

3、联邦园林 展的基础,也成为德国大中城市二战后新建公园的 起点。从此,联邦德国每二年举办一次大规模的综合 性园林展览联邦园林览。从1953年开始,展览每隔10年邀请一些国家的 园林界参加,称为国际园林博览会。 一届成功的园林展对展览城市来说,绝不 仅仅是半年的展览本身,它同时还能促进城市 更新、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 城市留下一片大型绿地,从而改善城市的环境 ,甚至于改善整个城市的结构布局。 因此,申办展览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为举 办一届园林展要提前10年左右向德国景观规划 设计学会提交一份详细的申办报告,内容包括 城市概况、交通、展览园选址、展览宗旨等, 以便获得举办权后能有足够的时

4、间完成报告中 所提到的目标。同时德国景观规划设计学会通 过审查也保证了展览园中文物古迹不因园林展 而遭受破坏,新建的园林能更有效地改善城市 的环境,并且成为市民的休息时间。78斯图加特在1977年举办第14界联邦园林展时,就已 决定申办1993年的园艺博览会,并于两年后递交了申办 报告。获准后于1986年举办了设计竞赛,从24份方案中 评选出卢茨的方案为一等奖,并作为实施方案。“城市与大自 然交流,自然需要 您,您需要自然” 的宗旨,建成了位 于市中心北部的 100hm2的公园。它 把市中心东、西部 的分散绿地联系起 来,成为一条8km 的环绕市区东、北 、西三面的U型绿 带,大大地改善了 该

5、市的城市结构。卢茨设计的1993年斯图加特国际园艺博览会展园1983年慕尼黑国际园艺博览会展园 西园 慕尼黑130万人口特大城市500年以来已建 造了1890hm2的园林绿地,但由于历史与地理的 原因,绿地分布不均匀,城市西南20多万人口 的密集居住区里没有一处公园,60年代就有再 此建造西园的设想。1977年慕尼黑申办1983年 国际园艺博览会得到批准,通过竞赛从23分方 案中选出克鲁斯卡的方案为一等奖,到1983年 展览开幕时,一个完整的70hm2的公园在原采石 场的荒地上建成。9克鲁斯卡设计的慕尼黑国际园艺博览会展园西园10克鲁斯卡设计的慕尼黑国际园艺博览会展园西园11慕尼黑西园12克鲁

6、斯卡设计的1983年慕尼黑国际园艺博览会展园西园13慕尼黑西园中的湖泊、喷泉和露天剧场14 展园的面积:70hm2左右最为理想。 展出时间:均在4至10月,在这半年时间 里,可以充分体现出春、夏、秋不同季节的景 观。 展出地点:迄今为止,所有的联邦园林展 均在大城市举行,有些城市举办了多次,如汉 堡和斯图加特各有三届,投资巨大。联邦德国 的各个州也定期举办小型的园林展,使小城市 也可以通过园林展来建造公园。 城市的投资、园林界的参展、游人的参观 三者缺一不可。展览的组织者就是要使之有机 结合起来,否则展览是不可能成功的。15当代德国景观设计完整的变革脉络 1) 20世纪5060年代的园林展仅仅

7、着重 于设计一个公园环境。设计者的着眼点也仅仅 是景观质量,这样游人就成了完全被动的观赏 者。对他们来说,脚下、眼前仅仅是道路,公 园中几乎没有活动场所,草地也禁止践踏,观 赏是第一位的,它差不多是公园的全部功能。 但重要的是那时的园林展成为战后德国城 市重建的发动机,成为医治战争创伤的动力。 1953年汉堡国际园艺博览会掀起了该市重建的 高潮。而卡塞尔市(1955年)更为典型。16马特恩设计恢复的卡塞尔市巴洛克园林KARLSAUE(180HM2)17 2)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公众的 观念已大大改变。人们更看重个人权利,游人 希望不再受清规戒律的限制。观赏也不再是公 园的唯一功能

8、,更主要的是作为大众闲余的休 憩与消遣地。 园林中空间开阔了,草坪比重加大并能在 上面进行多项活动,活动场地大大增多。 1973年汉堡国际园艺博览会的主题便是“在绿地 中度过节日”,休息、娱乐成为公园的主要功能。181969年恩格贝格设计的多特蒙德园林展展园(70HM2)19把这个钢铁生产的重工业城市的景观完全引入,游人在公园中可以 望见远处的高炉、矿山设备等工业景观,公园与城市连为一体,成为市 民消遣的中心。园中的音乐台、舞厅定期举办节庆活动及艺术表演。 3)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保护环境、改善 城市生态状况的思想被引入了景观设计。 1977年由卢茨设计的1993年斯图加特园林展 第一次

9、出现了向大自然的转向,园林中有大片的 原始状态的原野草滩灌木丛。 米勒设计的1981年卡塞尔园林展展中有6hm2 的自然保护地。 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可以从1983年慕尼黑园 林展体现出来。20米勒设计的1981年卡塞尔园林展展园富尔达河谷公园2122普里迪克和弗雷瑟与建筑师及艺术家合作设计的格尔森基尔欣 NORDSTERM公园,1997年联邦园林展,将工业废弃地变成的100HM2展园 ,使被工业污染的地段适合居住、工作,称为休闲绿地。景观必须是生 态的,原有的工业设施也要保留和利用。他们首先 更新被污染的 表层土壤,由 此塑造了大地 艺术般的地形 ,直线的道路 强化了地形, 工业设施都成 为了

10、公园的标 志。格尔森基尔欣NORDSTERM公园23高50m的采掘塔成为登高瞭望塔。在公园最低的地方,表 现基地原有的面貌。公园的建造彻底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小结:尽管变革脉络如此,但每一届展览 都有自己的宗旨,有变化,才使园林展不陷于 僵化,才能吸引数百万的游人。 从以下几届园林展可以看出其对城市、 对市民的贡献。24马特恩设计恢复的卡塞尔市巴洛克园林KARLSAUE成为 1955年园林展展园,成为该市战后重建的动力。25恩格贝格设计的1969年多特蒙德园林展展园,为原西 德留下了有3000多株月季的月季观赏园。26汉斯亚克布兄弟设计的1979年波恩园林展展园,使 该市不再仅仅是政治中心

11、,也成了风景城市。271983年慕尼黑园林展西园使该市绿地布局趋于平衡。28卢茨设计的1993年斯图加特国际园艺博览会展园,把斯 图加特分散的绿地连成环绕城市的绿带。29埃克布雷西特(HEINZ H. ECKEBRECHT)设计的1995年科特 布斯园林展展园,把城市与德国 19世纪著名风景师平克勒设计的 勃兰尼茨(BRANITZ)联系了起来 。30平克勒设计的勃兰 尼茨(Branitz)1997年普里迪克和弗雷瑟与建筑师及艺术家合作设计的格尔森基尔 欣NORDSTERM园林展将工业废地变为埃姆舍公园的一部分31 德国大城市的园林骨架: 如果说德国历史上最经典的园林作品是18 至19世纪亲王侯

12、爵的自然风景园,那么德国当 代园林的经典作品则是为联邦园林展而建造的 公园。二者共同构成了今天德国大城市的园林 骨架。 实际上园林展结束后展园的利用远比展览 本身更为重要,展览园留下的效益是永久的。32联邦园林展览园主要形成三类公园:1. 风景园:展览园在展览结束后恢复成 自然风景园,公园不设围栏,自由出入,园中 是开阔的大草坪及湖泊风景。为保持其宁静的 风景特性,园中也不再举办展览。大多数园林展展园在展览结束后成为这类 园林。33汉斯亚克布兄弟设计的1979年莱茵公园34位于莱茵 河畔与德国政 府办公区之间 160hm2的公园 ,在展览结束 后恢复成莱茵 河河谷式自然 风景园。自然起伏的缓坡

13、地形上,由密林分隔出片片开阔的大草坪及湖泊。其中草 地100hm2、水面15hm2、林地仅25hm2。与18、19世纪世纪的自然风景园比,它 的空间更加开阔。由于建筑很少且地形简洁抽象,整个园林充满时代感。 2. 休憩园: 这种公园主要目的是供游人休息与消遣。 园中有众多的活动场地与体育设施。并且定期 举办一些展览。多数公园不设围栏,出入自由 ,也有些为便于管理只白天开放。 从景观上看它与自然风景园并没有区别, 都是开阔的自然景观,只是在此游赏已不是主 要目的,大多数游人来公园是为了休闲、活动 、消遣。 35米勒设计的1981年园林展的卡塞尔市富尔达河谷公园36这个120 hm2 的公园,挖土

14、方 100万m3,建成40 hm2的湖面并堆出 不同的地形,分 隔出不同的景观 空间。有人在此 可休息,也可开 展大运动量的体 育活动。水面是市民的水上运动中心,公园整体气氛是湖泊式风景,林地面积很 少。大的基调是起伏的草地及湖泊等自然景观。休憩园虽是为市民休息、活动所建,但景观也是其重要的一环。卡塞尔市富尔达河谷公园37 3. 假日园: 这类公园的活动设施更为齐全,为便于管 理,公园用围栏围起,并收门票。 与前两类园林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在园林 展后不仅仅是恢复成自然风景园,而且在自然 景观的基础上又增建了一些活动设施。3839以上三类园林是德国当代城市公园的基本类 型,就景观上看,除了人工设

15、施的比重不同外, 无太大的区别,都是自然风景式园林。即使像假日园这种设施较多的园林也是人工 设施与自然风景紧密地结合,并没有改变自然景 观的气氛。40与18至19世纪的风景园相比,当代的德国园林除了 形式上更简洁外,本质上也有着很大差别。这突出表现 在人与园林的关系上。 18至19世纪的园林还是属于艺术的范畴,园林还是 奢侈品,是为少数亲王侯爵所建造的。欣赏风景是它最 基本的要求,人与园林的关系就如同人与美术馆中的藏 品一样,处于欣赏与被欣赏的状态,人就是被动的观赏 者。而当代的园林则成为城市与市民的必需品,游人与 园林的关系已完全改变,公园不再像美术馆的藏画而更 像现代博物馆的展品了。参观者可以摆弄、利用、享受 这些展品,在展品和观众之间已没有距离。从这方面看 ,人与园林的关系更像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两者是不可 分的,更不是矛盾的。8.2 工业之后的景观设计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德国与其他发达国 家一样,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传 统的制造业开始衰落,留下了大片衰败的工业 废弃地。 1980年代后,德国通过工业废弃地的保护 、改造和再利用,完成了一批对欧洲乃至世界 上都产生重大影响的工程。41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区域42埃姆舍河地区原为 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经过150年的工业发展 ,这一地区形成了以矿 山开采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