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精选案例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27636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精选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精选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精选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精选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精选案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精选案例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精选案例摘要:案例是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载体,案例分析法是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一 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从实际生活中寻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充满生活情趣,且技术含量 较高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际谈谈在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案例的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 议。 关键词:案例 案例分析 通用技术 课堂教学 案例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它一般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对某一实际情景的创设。 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广泛的问题情景和 思考

2、空间,让其主动建构技术相关的知识,理解案例背后的原理、思想和方法,同时还能 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然而,在目前通用技术实际教学中,对案例的使用 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际谈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案例的使用存在的问题 及几点建议。 一、不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就随意选择案例 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常都是任教很多班级,而不同班级由于学生习性、班 风等情况使得不同班级的学习氛围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一样,因而在实际教学 中应当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选取不同的教学案例。 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区分不同学科的学习能力,不能笼统地说学习能力,学

3、生对不同学 科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与技术学习有关的学习能力。高中通用技术 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当然需要知道原有的基础情况。 二、没有理解教材中案例的用意,没有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有效的处理一些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案例太过简单了,学生自己可以看懂部分教材内容,教师须另外 准备案例。殊不知:知道的东西未必真正了解,简单的东西往往蕴含着深邃的道理。例如, 在讲“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时,有些老师就抛弃了教材上的案例“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 明的历程”,而举其他方面的案例。虽然从字面上来看,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这个案例很容易,但学生并不一定能理解这个案例是为了说明

4、由于人的需要推动技术一步 步向前发展,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前进;在思想方法方面,这个案例是学生学习用 历史的眼光看技术问题、分析技术问题;另外,从技术史的角度来说,灯火作为人类文明 的象征,用它来说明技术价值,更具有典型意义。所以,我认为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案 例替换掉,并不十分妥当,这似乎也反应了有些老师并没理解教材中案例的深刻用意。对 教材中案例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看懂字面意思的同时,理解、领 悟其中所蕴涵的技术原理、技术思想和方法。教师应区分技术课程的案例与其他课程案例 的不同研究视角,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重要的文本资源。 三、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使用的案例太多在

5、一节课中,有些老师举了十多个案例(不包括只是简单提到的例子,而是指花了一 定时间的例子或案例) ,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如果所举的例子太多,就会出现仅仅是信息式的 呈现,没有时间来得及进行深入的分析。因为通用技术课学习目标常常是“能对典型案例进 行分析”,只有通过教师对案例分析的引导、示范,学生才有可能学会对案例的分析。因此, 课堂中的案例不在于多,而在于对案例的分析有多深。只有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案例的分 析,让学生透过案例的表面信息,看到隐含在案例之中的知识原理、思想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只有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案例的分析,才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案例,从而落实 “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的学习目标。

6、 四、关于案例使用的几点建议21、案例分析在精不在多。精选案例,深入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 能够参与到讨论中,在讨论中获取共识,由典型案例联系到实际生活,不断地发散其思维, 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想象。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有哲学人士说过: 如果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想象则是“维系美丽花朵的源泉”。2、案例选择要注重其影响和意义。都江堰的案例学生在地理课、历史课中都见过,学 生都有所了解,但应侧重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给学生一中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领会 到技术的魅力,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要合理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同时,还让 学生能够体会到劳动人民的

7、智慧,陶冶学生情操。但经典案例的讨论似乎需要更精炼,这 些案例都是学生通过课本了解到的,本身没有切身感受,如果讨论过多学生可能会失去兴 趣。 3、精选身边的案例。高中阶段的学生已接触到一些具体的与技术有关的案例,在教学 过程中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贴近学生实际,充满生活情趣,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典型案例,使 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设计控制与设计 的教学时,引入学生宿舍楼道的声控灯案例:如果白天有声音,灯同样会亮,这样浪费电 力,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将装置加以改进,达到白天有声音灯也不亮的目的,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欲望。当学生比较困惑的时候,教

8、师适当的加以提示: 物理上我们学过了光电效应、光敏电阻、传感器等知识,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很多同学设 计出了声光共控灯,满足了要求。4、当案例分析贯穿整节课,要注意案例主次,抓住主要案例,鼓励学生提出类似的或 能形成对比的小案例,如果仅仅针对主要案例进行讨论,未能针对学生提出的小案例进行 适当的引导讨论,我认为这样的并不十分妥当,因为这样,案例就成了教师单方面讲解的 素材,没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出来,学生的参与不是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没有充 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5、案例的选择、分析也是一种创新,好的案例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但这样的案例太难找 了。新课程提倡教师活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9、教师不是忠实执行教材,而是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在理解教材案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案例替换或使用新案 例。然而目前现成可用的案例较少,只是一些例子、素材。例如,有些老师在呈现时,都 是呈现大段大段的原始材料。我认为这样的呈现方式不恰当。因为原始材料中包含的信息 很多,能说明的问题也很多。一些对学生学习目标无用的信息的呈现不仅对他们没有用, 反而起干扰作用。所以教师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材料进行选择和相应的处理,进行设计, 把握好角度,然后以简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6案例使用形式应尽量多样化。在使用案例时,教师应注意形式的多样化,除了对学生进 行提问外,还应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

10、的积极性,使他们尽量融入情景 中,像一个真正的技术工作人员、设计师那样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讨论的 具体形式可以有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讨论中或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一定的点评。 点评应回到学生的学习目标上,其重点讲清案例所贯串的知识点、所蕴含的原理、思想和 方法以及处理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认识”,并了解和掌握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使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7、对案例分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 每一名教师期望的目标。我在开始教学时,即希望通过实施教材中的相关案例,让学生当 堂课达到“看得见、摸得

11、着”的技术素养提高。随着教学实践的相对丰富,我发现学生技术 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这种提高,包括“显性”和 “隐形”两种。案例一、 “显性提高”例如我与学生的谈话有些同学说道:我学完通用技术后, 对技术产品变得“越来越挑剔了”!以前对于一些产品,没什么感觉,拿来就用,而现在不3是了。比如:吃早餐时,筷子与吸管总是换来换去,很麻烦。后来我试着找到一种新型材 料制作筷子,将筷子中心掏空。这样筷子也可以当吸管用,快捷、方便,并且节省了吸管, 降低了饮食成本,经济、方便。后来,我又发现,清洗筷子中间的吸管不是很方便。目前 正在设计解决方案。案例二、 “隐形提高”在讲

12、授第四章第一节发现问题后,我让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发现家庭现有的一种常用使用工具存在的问题,并改进”。一周后,只有少数 几个人上交作品: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遥控器。我对只有一个人上交作品,很不满意。但 是在后来的两个月,陆续有学生上交方案。灯,我原以为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技术产品, 但有位同学却是这样设计的:我的作品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可以两用,灯的主体由白色和黄 色两种材料组成。白色面可在夜间学习时使用;黄色面可在夜间去洗手间使用。因为黄色 的灯光很柔和,对刚睡醒的人眼不会产生强烈刺激。在白天,还可以把“灯”的黄色面摆放 在外面,既可以当书桌上的饰品,也可以用作床头装饰物。由此可见,由学习理论到实践 操作,学生发现技术问题的意识由无到有,解决问题由简单入手,说明学生的技术素养是 逐步提高的。教材只是传授一些相关的普遍性理论、提供典型案例,指导学生去做。 “学生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花瓶,而是一把等待被燃烧的火炬。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精 选恰当的教学案例,是点燃火炬的火种,人人都可以进行设计,人人都可以有所发明,每 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