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26967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蜀道难》教案16 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1蜀道难蜀道难一、教学目标概览一、教学目标概览 1 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作品风格。 (2)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 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1)把握诗人奔放的感情和诗歌的寓意。 (2)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 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聚焦重点难点二、聚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的主旨。 (2)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与学师生互动三、教与学师生互动 (一)导语(一)导语 火车在蜿蜒的秦岭隧道穿行时,我们自然会惊叹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必然会想起入 蜀“难于上青天”这

2、一脍炙人口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诵读李白的蜀道难,领略一下作者为我 们描绘的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水,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解题(二)解题 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 ”唐以前的蜀作品,简短单薄,一般一韵到底。李白根据这一诗题传统内容,加以创新发展,句式 从三言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杂,用韵富于变化,以适应浪漫内容之需。 (三)诵读提示(三)诵读提示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 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1“噫吁嚱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

3、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噫吁嚱”是惊异之辞。 “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 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 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 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 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

4、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 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 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 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人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 “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 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

5、喟的 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用心 爱心 专心2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前四句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 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 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6“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 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 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

6、地。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 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 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四)整体感知(四)整体感知 1、积累词语 蚕丛及鱼凫:杨雄蜀王本经:“蜀王之先,名蚕虫、鱼凫”蚕虫、鱼凫是蜀国的先王。猿猱(no):猿猴。猱,猿的一种,善攀援。天梯石栈:天梯,指高险的道路;石栈,在山崖上凿石架木而建成的通道。

7、比喻道路艰险。喧豗(hu):喧闹声。峥嵘:山势陡峭。崔嵬(wi):山势险峻高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易守难攻。 咨(z)嗟:叹息。2、简析全诗的结构层次。【明确】全诗可分三个层次:开头“天梯石栈相钩连”,从历史上秦蜀相阻的角度,极写蜀 道隔绝之久与开辟之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人听此凋朱颜”。从现实山势高危的角度, 写蜀道度越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末。从未来之险的角度,写蜀地安居之难。 (五)知识要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五)知识要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诗的开篇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明确】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奠定

8、了雄放的基调。先叙 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引传说中蚕丛、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 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叙述蜀道来由。引五丁开山的传说, 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2、研读“上有六龙坐长叹”几句,认真体会诗人想象的丰富、奇特。【明确】这几句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见。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 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

9、也愁于攀援,不言而 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这是用虚写层层映衬。接着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抑萦岩峦” 的危险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诗人从星星中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他们,想象何等 奇特。3、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明确】“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用心 爱心 专心3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旅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 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 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连峰

10、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 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 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4、“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明确】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 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 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 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

11、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 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5、作者在诗歌的第三节写有关“剑阁”的内容,意图是什么?【分析】本题意在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我们可以这样思考:表明 “剑阁”特点的句子是哪几句?这说明“剑阁”具有怎样的地理特点?失去了具有这种特点的“剑阁”会 怎样?【明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 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如果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 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诗人的意图是要严防野心家发难。

12、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 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6、诗中多次出现“西”字,如“西当太白有鸟道”“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这表 明诗人的立足点在秦。这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否冲突? 【分析】本题意在考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本题的设问技巧很有讲究,它表面上问的是冲不冲突, 而实际问的是:应如何理解“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广这个句子。理解这个句子,关键是看你怎样理 解说话人。 【明确】不冲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广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 息。

13、“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而是慨叹,它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7、“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诗在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含义?有什么作用? 【分析】本题意在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所不可或缺的条件是:(1)课文基本成 诵;(2)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3)了解诗的大意。 【明确】三次分别极言蜀道之险,由秦人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 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 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张本

14、。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 ,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 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此句重复出现三次,由此而形成 一个以主旨句贯串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三叹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 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清人沈德潜的评论:“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8、简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1)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2) 善用反复:文中三次反复“蜀 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者带拉新的启示,

15、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 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3)诗人在描绘奇丽峭用心 爱心 专心4拔的山川景物时,融入浪漫主义的激情。(4)多样的诗歌意境: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 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 “难”字。(5)诗人对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齐,也突破了旧作一韵到底 的程式。 (六)小结(六)小结 本诗以“难”为核心,以时间为顺序,先写历史上开辟蜀道的艰难(时间久,代价大),继而从现 实山势高危的角度,极写攀越蜀道之难,最后从未来从事

16、之险的角度,写蜀地是是非之地,难以安居。 诗人用神话传说、夸张、奇特的想象、映衬和烘托等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蜀道的险峻高 大,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四、课文结构图示四、课文结构图示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 叹 高 蜀道来历 难 行 蜀道高峻 二 叹 险 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可 畏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 照应 三 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申 戒 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五、背景资料下载五、背景资料下载 1、李白生平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 701 年)出生 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 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