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词七首》教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26951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词七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词七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词七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词七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词七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词七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词七首》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188词七首词七首(1)虞美人教案 一、背景材料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被俘,软禁宋都汴京,春花秋月使他触景伤情,回想昔日南 唐的宫廷生活,愁苦万分,写下的一首词。 李煜(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五代时南唐中主李王 景 的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 李煜政治无能,文艺上却以史诗文无所不通,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妙解音律,尤 工于词。早期词作以反映自己帝王、宫廷生活为主,思想意义不大,被俘后,词作抒发亡 国之痛,及其对屈辱的囚徙生活的愤懑、感伤,有动人的艺术力量,语音清新,形象丰满, 意境深沉。 虞美人 ,唐玄宗是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小令,

2、双调。 二、谋篇立意 此词相传是李煜的绝笔。这首词通过不堪回首故国的景物情事以及前后生活的对比, 抒发了李煜对囚居宋朝的屈辱生活的无比深长的悉恨和悲痛心情。 三、层次结构 上阕一句写眼前实景,春花秋月并不因为人事变迁而有丝毫变化,面对依旧美好的 自然景色,不由得想起故国美好生活,因而无数往事无数愁苦涌上心头,因而怕见眼前现 实东风吹指的月夜转入想象,设想同样春风吹拂的故国该是如何呢? 下阕起始两句是想象中的故国的样子: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不由勾起万端愁绪, 因而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愁苦,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合,道出对故国的怀念和亡 国之苦。 作者把即景抒怀和抚今追昔自然交织在一起,形成心潮

3、的波澜起伏而抒发感情。 “何 时了”充满哀怨;“知多少”感慨无穷;“又东风”织进复杂的心情;“回首”而“不堪” , 沉痛已极;“应犹在”的推测,出自辛酸的眷恋;“朱颜改”的悲叹,满腹凄凉。句句言 愁,而无一个愁字。直到最后,才取滔滔不尽的江水为喻,尽情地倾吐满腔的悲愁。 全词由写眼前之景,转入虚写故国明月再由虚写想象中故国图景,转入实写词人现 实之愁。整首词感情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四、写作特点 生动、贴切的比喻,使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李煜别有创意地从正面用波涛滚滚的长江比喻他无穷无尽的哀愁,生动贴切,写出 愁恨的深长,浩渺,无边无际。意境博大,感慨深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传诵 的名句

4、。 五、重点难点讲析 春花秋月本是两种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而诗人为什么用“何时了” 而生发感叹?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而对于亡国君主李煜却、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怀念,更 更感到今天的无比凄凉。这种美景反成为惹人的烦恼,甚至可诅咒的了。因为他过去的那 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欢 乐却一去不回,所以他发出哀怨的感叹。 (2) 雨霖铃教案 一、背景材料 这是宋代词人柳永离开京城,作别恋人,在倾吐深深离愁时,抒发了对自身遭遇的用心 爱心 专心2感慨和压抑的愤懑。 柳永(987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世称柳七,

5、福建崇安 人。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曾以词诣宋相晏殊,因内容风格不为宴殊所喜,失意 无聊,流连坊曲,乐工歌伎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作辞,始行于世,甚至传入禁中。尝有 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戡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 且去填词。 ”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改名后,方于景佑元年中进士,历余杭令、盐 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目睹了都市繁华,熟悉偎红依翠生活,颇多 描写太平,歌功颂德之作。但因长期接触下层,身世穷愁,饱尝羁旅况味,身世之叹与现 实的不满亦每融入词中,故作品亦有一定现实意义。精通音律,善于口语、俗语入词,且 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制作慢词而

6、推动了词的发展,影响广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水 处,即能歌柳词。 ”其词即事言情,融情入景,朴素清丽,音律谐调。 雨霖霖为唐教坊曲名。据太真外传载,唐玄宗因安禄山之乱迁蜀, “上至斜 谷口,属霖雨弥旬,于栈道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霖曲以寄 恨焉” 。宋人用此曲为新声,遂为词牌名。 二、谋篇立意 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表达和情人难分难舍的离愁别恨。仕途失意的仰郁 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情调凄恻,哀婉,意致绵密。 三、层次结构 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 开头三句写别时景,地点,节序。 “都门”两句,写词人矛盾心情。 “执手”两句, 写恋人的眷念之

7、情,难舍难分。 “念去去”三句,写远别相见无期,离愁之深。 下阕:写别后痛苦,伤情无限。 开头两句,陈述离别情,点明主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景实写, 明写景,暗写情,名句绝妙。后四句,写离愁之深,令人神伤,无穷意味。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 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通过不同侧面,层层刻画,步步深入,使得意 境全出,出人意料。 四、写作特点 1、结构主线分明,层次清晰,前后照应,自然流畅 全词以“离情”为线,贯穿全篇,不管写时间和空间,都紧紧围绕它。以时间而论, 先点出“秋天” ,后点出“傍晚” ,再想到“今宵

8、” ,又遥想“经年” ,不管时间怎样变化, 处处都是只写“离情” 。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手相看泪眼的“兰舟”旁, 从墓霭沉沉的“江上” ,到晓月残风的“远方” ,以及良辰好景虚设的“某地” ,空间万变, “离情”不易。抓住了主线,突出了主题。将真挚的爱情写得淋漓尽致。 词人表现“离情” ,写得层次井然,重点突出。从离别之前到离别之时,再到离别之 后,从环境勾勒到情态刻画再到描摹寂寞,层层刻画,步步深入。 不论勾勒环境,刻画情态,遐想未来,词人都注意把景物染上主观色彩。或因情造 景,借景抒情,或因情而设景,以景传情,从而使情景和谐统一,交相辉映。全词表达的 的离别之痛,作者选择冷

9、落的秋景作衬托,情和景水乳交融,创造了富有诗意的境界。 “念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由于主人公心情暗淡,天容水色便披上了阴影。 “杨柳 岸,晓风残月” ,主别之后的词人,孤寂冷落,所以选用的景物也孤单冷清,令人望而生寒。 在这些句子里,词人并未写自己如何苦闷。但从这些景物里,我们已经深深地窥见词人心 灵深处的沉痛哀伤。这种写景,连词人的精神状态都写出来了。是写景还是抒情?以词中 简直不容易分辩出来,总起而论,上阕实写送别,所选景物多实景,是借景抒情;下阕是用心 爱心 专心3虚想别后,所选景物多是想象之景,是因情设景。由此可知,词人写景,完全是为抒情服 务的。是本词达到情景交融的主要

10、原因。 五、重点难点分析 1、 雨霖霖写别离之情,始终与写景交织,且有白描而传神,具体表现在什么地 方? 寒蝉雨歇,效个送别,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酿 造出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和情调。试想:在树上寒蝉凄惨的叫声里,在暮色苍茫而又 冷清的悬象中,送别时面对长亭,该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办。就在此时,阵阵骤雨,刚刚 停歇,心上人作彼此就在天各一方,这时节,动人愁思将如何抒发出来呢“ 2、烟波暮霭,写船开时的景,千里烟波,愁云弥漫,遥望远天,暮霭沉沉,这又是 怎样一种令人肝肠寸断的情景呢? 晓风残月,设想酒醒后岸边之景。这里, “晓风残月”更是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组合 了最能

11、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 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试想,今夜酒醒之时,不见心上之人,只对着岸上 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如钩,这情景该是多么令人伤情?无怪有人以此句来代表柳词, 就在于它集中了足以触动离愁的意象来淋漓尽致地表现这种无法排遣的愁怀。 (3)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一、指导预习 1、朗读全词,疏通文字。 2、补充注音 瑾 jin 樯 qiang 3、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用大江东去 、 大江东 、 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 代名词。 乱石:(1)陡峭不平的石壁。 (2)群山。 释名:山体曰石

12、。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 。大乔嫁给了孙权的哥哥孙 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 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已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 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的意义。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整体的借代修辞方法, 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为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 ,那就直指曹操的 军队了。 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和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4、思考问题 (1)这首诗的写作

13、特点是什么,怎样体现在词中的?(指导学生看课文提示) (2)应如何去评价苏轼“人生如梦”的感慨?(结合语境) (3)朗读过程注意体会豪放派的特点。 二、作者作品提示 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 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用心 爱心 专心4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执政后, 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 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

14、息,创造出高远 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 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忘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 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 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量写的,这时作者 47 岁,自觉功名事 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时游赤壁所作。借古代英雄伟绩感叹自身 失意,抒发了胸中的怨愤和对人生的感喟。 念奴娇 ,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中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又名

15、百字令 大江东去 酹江月 壶中天等。双调,一百字。 三、讲读上片 (1)一、二、三句历来被人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 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一切的向往。 “浪”怎能冲洗千古风流人物呢? 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去 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 就知道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的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 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2)四五句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

16、他人之口? 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 ,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作为一篇主 脑,文章由此生发下去。 “人道是”三字用的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 在地,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3)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第一、二、三句总写了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 岸石壁, “乱”写出险怪, “穿”写出高峭。再写江面波涛, “惊”写汹涌, “拍”描绘了水 石相搏的情状, “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 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 纵抹,描绘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雄姿,表 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4)九、十句在全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