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沈英森颤震

上传人:0 文档编号:52326423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沈英森颤震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医内科学沈英森颤震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医内科学沈英森颤震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医内科学沈英森颤震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医内科学沈英森颤震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沈英森颤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沈英森颤震(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颤 震Tremor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目的要求】l1.了解颤震是老年常见多发病,介 绍其范围和研究新进展。l2.熟悉颤震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归。l3.掌握颤震的临床证候特征、诊断 依据,及其痴呆、郁病、健忘的鉴 别要点。l4.掌握颤震证治内容。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概念】l颤震,亦称“颤振”或称“振掉”, 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 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尚能 坚持工作和生活自理;l重者头部震摇大动,甚则有痉挛 扭转样动作,两手及上下肢颤动 不止,或兼

2、有项强、四肢拘急。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医论】l内经无颤震之名,但有类似 记载l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 眩,皆属于肝”的“掉”的表现。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素问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 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l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摇动 ”、“掉眩巅疾”、“掉振鼓慄”这 些论述不但明确病因、主症,而 且指出病名。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证治准绳杂病l释曰:“颤,摇也;振,动也。筋 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 也。亦有头动而手足不动者 ,手足动而头不动也。皆木 气太过而兼火之化也。”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医学纲目颤振l释曰:“颤,摇也,振,动也。风 火相乘,动摇

3、之象,比之瘈疭( zhizong),其势为缓。内经云: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即颤振 之谓。”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指出与瘈疭区别,还与“诸禁鼓 慄”有别,曰:“诸禁鼓慄,如丧 神守,皆属于热。鼓慄亦动摇之 意也。”l还指出病因:“此症多由风相合, 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挟湿痰 者”。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张氏医通颤振l明确指出与骨髓有关:“骨者髓之 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 惫矣。”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又指出与瘈疭鉴别:“颤振与瘈疭 相类,瘈疭则手足牵引,而或伸 或屈;颤振则振动而不屈也,也 有头摇手不动者。盖木盛则生风 生火,上冲于头,故头为颤振。 若散于

4、四末,则手足动而头不动 也。”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并列举出13个证候和主治方药, 还以脉象判断预后。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范围】l西医学所称某些锥体外系疾病所 致的不随意运动,如震颤麻痹、 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等,符合本 病证候特征者,可参考本节辨证 论治。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证候特征】l1.本病以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甚至不 能持物为其共同证候特征。l2.临床上发病缓慢,始则头摇肢颤,不能 自持,甚至头与肢体震颤不已,不能持物 ,食则令人代哺。继而肢体不灵,行动缓 慢,表情淡漠、呆滞。终则口角流涎,甚 或卧床不起。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病因病机】l一

5、、病因ll.风阳内动l2.髓海不足 l3.气血亏虚 l4.痰热动风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风阳内动l年迈久病肾亏 肾气不足l劳欲太过 肾精亏耗l饮酒无度 虚阳内动l或药物所伤l肾水不足 脑髓失养 神机失调 l暴怒伤肝 血脉或气机不畅 l 阳气内郁化热 生风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2.髓海不足l久病l或年迈肾亏精少 l或七情内变l凡应事太烦 伤神 l 脑髓不足 l 神机失养 l 筋脉肢体失主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3.气血亏虚l脾气不足 气虚血少 l精血不生 波及于肝l阴亏阳亢 肝阳独炽l心气衰少 阴气独盛 l 筋脉肢体失司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4.痰热动风l肺虚

6、则水津不布 痰饮内生 痰郁化热 l脾虚不运 聚湿为痰 热极化风 l肾不制水 痰湿丛生 痰热动风 l 脑神被扰 l 而成本病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二、病机l本病为脑髓与肝脾肾等脏器受损 而发生的退行性病变l关键在于肾虚精亏,筋脉失荣;l脾虚生化不足,致脑髓失充;l或痰热动风,致使心神失主,筋 脉肢体失控,是为其病因病机之 根本所在。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诊 断】ll.具有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的特 定临床表现。l轻者头摇肢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 ,肢体震颤不已,不能持物,食则 令人代哺;l继见肢体不灵,行动迟缓,表情淡 漠,呆滞,口角流涎等症。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2.多

7、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 性。l3.起病隐袭,渐进发展加重,不 能自行缓解。l4.测血压、查眼底,必要时做颅 脑腑CT、MRI等检查有助于明确 诊断。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鉴别诊断】l颤震应与瘈疭相鉴别:l瘈疭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些慢性 疾病急性发作,其症见手足屈伸 牵引,常伴发热、神昏、两目窜 视,头、手颤动。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颤震为一慢性疾患,以头部、肢 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般无发热、神昏及其他特殊神 志改变症状,手足颤抖而无抽搐 牵引。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再结合病史的分析,辅以实验室 及颅脑CT、MRI等检查,两者不 难鉴别。暨南大学医学院中

8、医内科学教研室【辨证论治】l 一、辨证要点ll.辨标本 以病象而言,头摇肢 颤为标,脑髓与肝脾肾脏气受损 为本。l从病因病机看,精气血亏虚为病 之本,痰热、内风为病之标。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2.察虚实 本病为本虚标实之患 。l即机体脏气虚损的见证属正虚, 痰热动风的见证属邪实。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二、治疗原则l本病的发生,虽与脑髓有关,但 以肾为根,脾为本,肝为标。l关键在于年迈肾亏精乏、气虚痰 结、血瘀动风。l因此,治以填精补髓以熄风解痉 ,健脾益气以化瘀散结为其大法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三、分证论治l1.风阳内动l症状:眩晕头胀,面红,口干舌 燥,易怒,腰

9、膝酸软,睡有鼾声 ,渐见头摇肢颤,不能自主,舌 红,苔薄黄,脉弦紧。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治法:滋阴潜阳。l方药:滋生青阳汤。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方解:l生地、生石决明滋阴潜镇敛阳为 君l磁石补肾益精敛阳,除烦镇逆l石斛、麦冬育阴生津l丹皮清虚火,共为臣药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白芍补脾阴,泻肝火,和血脉, 敛逆气l甘菊平肝,清头明目,止虚风l薄荷疏风解郁,清火明目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柴胡疏肝升清散结,调畅气机为 佐药l天麻与桑叶入肝经,通血脉,祛 风痰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加减:l可选滋荣养液膏,药用女贞子、 陈皮、干桑叶、熟地、白芍、黑 芝麻

10、、早莲草、枸杞子、当归身 、鲜菊花、黑鲁豆、南竹叶、玉 竹、白茯苓、沙蒺藜、炙甘草治 之。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2.髓海不足l症状:头晕目眩,耳呜,记忆力 差或善忘,头摇肢颤,溲便不利 ,窹寐颠倒,重则神呆,啼笑反 常,言语失序,舌质淡红体胖大 ,苔薄白,脉多沉弦无力或弦细 而紧。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治法:填精益髓。l方药:龟鹿二仙膏。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方解:l鹿角通督脉,龟版通任脉,一善 通阳,一善通阴,均为血肉有情 之品,善补人之真气。l人参大补中气,气血调畅。l枸杞子滋补肝肾。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四味相合,填精益髓,达到补养 精、气、神三宝之功

11、。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加减:l用益脑强神丸:鹿角胶50g、麝香 4g、海马50g、龟版胶50g、燕菜 50g、西红花50g、玳瑁100g、枸 杞子100g、石菖蒲50g、山茱萸 肉75g、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桃仁25g、何首乌100g、熟地75g 、黄精100g、豨签草100g、生槐 米100g、五味子50g,共为细面 ,制大蜜丸,每服l丸,日3次, 淡盐水送服。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3.气血亏虚l症状:眩晕,心悸而烦,动则气 短懒言,头摇肢颤,纳呆,乏力 ,畏寒肢冷,汗出,溲便失常, 舌体胖大质淡红,苔薄白滑,脉 沉濡无力或沉细。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

12、治法:补中益气。l方药: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汤送 服天王补心丹。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方解:l补中益气汤调补脾胃、益气升清l四君子汤健脾益气l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加减:l用心脾双补丸,药用人参、玄参 、五味子、远志肉、麦冬、神曲 、酸枣仁、柏子仁、白术、川贝 母、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生甘草、丹参、苦桔梗、生地、 川芎、黄连、香附、朱砂,共为 细末,以桂圆肉熬膏代蜜,捣丸 如弹子大,每晨嚼服1丸,开水 送服。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4.痰热动风l症状:头晕目眩,头摇,肢麻震 颤,手不能持物,甚至四肢不知 痛痒,脑闷泛恶,甚则呕吐痰

13、涎 ,咳喘,痰涎如缕如丝,吹拂不 断,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 苔厚腻或白或黄,脉沉滑或沉濡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治法:豁痰熄风。l方药:导痰汤。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方解:l半夏燥湿降逆,茯苓健脾渗湿, 陈皮利气,甘草益脾,此二陈汤 意。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加制南星以治风痰,增枳壳理气 宽中,再加皂荚宣壅导滞通窍以 利气、去垢、开胃,硼砂除热痰 散结。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还可加生石决明以滋阴潜镇,敛 阳熄风。生白芍补脾平肝,和血 脉,敛逆气。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加减:l或用化痰透脑丸,药用九制南星 25g、天竺黄100g、煨皂角5g、

14、麝香4g、琥珀50g、郁金50g、半 夏50g、蛇胆陈皮50g、远志肉 100g、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珍珠10g、沉香50g、石花菜100g 、海胆50g,共为细面,制大蜜 丸,每服1丸,1日3次,白开水 送服。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转归预后】l运用中医治疗部分病例能缓解症 状,延缓自然加重过程。l若失治或调摄治疗不当,则逐年 加重,可转为痴呆,预后不良。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预防与调摄】l1.增强人体正气,避免和消除导 致颤震的各种致病因素,如尽量 保持安定情绪,切忌忧思郁怒等 不良的精神刺激。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2.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受 风

15、、受热、受潮,生活要有规律 ,劳逸适度,节制房事。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3.饮食清淡,进食尽可能定时定 量,勿暴饮暴食及嗜食肥甘厚味 ,戒除烟酒,忌过咸伤肾之品。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4.加强功能锻炼,防止中毒及颅 脑外伤,对已患中风者,及时治 疗对预防本病发生有重要意义。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结 语】l本病是由内伤或其他慢性病证致 使脑髓、肾脾肝脏发生病变引起 的以头摇肢颤为主要证候特征的 老年期难治病。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治疗上l以填精补髓、益气化瘀为其大法 。l对风阳内动者,治宜滋阴潜阳; 髓海不足者,宜填精益髓;l气血亏虚者,宜补中益气;l痰热动风者,宜豁痰熄风。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l若治之得当,部分病例可以缓解 症状。l但多数逐年加重,预后不良。l所以除药物治疗外,重视调摄与 预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