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23019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1第四章第第四章第2 2 节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学生在第 3 章的学习中曾经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当时就遇到过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的问题。本节课从这个问题入手,让学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能更好地体现细胞膜的功能。还可以用设计问题串,分析科学家探索生物膜结构的曲折历程,学生易学。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简述生物膜的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三、教学

2、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解决方法:1、设计问题串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2、教师呈现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结合阐述其基本内容。2、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 适应的观点。解决方法:用设问法讲解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在层层剥去“笋衣”中显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四、四、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在第 3 章对生物膜的成分和功能有所了解,又安排了学生预习这节内容,所以学生学起来感觉不难,但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学生感觉有难度。五、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式。六、课前准备: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3、七、课时安排: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2、讨论回答相关问题。(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用心 爱心 专心21、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用哪种材料做细胞膜,更适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2、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做细胞膜吗?学生讨论回答(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科学家怀着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产生的疑问,开始对生物膜结构的漫长探索,让我们重温一下这段历程。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设问 1:要弄清一种物质或物体的结构,首先要弄清其组成成分。那么,细胞

4、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介绍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对膜的研究为什么是从生理功能入手呢?(主要是限于当时的条件)设问 2:欧文顿的推论是否正确呢?细胞膜中除含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介绍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分析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假说与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关系)设问 3: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的呢?(介绍两位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分析脂双层这一结论的由来)设问 4:蛋白质位于脂双层的什么位置呢?(简介 20 世纪 40 年代的推测和罗伯特森1959 年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指出“三明治”结构模型的不足,说明细胞膜不应是静态的刚性的结构,而应当是动态的弹性的结构。设

5、问 5: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重点介绍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并讨论技术的进步在细胞膜研究中的作用,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流动镶嵌模型的 基本内容教师呈现 P68 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阐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双分子层。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关。具一定的流动性(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重点总结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检测题用心 爱心 专心31

6、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9 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 组成的。 20 世纪初,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 和 。1925 年, 荷兰科学家用 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 界 面上铺展成单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是红细胞的 倍。由此得出结论:细 胞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 。 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 的三层结构。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对细胞膜是静态的观点提出质疑。 1970 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 性。 1972 年,由 和 提出 模型。 2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基本支架: (具有 性) 生物膜的结构:蛋白质: (也可以运动)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板书设计九、板书设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9 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 世纪初,对膜化学分析: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3、1925 年荷兰科学家提出: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 年罗伯特森提出膜的静态结构。5、1970 年提出膜具有流动性。 6、1972 年提出流动镶嵌模型。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膜的成分2、膜的基本支架3、膜的结构特点4、膜的功能特性十、教学反思:十、教学反思:用课件展示科学家的实验方法,补充一些材料,便于训练学生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