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8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15630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8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8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8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8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8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8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8 新人教版必修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知识清单知识清单走可 持续 发展 道路 的必 然性1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压力,应对着资源短缺和环 境危机的严峻挑战。 21994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 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 行动方案。实施 可持 续发 展的 途径3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 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是建立在物 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 用和使废

2、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 环流动的过程。 4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生产模式清洁生产。在工业生产中,实现循环 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它从原料的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 废弃物处理的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传统工业生产 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能带来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5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中,我国大力 推行生态农业,是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 致轨道。考点梳理考点梳理 考点考点 1 1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数量大,低素质人口比重

3、大,人口众多给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 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 深刻的环境危机: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使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 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 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 加剧。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中国 21 世纪议程 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从粗放型过渡到集约型 人口策略: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统筹规划,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重大生态问题;资源 有偿使用,加大环保投入;保护生物多样性

4、。 例例 1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 ) 庞大的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深刻的环 境危机 A B CD 解析解析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许多发达国家快,但由于人口多、人均资源少、自然环境面 临着极大的危机,因而我国的发展只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答案 C用心 爱心 专心- 2 -考点考点 2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它 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

5、境资 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础途径是清洁生产。 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以实现循环经济。 2几个重要概念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 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 程。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类对环境的危害 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模式。它的含义包括三 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生态农业: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

6、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 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产品生命周期:产品从自然中来再到自然中去的全部过程。 【例例 2 2】读下图,完成题。图中箭头A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 B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 给农户 C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 D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 市场 该图所示的农业属于A原始农业 B自给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解析】该题侧重对流程图的判读能力和对循环经济的理解能力的考查。由图中箭头指 向和农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原则可知,图中表示饲料加工的饲料供给养殖业;箭头表示粮 食、蔬菜和棉花等种植业的农产品供给农户;表示种植业的农产

7、品作为食品加工厂的原料; 表示肉、蛋、奶等养殖业产品供给市场。图中总体上看同时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且产品 比重、生产规模都较大,属于混合农业。 【答案】B D重疑难点突破重疑难点突破 一、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比较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资源利用率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用心 爱心 专心- 3 -废弃物处理大量排放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单向流动反复循环流动结 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 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二、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1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酸雨危害加重,大中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日趋明显,个别城市出现光 化学烟雾现

8、象。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生活污水处理远不能适应要求;各大江河均受到不同程 度的污染,并呈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城市附近水域污染尤为突出。全国各主要城市地下水普 遍超采,近海城市海水入侵现象严重,近海海域污染加重。工业废弃物数量增加,城市区 域噪声污染严重。 乡镇工业污染明显加重。 生态破坏现象加剧。 2我国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 东北地区: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黑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湿地和沼泽减少、部分地 区的土地荒漠化严重等; 华北平原: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土壤退化、沙尘暴、土壤 次生盐渍化等; 黄土高原: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水土流失等; 西

9、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 柴达木盆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风沙灾害等; 东南丘陵:酸雨、大气污染、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等; 西南地区: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导致石漠 化问题等。 3我国东部季风区内主要环境问题的分布、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地区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黑土流失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开荒秸秆还田,培肥黑土,停止开垦沼泽地春旱总降水量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打 机井夏涝降水集中;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土 流失、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修水库蓄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加固堤防、挖新河人海盐碱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旱涝不均; 大水漫

10、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上升酸性物质中和: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 使土体脱盐;改良土壤华北平原春季风沙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冬季风还很强 烈,土地沙化严重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黄土高原、 江南低山丘 陵水土流失严 重夏季降水集中、黄土质地疏松、丘陵 地区土层薄、植被稀疏、长期的滥垦 滥伐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 业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洪涝地势低平;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 重泥沙淤积河道、湖泊;围湖造田上游地区建设防护林保持水土;中下游 加固 堤防、疏浚河道;退耕还湖用心 爱心 专心- 4 -水污染人口、城市集中,大量工农业、生活 污水、废水任意排放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健全法规;进行 综合 治

11、理江南低山丘 陵红壤有机质 少、酸性强、 土质黏重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量大, 营养物质淋失多增施熟石灰、有机肥改良土壤酸性和肥 力;增施沙土,降低黏度;种植茶树、 油茶、杉木、马尾松等经济林木,抑制 土壤流失东部沿海台风北太平洋带洋面低压强烈发育沿海防护林;加强预报等三、解答有关环境问题试题的基本思路解答有关环境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 分布如何 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 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成因分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

12、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因为不 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后果与危害 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 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 养与训练。【例例 3 3】读我国部分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判断、回答下列问题:以甲为代表的/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 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人为原因主

13、要有 _。 丙所在地形区是_,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 主要是_,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当地能源结构的 特点是_。 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_ _等不合理的 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_。用心 爱心 专心- 5 -图中 1-8 各城市生产和生活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_,其形成的 自然原因是_ _。 图中 A-F 各城市能源结构以_为主,冬季采暖期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 以_污染 最为突出。 从以上事例可以得出,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_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各地 区经济_、_政策和环境政策不同,以及自然环境条件差异所致。 【解析】

14、中国的环境问题,从全国来看,一方面是以城市为中心,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 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广大乡村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 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政策、环境政策的不同, 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对各地具体的环境问题 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荒漠化 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地表植被稀少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 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草原退化 四川盆地 酸雨 湿润多雨 以燃煤为主 不合 理的耕作,过度砍伐森林 水土流失 淡水资源短缺 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降水 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等 人口密集,工农业生 产生活用水量大;污染严重;存在浪费现象;春季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大;上游农业生产用 水量大等 燃煤 大气 地域 结构 产业抢分频道抢分频道 限时基础训练限时基础训练 1有关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 )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及行动方案该书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