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14282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心 爱心 用心1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中,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古 代手工业、商业也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辉煌成就,但在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中始终居于农耕 经济的补充地位,深深打上了农耕文明的烙印。 对农业和农耕经济,把握三条线索:一是农业生产工具由原始的耒耜到战国使用铁器、 牛耕,再到唐代曲辕犁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二是灌溉工具和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三是农 业耕作方式由大规模简单协作到个体小农经济的演进。 结合地图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农业经济区、手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都市的地理分布, 形成

2、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 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从长远的 观点看待经济政策,认识其利弊得失。 本专题知识与三大热点问题相关联:(1)三农问题。这是我国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 是近年高考极为关注的内容。 (2)市场经济。自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商品经济” 、 “市场经济”就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热点。 (3)改革开放。 “闭关自守”是改革的反面,明清时期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于世界潮流的 事实,从反面说明了对外开放的正确性。 【复习目标复习目标】课标、考纲

3、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评价“重农抑商” 、 “海禁” (实质是闭关锁国)等政策,认识这些政策是造成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考点解析考点解析】 考点一考点一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和工具的演进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时 代:氏族公社夏商周春秋、战国开始发展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发展趋势:刀耕火种耜耕或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生产方式:广种薄收精耕细作组织方式:大

4、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个体农耕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 1、古代早期的土地制度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实质是一种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 其本质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贵族占有土地的土地私有制。线索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 奴 隶 社内容(1)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即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 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专心 爱心 用心2(2)生产及分配方式: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占有他们的 劳动果实。基本特 点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

5、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 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 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会 的 井 田 制瓦解原 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 大量增加,私田主人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前 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 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2.封建土地所有制形 成春秋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

6、使用,井田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出现秦国的商鞅变 法等,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 2000 多年。屯田制东汉末年,曹操实行“屯田制” 。曹操为解决军粮供应的困难和安置 流民推行屯田制。屯田制的推行对安置流民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 定的积极作用。除曹魏外,许多封建王朝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屯田。封 建 土 地 国 有 制均田制北魏至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 。均田制规定百姓占有田地的最高 限额。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还将荒地和部分 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 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 均田制的实行在一

7、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 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之安 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 并原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地权和劳动者分离。 表现: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现象严峻,唐后期到宋代土地兼并更为激 烈,无数小农破产。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 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 解决办法:统治者采用“均田”和“限田”措施;开明政治家进行改 革;农民起义提出“平均”的口号。 结果:失败。 影响: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8、。土地兼并的 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 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自耕农破产成为佃民,导致 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封 建 地 主 土 地 私 有 制租佃关系的发 展根源:土地兼并。 历程:战国时期已产生;汉代较普遍;明清时期普及到全国,甚至产 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内容:农民租种土地,缴纳地租。 影响:逐步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形式1.含义(特点)(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专心 爱心 用心3自 耕 农 土 地 私 有 制古代小 农经济 (自然 经济)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9、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形成的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3.地位: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4.作用: a 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b 封建社会前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稳定了社会秩 序。c 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社会的进步。 5.评价: 有稳定性,积极性,提供国家赋税。 有脆弱性,难以扩

10、大生产,阻碍经济交换,滋生土地兼并和地方割 据。特 点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三、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阶段耕作技术农作物基本模式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经常迁徙)水稻、粟商周“耜耕”或“石器锄耕” 、懂开 沟排水、除草培土、沤肥和治虫 等(走向定居)粟、稻、黍、稷、 麦、桑、麻等集体劳动春秋战国和秦汉 (初步发展)铁犁牛耕、垄作法;氾胜之书 ;耧车;耦犁;代田法;区田法、 一年一熟魏晋南北朝时期 (日臻成熟)齐民要术 ;轮作、间作、套

11、作等复种技术;绿肥种植、翻车、隋唐时期 (继续发展)水稻普遍采用育秧移栽技术;曲 辕犁、筒车宋元时期 (全面成熟)耧锄;稻麦复种制;江浙地区成 为全国的经济重心、一年两熟和 一年三熟占城稻、棉花表现明清时期北方两年三熟、南方一年三熟;引进玉米和甘薯个体劳动、 小农经济专心 爱心 用心4(继续发展)经济作物形成专业生产区域;施 用自然肥、农家肥、饼肥;套耕; 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等根本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经济形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为主,自给自足。所有制结构 (土地制度)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以“地主土地 所有制”为主体。

12、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经营方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 。发展趋势a.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土地兼并,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 c.历代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地位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考点二考点二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开始从属于农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 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

13、新时器时代: 掌握了冶铜技术。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 (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冶冶 铜铜 技技 术术春秋至秦汉:造型轻巧,纹饰简单。广泛采用鎏金、镶嵌技术。西周晚期:已有铁器。春秋:出现人工冶铁。用木炭、皮囊鼓风冶铁。块炼铁技术出现。战国:发明铸铁技术,比外国早 1800 年左右。 发明铸铁柔化技术和多管鼓风技术,早欧洲 2000 年左右。西汉:高炉炼铁.用煤做燃料(世界最早)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 1200 多年。冶冶 铁铁 技技 术术南宋:始用焦炭做燃料。春秋晚期:有钢剑,掌握了块炼钢的方法和淬火技术。西汉:“百炼钢”的技术兴起,出现炒钢法

14、。魏晋南北朝:灌钢法。冶冶 金金 技技 术术炼炼 钢钢 技技 术术16 世纪以前:领先世界。制陶技术: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成就,如彩陶,黑陶,白陶、唐三彩等。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东汉:南方创青瓷。产 业 结 构 及 其 成 就( 官 营 为 主)制制 瓷瓷 业业北朝:北方创白瓷。专心 爱心 用心5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唐三彩和秘色瓷有名, 出现釉下彩绘。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 少的生活用品,开始大量输出国外,已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宋代:瓷窑遍布各地(五大名窑:汝、定、钧、官、哥) 。元代:开始进入

15、彩瓷生产时期,出现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制瓷中心景德镇。明:斗彩和五彩瓷等彩瓷。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粉彩和珐琅彩等彩瓷。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 和鱼缸等。明 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大量外销。景德镇原名昌南镇,被西方音译 为 China,意为“瓷” , 西方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后来干脆将瓷器的故 乡称为 China。距今四五千年前:出现蚕茧和丝织品,嫘祖发明缫丝(世界最早) 。商朝:有了织机。西周: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发明提花机。战国:锦、绢、罗、纱等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汉代:在长安设东西织室,开辟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中

16、国获“丝国” (“塞里斯” )称号。 唐代:出现出现缂丝技术(经纬织造)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丝丝 织织 业业明清:进入鼎盛。丝织中心苏州、杭州、南京。设有官府织造局。缎成为清朝 丝织品的代表。宋末 元初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松江在元明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棉 纺 织 业明代 后期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一些地区出现了具有 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特征特征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 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出现手工工场。 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呈相应变化。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原始晚期) ;长期领先,享誉世界。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的演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