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普通高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11710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普通高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普通高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普通高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普通高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普通高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普通高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普通高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普通高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内容摘要】计算机与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突破了人们在信息交流方面的时空障碍, 带来了网络世界全新的人际互动模式,由此导致了一种新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网 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产生。本文对建设网络心育模式的必要性,网络心理教育的优势、弊端 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网络建设的有益探索。【关键词】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优势 弊端 网络建设 一、 探索网络心理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发展、教育革新的必然要求 时光进入 21 世纪,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特别是因特网技术,突破了人们在信息交流方面的 时空障碍,

2、带来了网络世界全新的人际互动模式。 “网络”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 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和使用的普及性,极大地迎合了青少年群体求知欲强、好奇 心重、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2000 年 12 月 31 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上网人数中 18 岁以下用户占 14.93%,1824 岁的用户占 41.18%,在 2250 万互联网用户中,青少年接近 50%。网络技术本身以及具有网络互动特点的通讯、交 流、娱乐方式,已然越来越多的介入青少年的生活,甚至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 分。在这种形式下,如果心育工作者们只依靠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仍旧仅

3、仅以书籍活 动为载体,以口头讲述为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以面面沟通、纸笔交流的形式提供咨 询服务,必将大大落伍于社会发展,脱节于时代要求,甚至终将被时代发展所淘汰。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益探索,和着时代律动的脉搏,抢滩青少年心理教 育的新阵地,开辟心育工作新途径。 (二)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的迫切要求 互联网在当代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全面介入,对新时期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 发展正进行着全方位的重大影响。正如伯顿所说:“凡上帝有一所庙宇的地方,魔鬼也有一 座礼拜堂。 ”青少年在享用网络资讯的巨大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个可能戕害身心 的强大诱惑和危险陷阱。青少

4、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 “危险期”,他们叛逆、独立、 富于冒险精神但又缺乏理性思考、正确判断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他 们极易迷失自己;再加上当代青少年心理承受水平低、抗挫折能力弱,于是,由网络引发 的心理障碍、问题行为,以及不成熟的网络心理造成的一个个事故甚至悲剧层出不穷、比 比皆是。网络心理危机严重困扰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又一大障碍,这是任何一个心 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二、全面解析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探究网络心育的优势与弊端 (一)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优势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主持网站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网络的各种互动功能,向来 访者介绍心理知识

5、,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与咨询服务。网络环境下的心理教育至少包含 了 3 个方面的内容:(1)网络心理教育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心理教育过程,网络被视为心理 教育的一种工具或媒介;(2)网络心理教育是开发、利用和再生网络知识与信息的资源平 台,是超越时空界限的“超级教室”;(3)网络心理教育把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内容之一, 关注、预防和矫正与网络有关的各种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并利用网络资源、条件和方式 予以矫正。在网络心理教育中,网络是心理教育的工具、环境、资源、内容和系统。网络2心理教育既是信息网络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又是一种专门的网络教育活动。它是 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

6、和心理教育的整合,是心理教育的现代 内容,又是心理教育的新方式。 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着传统心育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 1、 无限资源空间 拓展无限教育服务功能 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其他课程一样,必须在固定时间、固定 场所,主要以书籍学习、活动体验、口头讲述为方式来进行,这样不仅信息传播的范围、 速度极为有限,而且学生也不可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传统心理咨询工作中, 面面交流的方式又使得一位咨询员一次只能接待一个来访学生。这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资 源极为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全体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而网络心理健康教 育,依托互联网

7、强大的资讯功能,无限丰富的资源空间,轻易突破了传统心育工作在时间、 空间和服务范围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 INTERNET 浏览器自由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知 识内容,可以通过“名家在线”进行远程咨询,接受权威辅导;同时网络的快捷复制方式, 以及多个窗口弹射功能使一位咨询员完全可能“同时”接待多位来访者,进行网上的团体咨 询或辅导,使服务对象大大增多。总之,网络能将许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连接起来, 最大限度地利用丰富的资源空间,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功能。 2、减少阻抗 促进心灵开放 由于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传统偏见,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特有的闭锁性,使相当一部分 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寻求心理援助

8、的时候,都不愿或不敢暴露自己。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出 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因为种种顾虑,讳疾忌医,失去了及时矫正救治的时机,最终造成严重 的心理疾病或无法弥补的人格缺憾。而笔者在探索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中,欣喜 地发现开通网络心理咨询辅导之后,来访者数量较传统心理咨询人数大为增加,咨询求助 内容也不再仅局限于学习困难、同学矛盾等“安全话题”,而是更多地涉及到“早恋”、 “代沟”、 “师生关系紧张”等平时很少涉及的敏感内容。网络的匿名性可以使学生不必担心自己的心 理问题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因而可以直接而真实地表述自己,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减少 了传统心理咨询中阻抗的发生,从而使心理咨询的范围扩大了

9、,辅导过程更顺利,效果更 好了。 3、利用网络优势 研究解决网络心理问题 “网络心理危机”是近年来伴随网络科技产生发展起来的,影响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 又一大障碍,也是全球心理工作者们不得不共同面对的新的课题。终日沉迷于网络中的学 生,其人格发生明显变化,变得懦弱、自卑、焦虑、退缩、孤独,伴发注意力涣散、情绪 低落、意志薄弱、记忆减退、思维迟缓,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消化功能不良, 失眠、头痛;恶心、厌食以及品行障碍等,甚至会消极自杀。研究解决这一全新且棘手的 问题,网络心育模式显然要比传统心育方法优势得多。首先,关注、预防和矫正与网络有 关的各种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本身就是网络心理

10、教育的重要内容,即网络心理教育不仅 仅是一种现代的教育方式,它本身更是一种现代的教育内容。其次,利用网络资源、条件 和方式研究矫正网络心理问题,要比传统手段专业有效。笔者在一线心育工作中深有体会: 网络引发的心理问题往往极为复杂且没有先例可寻,将一些棘手而又典型的案例放到网上 去探讨既能在国内乃至国际专家指点下很快找到辅导矫正方案,又能为后来者提供借鉴经 验。再如,出现网络心理问题的青少年一般都是资深网虫,这一类别的青少年在思维方式、 价值观体系、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已明显异化,带有深刻的网络方式特点。对他们采用传统 的心理辅导方式往往沟而不通,阻抗很大,很难产生效果。而以网络交流方式,与他们接

11、近沟通,则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同感和共鸣,以此为切入点,再进行辅导矫正,过程将顺利 得多。3(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和操作困难 1、 实际操作困难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依托网络资源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即来自网络环境的限 制。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求必须建立、构筑高品质的网络环境。心理健康工 作者要求拥有性能卓越、内容科学而贴近青少年心理需求的网络传播载体,辅导者和来访 者也必须具备能够使用这一载体的认知水平和条件。然而,就我国网络技术发展而言: (1)真正科学权威、有影响力的且独立运营的大型心理健康网站还很少,内容能够贴近青 少年心理需求,内容与方式能够切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

12、作的就更是少而又少;(2)我 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传统教育方式使青少年运用网络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大受限制; (3)心理教育工作者们的网络文化水平、相关科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也急待提高。 2、 缺陷和弊端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除了强大的功能优势,也有它客观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由此,依托网络而生的网络心育模式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它本身的一些弊端。 (1)在网络 心理咨询辅导工作中,网络交互的速度取决于双方录入的速度,这远比双方面对面的言语 交流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2)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者和受辅者双方的信息交流除 了言语通道外,还有非言语通道。非言语信息包括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身

13、体姿势、动作变 化等)。这些非言语信息或伴随着言语行为出现、补充、修正言语内容;或独立地出现,传 达了“言未能尽或”或“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信息。在目前网络心理咨询(辅导)中,上述非言语 信息还不能为咨询双方所感知,而主要靠言语(图)来达到咨访双方的沟通。而大量对心理 咨询(辅导)有价值的非言语信息都被屏蔽了。 (3)由于目前技术上的局限和管理方面的漏 洞,使得互联网上侵害行为层出不穷,而电子邮件的泄密问题,收发对不上号的乱码问题 也屡见不鲜。这种互联网本身的安全隐患对网络心理教育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重视网络建设 不断发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尽管网络心育模式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在实

14、际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 面对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网络心理教育本身更为明显、强大的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并完全可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笔 者结合探索网络心理教育的实践经验,对发展建设网络心育模式提出几点浅见: (一)建立网站 携手共筑优质的网络心育平台 笔者在探索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践中,于 2002 年 10 月着手创建了嘉兴市教育系统 第一个专门的心理网站。结构图如下:栏目(item)与子栏目(channel)说明 栏目 item 子栏目 channel走进心理学1心理学简介11心理学的故事12好书推荐13心海引航2学习心理21

15、人际心理22考试心理23青春期性心理25调色板3教师心理学31网络心理学32欣欣咨询4心理咨询简介41案例分析42休闲空间5心理小说514美文共赏52幽默笑话53流行时尚54倾诉无极限6宝贵的心理垃圾箱 61网络杂志7电子杂志71网站于 2002 年 11 月开通,受条件所限,暂时放在嘉兴市教育系统城域网内浏览,故主要 面对本校学生开放。我校学生总数为 1400 余人,学校安排集中上网时间每周不超过 4 课时, 而网站自开通至今,访问量已达 9,482 次(统计时间截止至 2003 年 7 月 30 日) ,可见心 育网在学生中被接纳、受欢迎的程度。通过心育网站,心理教师在线咨询辅导学生 16

16、7 人 次, (大大超过了同期传统心理辅导的 64 人次)在网站各栏目中, 心海引航中的“青春 期性心理”、 调色板中的“网络心理学”、 欣欣咨询中的“案例分析”,都拥有相当高的 点击率,而这些内容,正是平时传统心育课堂上不常见甚至是空白的方面。值得一提的是, 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要求,心理教师很少在课堂上讲授的心理学理论知识、 专业名词术语等,在走进心理学栏目中,以简单介绍或故事的形式出现时,也获得了 较高的点击率。更令人惊喜的是,一部分学生在 BBS 上以某心理现象或心理问题为主题展 开论战时,言谈中居然“有模有样”,表现出了对心理学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和见地。这说明, 一方面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确实在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知识能力在提高,另一 方面,进行网络心理教育,不能没有专门的心理网站或心理专题主页。只有依托心理网站 或主页这样一个基本的平台,心育工作者才可能有效的组织实施网络心理教育活动;否则, 就如同传统教育中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