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1. 协调侵入岩体(整合侵入岩体):岩床 岩浆顺层面、片理面侵入形成的一种层状侵入体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平行或近平行围岩层面、片理面岩床规 模不等,厚度从几十厘米~数十米甚至可达数百米,侵入 岩的成分几乎包括所有的岩性(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 和碱性都有),但以基性居多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1. 协调侵入岩体(整合侵入岩体):岩盘(岩盖) 侵入于水平或近水平的岩层中的一种形似上凸下平的似透镜状侵入体岩盘规模一般不大,直径数十 米~数百米不等通常认为粘度较大的酸性岩和碱性岩因 不易扩散容易形成岩盘,而粘度小的超基-基性岩则容易 形成岩床 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1. 协调侵入岩体(整合侵入岩体):岩盘(岩盆) 侵入于水平或近水平的岩层中的一种形似下凸上平的盆状侵入体岩盘规模一般较大,直径数百十公里~数千公里不等厚度达几百米~数千米通常认为其形成和产出与构造盆地有关,主要由基性、超基性岩和碱性岩构成 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构造地质学1. 协调侵入岩体(整合侵入岩体):岩鞍 侵入于褶皱转折端虚脱处的一种形似马鞍状的侵入 体。
岩鞍在平面和剖面上均表现为马鞍状(新月形),是褶皱构造区代表性的侵入体岩鞍规模不大,厚几厘米~数 十米通常与褶皱构造同时或稍晚侵入定位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构造地质学2. 不协调侵入岩体:岩基 指侵入体占据地表出露面积>100km2的规模巨大的不协调侵入体其出露面积与岩体的剥蚀深度有关岩基顶部与围岩的接触面倾角较缓,两侧倾角较陡;两侧与围岩接触面一般产状向围岩 (外)方向倾斜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2. 不协调侵入岩体:岩基 岩基通常是由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它往往沿大的褶皱构造或复背斜构造的核部侵入,这类侵入体的分布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因此,岩基的侵入与分布受区域构造所控制或制约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2. 不协调侵入岩体:岩株 指侵入体占据地表出露面积<100km2的具一定规模的中~小型不协调侵入体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一般较陡,形态相对岩基要复杂一些在剖面上多表现为蘑菇状多沿大断裂呈串珠状断续分布,定位于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组成岩株的岩浆岩有酸性岩、中性岩和基性岩、超基性岩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2. 不协调侵入岩体:岩株 规模较小的岩株(<10km2)又被称为岩枝。
岩株和岩枝既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是组成岩基的一部分(一个分枝);岩枝一般都是岩基或岩株的分枝因此,三者本质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只是规模大小的差别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2. 不协调侵入岩体:岩墙 一种明显截切围岩层理、片理等构造的板状或似板状侵入体长度从数表明~数千米,甚至达数百公里;宽度从数 厘米~数十米,乃至数公里; 向下延伸可达数千米一 般延伸长度大于延伸深度、 大大的大于宽度岩墙多为岩浆沿节理充填形成,组成岩墙的成分 以基性、超基性岩为主喷出岩体的产状喷出岩体产状根据喷出方式、熔岩性质和熔岩构造形态分 熔岩被、熔岩流、火山锥 熔岩被(熔岩盖) 是一种喷发规模大、熔岩展布面积广、厚度大 ,且厚度比较稳定的扁平状喷出岩体其覆盖面积从数百km2~ 上万km2,厚度从数百米~数千米熔岩成分多为基性岩(玄武 岩)分为裂隙式和中心式,前者规模大于后者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二) 喷出岩体的产状喷出岩体产状根据喷出方式、熔岩性质和熔岩构造形态分为:熔岩被(熔岩盖) 是一种喷发规模大、熔岩展布面积广、厚度大,且厚度比较稳定的扁平状喷出岩体其覆盖面积从数百km2~上万km2,厚度从数百米~数千米。
熔岩成分多为基性岩(玄武岩)分为裂隙式和中心式,前者规模大于后者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构造地质学(二) 喷出岩体的产状熔岩流 为一种成带状展布的熔岩体一般局限在一个宽阔的河谷或低洼地带熔岩流多由中心式火山喷发形成,规模较小,通常呈舌状形态分布,沿流动方向的长度比宽度和厚度要大得多熔岩表面比较平整,而底面随下伏地形变化起 伏不平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构造地质学(二) 喷出岩体的产状火山锥 火山喷发物围绕火山 通道(火山口)堆积成的锥状体它是一种中心式火山喷发的 产物,其形态取决于火山通道( 口)喷发的猛烈程度(爆发指数)和熔岩的物化性质根据组成 火山锥的火山喷发物质成分的 不同,可将火山锥划分为火山 渣锥、火山碎屑锥、熔岩锥和 复合锥四类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岩浆岩体产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围岩的岩性和构造、岩浆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及活动方式;还受古地理、古构造环境的一定程度的制约)其中,围岩的性质和构造特征起到主导的作用岩体产状的构造控制包括岩体形成前先存构造的控制、岩体形成时的构造变动的影响和岩体形成后构造活动的改造先存构造的控制主要是①控制岩体的分布和②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岩体的产状和形态。
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二、 岩浆岩体的原生构造岩浆岩体的原生构造:指岩浆从深部向上运移、侵入上覆围岩或喷溢到地面并逐渐冷凝固结形成岩石的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构造岩浆冷凝固结成为岩石一般经历两个阶段:①粘稠的含晶体(液态过程中结晶出来的晶体)的液态岩浆流动阶段,形成原生流动构造;②冷凝固化阶段,形成原生破裂构造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一) 侵入岩体原生流动构造原生流动构造——岩浆流动过程中,由于岩浆内部某些先期结晶的矿物颗粒、析离体或捕虏体等,受岩浆流动影响而发生的定向排列可分为原生线状流动构造和面状流动构造两类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1. 线状流动构造又称之为流线,是由岩体中的柱状、针状、板状等矿物(如角闪石、辉石、长石等)的定向排列形成的线状定向构造也可以是由暗色矿物聚集成的纺锤状析离体或长条状俘虏体等顺长轴定向平行排列而构成流线构造多发育在侵入岩体的边缘部位和顶部线状流动构造形成符合水动力原理岩浆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岩体类各个部位流速的不同,从而产生差异流动岩浆中已经结晶的矿物、析离体和俘虏体悬浮在未固结的液态岩浆中,随岩浆的差异流动而在空间上形成定向平行排列因此,流线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岩浆的相对流动方向,但并不能指示岩浆流动的绝对方向。
岩浆流动时还受围岩构造性质、区域应力等因素的制约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2. 面状流动构造又称之为流面,是由岩浆中的片状、板状、柱状等矿物(如云母、角闪石、长石等)以及扁平状的析离体、俘虏体,在岩浆流动过程中顺流动方向平行排列形成的面状构造带状流动构造也属于面状流动构造,它表现为不同成分的岩石相互成层或是由于矿物分层集中形成的浅色与暗色岩石条带互层,犹如沉积岩中的层理,实际上是一种“假层理”面状构造的形成与岩浆的层流有关,发育在侵入岩体的边缘与顶部;反而在岩浆流动紊乱 的侵入岩体的中心不利于流面的发育这与岩体边缘流动的液态岩浆与固态的围岩之间的磨擦作 用有关,两者不同的位态使得岩浆的差异运动特别明显,致使岩浆流动面大致平行于接触面在岩浆向上流动过程中还产生向外扩张空间的趋势,从而产生向四壁围岩的侧向挤压,而且愈近接触带挤压愈强,在这种挤压作用下,片状、板状矿物,析离体、俘虏体等便垂直挤压力而平行接触面,达到最稳定的位置因此,流面在岩体顶部相对较缓;而在两侧相对较陡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流面与流线的关系 ﹡ ﹡ 流面和流线在岩体中发育程度并不相同,往往是流面发育 时,流线则不显著;反之亦然。
﹡ ﹡流线只能反映岩浆的相对流动方向,不能反映岩浆的流动 面和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形态 ﹡ ﹡流面只能反映接触面形态产状,而不能指示岩浆流动方向 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流面与流线的关系﹡ ﹡ 如果流面和流线能同等发育,且流线发育在流面之上,则可 以利用流面来判断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的形态和产状;还可以 利用流线来确定岩浆的相对流动方向﹡ ﹡ 流线在流面上既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侧伏的,甚至是直 立的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构造地质学(二) 侵入岩体原生破裂构造原生破裂构造——岩浆晚期冷凝阶段所形成的破裂 原生破裂构造包括六类:1. 横节理(Q节理)节理面垂直于流线,故其产状随流线产状变 化而变化横节理具张节理性质,裂面粗糙、断面较陡形 成于冷凝早期阶段,因此常被残余岩浆或后期热液物质充填 一般认为横节理是岩浆流动导致的水平拉伸作用所形成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构造地质学2. 纵节理(S节理)节理面平行于流线,故其产状也随流线产状变化而变化纵节理具张节理性质,裂面粗糙、断面较陡常发育在 侵入岩体的顶部流线比较平缓的部位其形成可能与侵入 岩体沿自身的长轴方向发生的拉张作用有关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3. 层节理(L节理)节理面平行于流面,产状比较平 缓。
常发育在侵入岩体的顶部,与 岩体顶部的接触面平行,可以概略 指示岩体顶部接触面的产状其形 成与侵入岩体垂直接触面方向上的 冷凝收缩作用有关,故层节理亦属 张节理常有各种岩脉充填其中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4. 斜节理(D节理)节理面斜交于流面和流线,常呈共轭的两组节理面较平整 光滑,并有擦痕发育常切割横节理、纵节理,因此斜节理形 成相对较晚斜节理多集中在侵入体顶部,其形成侵入岩体上 升挤压围岩作用产生的两组共轭剪裂面,进一步演化可以发育 成正断层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5. 边缘张节理发育在侵入岩体的边缘接触带,并延伸到围岩之中,节理面向岩体中心倾斜,多呈雁列状排列边缘张节理是由于向上流动的岩浆与已经冷凝的岩体之间出现差异的上下剪切作用,在边缘剪切应力场下,沿最大张应力作用面破裂而形成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6. 边缘逆断层与边缘张节理相似,也发育在侵入岩体的边缘接触带,也可延伸到围岩之中,节理面向岩体中心倾斜,呈叠瓦状排列边缘逆断层是由于向上流动的岩浆与已经冷凝的岩体之间出现差异的上下剪切作用,在边缘剪切应力场下,沿两组共轭剪切面中近水平一组最大剪应力作用面破裂而形成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原生破裂构造并不是所有侵入岩体或同一侵入岩体任何部位都普遍发育的,一般来说,岩体的边缘部位比中心部位更发育。
原生破裂构造发育的空间方位(产状),除受岩体形态和原生流动构造产状控制外,还受岩浆侵入时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形成后的后期构造的改造,也要改变其性质和产状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1. 喷出岩体流动构造 ⑴ 流纹构造 指由不同颜色的矿物或火山玻璃组成的微细 层状色带这种构造常出现在流纹岩中或其它粘度较大的酸 性、碱性岩中,在中性、 基性岩中很少见到流 纹构造(面)指示熔岩流 动面(流面)产状,但不 指示熔岩流动(流线)方 向流纹构造形成是上、 下层熔岩的差异流动作 用和上覆熔岩对其下流 动的熔岩产生的垂直于 流纹面的挤压作用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构造地质学⑵ 流面与流线 与侵入岩体一样,喷出岩体中也发育流动面状和流动线状构造喷出岩体中的流面由板状、片状矿物斑晶和火山灰流的晶屑定向排列组成喷出岩体中的流线由针状、柱状矿物及火山灰的岩屑的定向排列组成喷出岩体中的流线构造也可以指示熔岩的相对流动方向;流面构造则指示熔岩表面形态及产状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构造地质学⑶ 绳状构造 熔岩表面呈绳索状扭曲的构造常见于玄武岩流层面之上是炽 热塑性状态的熔岩的 上部表面薄壳受下部 熔浆流动影响而发生 的拖拉和卷曲。
绳状 构造所在的面代表熔 岩的顶面;弧形突出 的方向指示熔岩流动 的方向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4)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熔浆自火山通道向外流出时,随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其中所含气体逃逸、冷却后在岩石中留下的空洞——气孔构造;当这些气孔被次生矿物(如沸石、玉髓、碳酸盐矿物等)充填便形成杏仁构造气孔杏仁第八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的形态气孔和杏仁的形态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