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2254616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夏、商、周专制主义中央集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权制早期早期国家国家政治政治 制度制度 (奴隶制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封建制社会)秦秦清朝清朝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过渡时期过渡时期) )西周分封制1、含义:2、目的:3、对象:4、内容:5、概况:6、作用:7、瓦解:分土建邦,封土建国 加强有效的统治,拱卫王室;报 酬功臣 同姓王室贵族异姓功臣先代帝王后代 周武王将子弟和贵族分封于各地,并配以土地和人民,使 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权利与义务:诸侯享有世袭统治 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实行层层封授: 周天子诸侯卿

2、大夫士(1)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形成了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开发了边远地区,有利于传播周 文化,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文化基础。 (2)消极:权力尚未高度集中,导致诸侯割据。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分封制渐渐瓦解。鲁、齐、燕、卫、宋、晋 、定义:P7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维护政治联系。 、内容: 、结果: 、原则: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内容) 严格的大宗和小宗关系严格的等级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 不以长宗法制(1)积极: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形成尊祖敬 宗的风俗。宗法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强化王权,把“国”和“家

3、”紧密结合在一起 形成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 的特权和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 团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上,宗法制在政治制度 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两者互为表里关系。在社会上都 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同时,把“国”和“家”有效的结 合起来。()消极:任人唯亲,不能从根本上避免统治集团内 部争夺权力的斗争。、评价:分封制分封制 宗法制宗法制 内容内容特点特点作用作用 及影及影 响响把土地和人民授予 王族 功臣 贵族 按血缘划分宗族内按血缘划分宗族内 嫡庶嫡庶分配政治权力分配政治权力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享受权力享受权力( (世袭统治世袭统治

4、) ) 履行履行( (贡赋力役贡赋力役) )义务义务扩大统治区域,巩固 王权 王室衰微诸侯分裂保证贵族保证贵族垄断垄断政政 治,统治集团内治,统治集团内 稳定和团结。稳定和团结。( (封封 建社会继续传承建社会继续传承) )联系联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 1、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的特点?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 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 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 性和随意性。指中央与地

5、方权力分配中,全国 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 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 央。秦行政机构示意图秦行政机构示意图中央中央地方地方太尉太尉丞丞相相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九卿九卿皇帝皇帝郡(郡守 )县(县令)乡里自秦以后集权内部存自秦以后集权内部存 在哪两对矛盾?其发展在哪两对矛盾?其发展 的总体趋势如是什么?的总体趋势如是什么?共同回忆!夏商周夏商周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秦朝秦朝 :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度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三公九卿 郡县制郡县制两汉两汉 :中央:内、外朝制内、外朝制 地方:郡、国制郡、国制(刺史)(刺史) 隋唐隋唐 :中

6、央:三省六部三省六部 地方:隋隋:州、县:州、县 唐唐:道、州、县:道、州、县元元 :地方:行省、路行省、路、府、州、县府、州、县中央:一省二院一省二院( (中书省中书省、枢密院、枢密院、宣政院宣政院) )宋宋 :中央:二府三司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枢密院)(中书门下、枢密院) 地方:路、州、县路、州、县明: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省、府、县省、府、县) ) 清清 :设立军机处设立军机处( (省、道、府、县省、道、府、县) )地方分权地方分权集中集中中央集权中央集权集中集中皇帝皇帝两大矛盾之间权力调整两大矛盾之间权力调整地方权力地方权力中央权力中央权力皇皇 权权相相

7、 权权秦秦汉汉北宋北宋元元皇帝削相权与将权,强化君权。皇帝削相权与将权,强化君权。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隋唐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公九卿)(三公九卿)(中、外朝制)(中、外朝制)( (三省体制三省体制)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二府三司”) (一省二院)(一省二院) 秦朝秦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以丞相为首的三公 汉朝汉朝中朝中朝 外朝外朝 隋唐隋唐-三省六部制,分散相三省六部制,分散相 权权 明朝明朝-废宰相废宰相, ,设内阁设内阁 清朝清朝-军机处军机处皇权皇权君权与相权的演变宋朝:集体辅政制度地方制度 沿革秦汉:郡、县(后为:州、郡、县) 唐代:道

8、、州、县 宋代:路、州、县 元代:行省、路、府、州、县明代: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县 清代:省、道、府、县规律:唐之前有郡,元之后有省演变特点: 地方行政制度由低级向高级不断 演化发展(分封-郡县-行省)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日 益削弱(趋势)地方制度演变 分封制郡县县制行省制时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央政府的 关系诸侯具有一定 的独立性,封 位世袭直属中央,官 员由皇帝任免 调动,不得世 袭只是中书书省的 派出机构,其 行政长长官行使 权权力受到中央 的节节制。 影响地方容易出现 割据,破坏国 家统一和社会 稳定。地方服从中央 ,利于中央集 权的加强与前同。相同点古代重要的地

9、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为了巩 固统统治,对对后世都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吏吏户户礼礼兵兵刑刑工工皇帝皇帝中中 书书尚尚 书书门门 下下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1 1、这是哪朝、这是哪朝 的中央政治制的中央政治制 度?度?原因:原因:1 1)历史原因:)历史原因:历史上的宰相历史上的宰相“ “专权专权 乱政乱政” ”、妨碍皇帝行使权力。、妨碍皇帝行使权力。 2 2)现实原因:)现实原因: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矛盾,但导致丛杂的政务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矛盾,但导致丛杂

10、的政务 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时间:时间:明成祖明成祖 性质:性质: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 理机构。理机构。特点特点: :咨询机构,不能制约皇权。咨询机构,不能制约皇权。评价:评价:标志着专制皇权的加强。标志着专制皇权的加强。职权范职权范 围不明朗,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围不明朗,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受司受司 礼监的牵制,是明代后期政治黑暗的重要原礼监的牵制,是明代后期政治黑暗的重要原 因。因。时间,原 因,职能, 特点,作 用时间:时间:雍正年间。雍正年间。直接原因: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 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11、根本目的:根本目的:加强皇权;加强皇权; 职权: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说明:说明:军机处不是军机处不是“ “决策决策” ”机构,机构, 它只是将皇帝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它只是将皇帝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 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结果:结果:军机大臣只秉承皇帝旨军机大臣只秉承皇帝旨 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 皇帝手中。皇帝手中。特点:特点:作用:作用: 简、速、密;简、速、密;政策决策的封闭性;政策决策的封闭性;a a、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精简了行政办事手续,提高了工 作效率;作效率;b b、

12、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一)监察体制中央:御史大夫郡:监御史(2)西汉:地方:设十三州刺史(汉武帝)中央: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3)汉代以后: (隋唐及元代)御史台(宋)通判、提点刑狱司(明)都察院、厂卫特务机构逐步健全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和选官制度(1)秦朝:2、沿革1、目的: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监察(二)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时间时间选选官制度特点局限西周至 春秋官职 世袭被限定在 贵族范围秦汉从社会基 层选用设立中 正官成为士族把 持政权工具隋唐以来择优录取 仕途开放八股

13、取士 束缚思想以官举士 权操于上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 正制科举制魏晋南 北朝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 、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防止分裂割 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特务统治的腐败、人 民处境的恶化等方面起着消极作用。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在封建社会前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 是主要方面,后期其消极因素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妨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严重阻碍 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 原因之一。问题研

14、讨1: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国体和政体,官僚 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无不与此有着密切 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 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 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 的权力和君主个人的权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建立、完善、改革与发展均围绕君主专制和中央集 权这两大主题来展开。) P21问题研讨2:为什么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 治制度的重要特点?谭嗣同曾说过,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何谓秦政?就是 秦朝所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此后,中国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

15、 理,以至文化教育,无不与此制度有着密切关系。中央集权 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式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 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 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力和君主个人权威。P21问题研讨3: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轨迹。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两大基 本矛盾:(1)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如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末年的军阀 混战,西晋的八王之乱,唐代的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的割据混战等。(2 )中央内部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条件下,权利高 度集中,位于权力顶峰的皇权自然成为各方面争夺的焦点,宗室贵戚, 宦官朝臣这些处于权利中心的人,在正常情况下是维护皇权的力量,特 定条件容易转化成威胁皇权的力量,历史上多次出现宦官专权,外戚干 政,宗室内乱,宫廷政变和宰相弄权就是证明。在这些条件中,皇权与 相权的矛盾最为突出。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大致轨迹是:中央权 力加强,地方权力缩小,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