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群体行为基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247906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部分:群体行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第四部分:群体行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第四部分:群体行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第四部分:群体行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第四部分:群体行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部分:群体行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部分:群体行为基础(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群体心理学习目标掌握群体的概念和类型了解群体的结构掌握群体的行为特征了解群体的发展阶段在非洲的草原上如果见到羚羊在奔逃,那一 定是狮子来了;如果见到狮子在躲避,那就是象群 发怒了;如果见到成百上千的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 的壮观景象,那是什么来了呢? 是蚂蚁军团来了! 一、群体的概念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 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 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1、心理上的认知性。 2、行为上的联系性。 3、利益的依存性。 4、目标的共同性。 5、结合的组织性。第一节 群体及群体功能 二、群体的分类(1)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

2、究和分析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群体。 指实际存在的群体,这类群体成员之间有实际的直接或间接联系。假设群体实际群体(2)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凡是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间的、面对面的接触和联系的群体,就是小型群体。 指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通过群体的目标、各层组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的群体。小型群体大型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即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以个 人之间的好感、喜爱或共同兴趣为基础而构成的群 体。(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命令型群体 任务型群体利益型群体 友谊型群体这种群体的标准、目标和规范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成为人们要努力达到的标准

3、。实属群体是个体实际归属的群体 。 (4)实属群体(Membership group ) 和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参照群体实属群体 三、个体加入群体的原因安全减少“独来独往”的不安全感,对威胁抵抗力 增强 身份成为人们认为很重要群体的一员,可以获得 赞誉和肯定 社会需求可以实现社会需求自尊群体可以让人产生自我价值观权力通过群体行为可以轻易完成个体无法完成的 工作 目标达成某些任务的达成需要群策群力才行四、群体发展的阶段前 阶 段形 成震 荡规范化执行 任务中 止1.五阶段模型注意: 各阶段不一定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五阶段模型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分析群体 内部作用变化的分析方法,

4、而不是一个用 来对照现实群体发展的严格工具2.间断平衡模型 n(1)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 n(2)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以惯性运行; n(3)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 n(4)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以惯性进行; n(5)群体召开最后一次会议,活动速度明显加快。低高A( A+B )/2B阶段1第一次会议飞越阶段2结束 工 作 绩 效五、群体的结构(静态研究) 角色 规范 规模 构成 地位(一)群体角色角色:人在某种社会情 境中的一系列典型的行为特 征。 人们扮演多重角色 人们从周遭的刺激学习 角色 当情景需要时,人们可 以迅速改变

5、角色 在不同角色之间,人们 体验到角色冲突群体角色的类型: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维护角色 人们在不同群体中扮演不同角色时,一般 会经历以下阶段:角色期待角色知觉角色扮演角色冲突人们如何看你?你如何看待自己?受到主客观条件制约津巴多监狱实验n用每天15美元雇用24名学生; “看守”与“ 罪犯” ;几天以后,看守的权威建立 n语录: “我觉得不可思议,我让他们互相喊对方的 名字,还让他们用手去擦洗厕所,我真的把“ 罪犯”看成是畜生,而且我一直在想,我必须 看住他们,以免他们做坏事 n个体非常容易进入一种新角色,如果有 相应的外部条件保障。群体规范:群体成 员共同遵守和遵循的指 导行为的规则。(二)群

6、体规范 霍桑实验就你逞能,大家都是隔天生蛋, 你为什么天天生蛋?群体规范的类型(1)正式规范:由组织明文规定的员工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如企业的岗位规范、操作规程等。 (2)非正式规范:不是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是员工在工作与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同一屋檐下群体规范的功能 (1)群体维持功能。 (2)行为预测功能。 (3)评价准则功能。 (4)约束和行为矫正功能。(三)群体规模与工作效率n群体规模应视群体 任务性质而定,任 何群体都有上下限 。 n当人数到达一个度 时,效率最高,而 超过这个度,效率 会急剧下降。上限,下限?奇数,偶数?人数人均效率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之间的关系n群体规模与生产

7、率的关系图示(1)应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确定群体人数的下限,这个下限应保证能一般地完成工作任务。 (2)应确定群体规模的最适当人数,这个人数能保证群体的工作效率达到最佳程度。 (3)群体规模的上限应确定在这样的人数上,如果超过了这个人数,群体的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确定群体规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四)群体结构群体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 。同质(homogeneous)群体指群体成员在能 力、性格、年龄、知识等各方面都比较接近 ; 异质(heterogeneous)群体指在上述各方 面都迥然不同。结构同质性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当工作比较单纯时,当完成一项工作需大家密切配合;如果一个工作群体成员从事连锁

8、性的工作,则同质群体较好。 完成复杂的工作,当做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凡需要有创造性的工作,异质结构的群体会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一般来说,工作组织的基层群体应为同质结构,各类组织领导班子应为异质结构。 地位是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社会职位或等 级。(五)地位哪些因素决定地位?掌控控制他人的权力有能力实现群体目标个人特征和地位有关的问题: 地位不符 当个体的行为和他在群体中的地位想悖时就会产生地位不符。 地位失调 如果群体成员对某人的地位有分歧看法,就会产生地位失调。 地位和规范地位对规范的力量和从众的压力产生影响。地位和文化地位的重要程度在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第二节 群体行为特征群体动力学

9、(Group Dynamics) 群体动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过程。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开创了群体动力学, 他认为群体行为不是各个成员个体行为之和,成员间存在 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际活动。1.从众行为(conformity) 阿希实验研究者:Solomon E. Asch 实验材料实验场景1实验场景2:居中者就是那个倒霉的真被试实验结果(l)大约 14到 13由被试者保持了独 立性,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2)大约有15的被试者在12次回答中有 9次从众,占75%。(3)所有被试者平均从众行为的比例为35 。n从众:群体成员在团体中因受到团体的影响 和压力,使其在知觉

10、、判断及行为上倾向于与群 体中多数人行为保持一致的现象。 n从众的表现形式: 表面从众,内心也接受; 表面从众,内也却拒绝; 表面不从众,内心却接受; 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人们为什么会从众?从众的原因:渴望获得正确的信息被喜欢和接受减缓群体压力影响因素情景因素: 情景的明朗程度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 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群体的人际关系 群体惩罚 个人因素:性别因素智力因素 自信心 自尊心 社会赞许需要 情绪稳定性 个人的服从性和易受暗示性 个体已有的经验从众行为的二重性: 积极作用:帮助管理者实现目标、实现个人心理平衡 、维护组织正常运转 消极作用:造成惰性、决策错误、造成损失破坏风气协同效应

11、(Synergy)本为自然科学的术语,指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作用之后的 效果,不同于各种物质单独效果的 总和。同样,群体之力,不同于个 体力之和。 1+1 ?2.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社会助长指个体在他人在场的情况下 绩效改变的现象。 社会抑制理论解释:驱力理论评价领悟分心冲突3. 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群体规模越大,每个人付出的努力相对越小。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人时更努力。原因:1、共同群体掩盖了个人活动的价值; 2、群体责任的扩散。明确个人的贡献 按劳计酬 用惩罚来威胁 增加任务的重要性和趣味消除社会惰化的途径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

12、成员对群体的向 心力,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由此构成的 使成员固守在群体内的内聚力量。4.群体凝聚力 人际凝聚力任务凝聚力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群体凝聚力成员相 似性群体的 绩效性别构 成群体规 模大小 群体的领 导方式 群体的 地位 群体 受到外 部威胁 成员的个 性特征 凝聚力的作用 提升成员满意感 沟通更顺畅 影响生产率 容易形成群体意识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高内聚力积极诱导低内聚力积极诱导低内聚力消极诱导高内聚力消极诱导对照组工作时间生产率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 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内聚力,不一 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 导,才能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5、群体决策(

13、group decision making) 群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 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 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 过程。其中,参与决策的人 组成了决策群体。 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差异比较1 决策方 式个人决策群体决策速度快慢准确 性较差较好创造 性较高,适用于工作结构不明 确,需要创新的工作较低,适用于工作结构明 确,有固定程序的工作效率取决于决策任务的复杂程度 ,通常费时少,但代价高从长远看,效率高于个人决 策,虽费时多,但代价低风险 性视个人个性、经历而异极端性偏移执行 情况较差较好1 张克昕、张凤林等主编,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航空工业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197页。缺点

14、: 浪费时间 从众压力 少数人控制 责任不清优点: 信息全面、完整 多方面提出可能的方案 提高对最终决策的认同感 增加决策的合法性群体决策中的典型现象群体思维(groupthink) 指决策群体在一定 条件下易于出现的一种群 体行为,人们会倾向于寻 求一致意见,是一种心理 性症状,能使决策群体在 不自知状况下做出愚蠢决 策,导致消极的乃至灾难 性的后果。 产生的条件: 很高的从众压力 领袖威望很高 执着于所偏爱的既定方案 感知严重威胁而局势紧急 克服群体思维的方法: (1)群体领导应要求参加决策的人尽可能清晰和合乎逻辑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听取和考虑其他人对自己意见的看法,欢迎不同意见。 (

15、2)先把问题告诉大家,让大家独立思考和提出看法,可以采 取匿名或书面的方式提意见。 (3)群体决策时,先以小组讨论,充分酝酿,然后把不同意见 提交大组。 (4)讨论初期,领导应避免表现出对某种方案的偏爱。 (5)群体领导可指派一名成员扮演“吹毛求疵”角色参加会议 。 冒险转移(risky shift)指在群体在做决策 时比个体更具冒险性 的现象。 原因: 风险分摊 领袖影响 文化放大 群体决策方法 n头脑风暴法n名义群体法n德尔菲法(1)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 它是为克服群体压 力抑制不同意见而设计 的,旨在营造一种鼓励 大家畅所欲言的氛围, 不论有人提出看来多么 可笑的意见

16、,在没有逐 一讨论之前,不得批评 或嘲笑。 (2)名义群体法指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 人际沟通加以限制,但群体成员是独 立思考的。象召开传统会议一样,群 体成员都出席会议,但群体成员首先 进行个体决策。(3)德尔斐法 (专家群体决策) 选择各个方面的专家 分别寄发问卷专家匿名作答后寄回归纳意见反馈结果群体决策练习:迷失森林 你是一名飞行员,但你驾驶的飞机在飞 越非洲丛林上空时飞机突然失事,这时你 必须跳伞。与你们一起落在非洲丛林中有 15样物品,这时你们必须为生存作出一些 决定。 下面给出了件剩余的完好物,你的工作是为小组 到达会合点挑选装备。请按其重要性程度在后面标出数字 ,最重要的为第,依此类推,排到第。铝盆罐装喷雾杀虫剂装有水的水壶指南针急救箱大刀蚊帐盒状香烟左轮手枪一袋椰子探险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