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2229653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58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课文导入月亮,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你知道下列著名诗人描写月亮或月色的名句吗?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古朗月行李白134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重难点解析5课文小结26布置作业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重点: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作者寄托在文中的幽微情思,正确理解“闲人”二字。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死后谥“文忠公”。 u 作者简介整体感知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后,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u 写作背景u

3、文章结构记 承 天 寺 夜 游叙事 夜游原因: 夜色入户,欣然起行写景 月光:月如积水,竹柏影如藻荇感慨闲人闲置不用,抑郁无奈闲情雅致,旷达乐观u 字音字形遂寝藻荇吾zo xngsuqnwu 文言字词欣然起行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盖竹柏影也高兴、快乐的样子。起来走到户外。考虑,想到。大概是。u 一词多义(1)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2)欲:解衣欲睡( )吾欲辱之( )动词,寻找副词,不久副词,将要动词,想要(3)与:相与步于中庭( )似与游者相乐( )动词,一同,共同。介词,跟(4)遂:遂至承天寺( )遂迷,不复得路( )连词,于是,就副词,终于(1)念无与为乐者古义:今义:(2)但少闲

4、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今义:u 古今异义考虑,想到想念,思念只是转折连词研读课文 u 自主探究1.作者出门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u 合作探究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赏月的欣喜,作者通过赏月排遣寂寥苦楚知音稀少的遗憾“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心有灵犀的惊喜漫步的悠闲 2.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月夜景物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 ,竹柏影如藻、荇交横。3.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投影的清丽淡雅。4.能否把“如”、“盖也”去掉?为什么?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盖也” 给人恍然

5、大悟之感,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这几话句中哪两个字是点睛之笔?“闲人” (2)上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闲”?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月光如积水空明,竹柏影如藻荇交横。夜来无事,解衣欲睡。 闲 情 雅 致担任闲职,不得已而闲“闲人”,即清闲的人。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也包含了作者遭贬谪的悲凉和人生的感慨。所以,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6.如何理解“闲人”二字?重难点解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喻庭院中月色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喻月下

6、美丽的竹柏倒影;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月情景交融写月而无月你喜欢文中写景的句子吗?如果喜欢说说理由。侧面烘托 动静相衬妙清澈透亮比喻手法的运用闲 人在我们身边有许多闲人,文章中的闲人与他们一样吗?有闲情雅致不得意的郁闷自得自得自我安慰自我安慰课文小结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布置作业退出月总是文人墨客的爱物,咏月文章数不胜数。课文作者寝而见月,见月而起,起而寻友,寻友赏月,以水喻月,最后写出了在空明的月色中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啊,“何夜无月”。请以“月”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