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 (5)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2229402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5.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 (5)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 (5)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 (5)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 (5)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 (5)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 (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白杨礼赞》 (5)(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习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白杨树的象 征意义。 2、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学习散文状物抒 情的写法。 3、学习共产党所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正 直、质朴、紧密团结、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 和革命品质。 关于茅盾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年月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 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 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 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 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茅盾是我 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 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任 文化部长,还担任过作家协会主席、全 国文联名誉

2、主席等职务。 茅盾一生写 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子夜、 蚀、虹、春蚕、林家铺 子、霜叶红似二月花等。(2分钟阅读、记录)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线索:从表达方式上来看 从在文中结构上起的作用来看 从句式上来看 怎样理解“普通”和“不”“平凡”? 矛盾吗? “普通”的是什么?“不平凡”的又是什么?作者“赞美白杨树”的原因是什么?(抒情)(线索作用)(肯定判断句与否定判断句)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 杨树吗?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 的语句。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 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 消极抗日、

3、积极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 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 ,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 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 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 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 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 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 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 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象征手法白杨树赞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 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 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 点,可以借助读

4、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 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 ,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 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 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 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例如本文作者把对北方农 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 上。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 抒情的象征手法。 大毡子 主宰 倦怠 婆娑潜滋暗长 旁逸斜出 无边无垠恹恹欲睡 坦荡如砥 秀颀虬枝 纵横决荡 妙手偶得zhn zi di suy ynyn d qqi 当堂训练仿写抒情句:当你在茫茫的竹林(深 林

5、,雪原,高原)走过,难道 难道难道难道.结合注解介绍作品写作的 时代背景,明白文章礼赞的实 际对象和为什么不直接说的原 因。 .提问“礼赞”和“赞”有什么 区别。 布置作业1 抄写生字和常用词语。2 熟读并背诵第七段课 文。 1.找出写白杨树的段落。说说这几段是写 什么的?明确:56段是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 质。78段是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 用“圈点法”画出有关描绘白杨树外部 形态和内在气质的重 要词语。由这些词 语你联想到什么? 第三部分(5、6):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正直质朴内在气质外部形态总的形象干枝叶皮力争上游 笔直 绝无旁枝 笔直 紧紧靠拢片片向上光滑淡青色

6、团结进取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小结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 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 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自然段,再 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朗读第自然段,讨论: ()本段可分几个层次?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 的“伟丈夫”(要求学生划出重点 词语)?采用什 么手法? 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式暂退一步:白杨“没有 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 旋的虬枝”。由于审 美观点不同,承认白杨“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这是抑。接着, 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性色彩强 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 、“温 和”、“坚强不

7、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 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这是 第一层次。 用烘托、对比手法赞美了白杨 树。 ()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 深的? 第二层,作者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 ,连用四个反问句, 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并深化, 发人深 思。第一句 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 得它 是什么呢?后 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 联 想到”、“不更远一 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 性 格出发,点明白杨“至

8、 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 杨树“ 傲然挺立”的形象出 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 白杨树 的“靠紧团结,力求上 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 军民和 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朗读第自然段,思考讨论: 这段赞美白杨树和第、自然段有什么不同?作者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 它们的相似之处:一 是“极普通,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用一递进关系的复句阐述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 在这段文字里,作者改用肯定的句式,正面论述,更加鲜明地强调白杨的 象征意义。 1.刚才我们

9、讨论的都是写白杨树的,但文章的第二段似乎不是 写白杨树的,这一段写什么呢?它与白杨树有关系吗?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西北高原的?作者为什么要着 意描写黄土高原? 3作者最后为什么又写楠木,目的何在? 明确:这一段是描绘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它是白杨树的生长环境。1、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衬托(正衬、反衬)它坚强不屈的品格 和傲然挺立的形象。2、暗写华北抗日战场,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明确:作者先从三个方面来描绘:色彩“黄绿错综”;幅员“无边 无垠”;地势“坦荡如砥”。作者之所以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是为了给白 杨树的出现设好背景,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描写黄

10、土高原 有烘托白杨树的作用。 明确:讲解:茅盾同志回答说:“贵族化的楠 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 是这样想 的。” 结尾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 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 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 斥责“积极,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 ,呼应篇首。 北方的 农民哨兵抗日精 神和意志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坚强不屈 傲然挺立靠紧团结 力求上进象征意义本课小结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第1、4、6、8分 别对白杨树的“不平凡”尽情歌颂,句式结构相似,意 义步步深入。“不平凡”三个字反复出现,强烈抒发了 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得十 分突出。“神”是作者“礼赞”白杨的根本。“形”是作者 工笔细描的白杨树外貌,是作者笔下的白杨树赖以生 存的“景”黄土高原,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 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结合,白杨树的形象 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们面前。 思考下列形象可以象征什么?梅花蜡烛太阳翠竹鹰荷花孔雀热水瓶楠木 落叶当堂训练写作你喜欢的树是哪一种,你有没有从这种树的身上 想到我们人类中某一种人的某些品质?请以 _礼赞为题,运用“托物言志”的手 法写一篇作文,不少于4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