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培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216516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C小组活动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QC小组活动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QC小组活动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QC小组活动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QC小组活动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C小组活动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小组活动培训(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C小组活动中需注意的问题一、课题的选择:1、围绕分公司经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 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为目的,均可做为小组活动的课题。但已纳入公司技 改、科研、劳动竞赛、五小成果的项目,不得作为QC小 组活动的内容。 2、小组活动课题不宜过大,以选择本小组能够解决的 问题为宜。 3、课题的活动周期不宜过长,应限制在10个月内为宜 ,其中应安排至少2个月以上的验证期。一、课题的选择:4、课题应具体、清楚,不应模糊、抽象,如“优 化*系统性能”、“提高*安全程度”,对于“性能” 、“程度”的衡量没有确定的标准。同时要注意有些 课题虽然从字面上看很具体,但在

2、理解上却存在 含糊、差异,如“降低*故障率”、“提高*使用寿 命”等,对于“故障率”、“使用寿命”等基本指标要确 定科学合理的统计标准、统计周期、计算依据、 计算公式等,且自始至终应该统一。一、课题的选择:5、选题理由文字内容不要过多,只对课题本身 能起到说明就可以了(如说明为什么要解决这个 问题、问题的背景是什么、到目前为止问题的情 况是怎样的等),能够用数据说明的要使用数据 说明。如:降低故障率、提高合格率等方面的课 题,在选题时应该对目前数据做出说明(来源、 分类分析、结论等),与有关标准、上级要求对 比,说明差距。一、课题的选择:6、在选择课题时对现状要做一定的调查和分析 ,并要注意以

3、下问题:一是要找出存在的主要问 题;二是要为目标的设定提供必要的依据;三是 数据收集要客观,不能仅收集对开展活动有利的 数据;四是收集数据的时间要有约束,要收集最 近时间的数据才能反映现状;五是所收集数据要 注明来源,真实可信;六是建议多使用图表,如 调查表、排列图、折线图、饼分图、雷达图等。一、课题的选择:7、目标值的设定:一是要注意目标要明确;二 是要说明目标设定的依据,要进行目标的可行性 分析,尤其对于指令性课题的目标可行性分析非 常重要,不是简单的领导支持,资金充足,小组 成员有能力等。其分析的方法类似于现状调查, 可以针对自身的历史数据、现状数据、行业水平 、未来技术发展等进行对比分

4、析产生结论。二、原因分析1、要针对现状调查中找出的主要问题而展开原因分析 ,而不是针对课题本身; 2、分析原因要全面,要从各个方面把有影响的原因都 找出来,尽量避免遗漏。分析的角度(或影响方面)可 从“5M1E”(人、机、料、法、环、测)展开,也可根据 问题的性质,从影响它的各个系统展开分析。对于问题 的各个方面也存在对问题的产生不具有影响或影响很轻 微的方面,对此可不进行展开性分析,但应对此做出简 单说明;二、原因分析3、原因分析要彻底,一定要分析到末端因素,就是要 展开分析到可直接采取对策的具体因素为止,否则很难 保证对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典型的一些如:“XX方 法不当”,“XX不合理

5、”、“ XX环境差”、“人员素质差”等。 针对这些因素,应该进一步分析,找到产生这些现象的 实质性的、具体的原因。如对于“方法”的问题,应分析是 标准的问题还是操作的问题,若是操作的问题,要进一 步分析造成操作不当是由于操作者责任心不够还是培训 不到位等,至此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二、原因分析4、要正确、恰当地运用分析工具。分析原因常用的 方法有因果图、系统图、关联图,它们常与头脑风暴 法结合使用。这三种分析用图的特点如下,应根据问 题的特点区别使用:名称适用场合原因之间的关系展开层次因果图针对单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原因之间没有交叉影响一般不超过 四层系统图针对单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原因之间没有

6、交叉影响没有限制关联图对单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原因之间有交叉影响没有限制对两个以上问题一起进行原因分析部分原因把两个以上的问题纠缠在一起。分析原因使用的工具 表一三、要因确认 1、要将原因分析中得出的全部末端因素都收集起来,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要从末端因素中选取; 2、将末端因素中可能存在的不可抗拒的因素(指小组 甚至企业都无法采取对策的因素)剔除出去,不作为确 定主要原因的对象; 3、对于末端因素须逐一确认(确认就是要找到该因素 影响该问题的证据),因素对问题有重要影响,则确认 为主要原因,影响不大则予以排除。在要因确认中要避 免过于偏重主观判断,要对原因进行针对性分析。不能 只对自认为比较重

7、要的原因进行确认,也不能以是否容 易解决来确认;三、要因确认 4、常用的要因确认的方法有现场验证、现场测量、调 查分析等,要避免仅从理论上说明该因素对问题会产生 影响或通过小组成员举手表决、评分等类似方法来确认 要因; 5、可进行文字性描述也可设计使用要因确认表或其它 调查分析用表,常用的要因确认表如表二:要因确认表 表二序号末端因素确认方法确认情况结论负责成员四、制定对策 1、要针对所确认的每一条主要原因制定对策,而不是 从开展课题的需要出发来制定对策; 2、制定对策通常可分三个步骤。一是提出对策,要充 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智慧,从各个角度提出改进的想法, 将可以解决该主要原因的所有对策都提出来

8、,对策提得 越具体越好;二是研究、确定要采取的对策,通过分析 所提出的每个对策的有效性、可实施性等来确定要采取 的对策;三是制定对策表;四、制定对策 3、对策表是整个改进措施的计划,是下一步实施对策的依据, 要做到对策清楚、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即在对策表中要明确 “5M1H”六个方面(5M为对策、目标、负责人、地点、时间1H为措 施),见表三:对策表 表三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地点时间负责人措施是对策的具体化,两者不可混淆和合并。目标是针对所采取 的每一项对策所要达到的效果来制定,并要与小组活动课题的目 标一致(不是相同),目标要具有可检查、可测量性,能量化的 一定要量化。例“提高员工责任心”,

9、“规范管理”等目标值的设定, 这类目标在措施实施后无法进行检查,再如“提高*合格率”,应 具体说明合格率现状是多少,活动后达到多少。五、对策实施 1、应对对策所确定的每一项具体措施按计划予以实施,组长应 定期检查实施的进程; 2、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对策无法实施或达不到效果,可以修改对 策,再按新对策实施; 3、每条对策实施后均应再次收集数据,与对策表中所定的目标 比较,以检查对策是否已彻底实施并达到了要求。 4、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好活动记录,把每一条对策的具体实施时 间、参加人员、活动地点与具体做法,遇到的问题及克服的办法以 及所产生的费用等都要加以记录,以便为整理成果报告提供依据; 一个好的对策

10、实施过程即是用简洁的文字,说明什么时间,由哪些 人负责针对要因做了哪些改进,改进后达到什么效果,并配上实施 过程图片、改进前效果及改进后效果对比图片即可。六、效果检查 1、效果检查即是在所有对策都实施完成后,即所有的 主要原因都得到了解决或改进,在按新的情况进行生产和 工作中,收集数据,用以检查所取得的成果; 2、把对策实施后的数据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和小组制 定的目标进行比较,如果达到了小组制定的目标,说明问 题已得到解决,即可进入下一步骤,巩固取得的成果,防 止问题的再发生。若未达到目标,说明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可能是主要原因没有找到,也可能是对策制定的不妥, 则应再次回到原因分析步骤,进行

11、再一次的PDCA小循环 (即大环套小环);六、效果检查 3、计算活动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要注意在计算经济效 益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夸大。一般计算时间不超过活 动期,从中减去本课题活动中的耗费,所得到的才是QC 小组本次活动课题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4、活动效果对比提倡多使用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 、雷达图等。七、制定巩固措施 1、把对策表中通过实施已证明有效的措施(如变更的 工作方法、操作标准,变更的有关参数、图纸、规章制度 等)初步纳入有关文件或标准,报有关部门批准。至少要 纳入班组作业指导书、班组管理办法。 2、在取得效果后的巩固期内要做好记录,进行统计, 用数据说明成果的巩固状况。八、

12、总结及今后打算 1、要通过总结说明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除解 决了本课题外,还解决了哪些相关的问题,还需 要抓住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2、总结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有什么体会等等; 3、要总结通过小组活动所取得的无形成果,可 从意识、能力、协作精神的提高等方面予以总结 ; 4、提出下一次活动小组要解决的问题。九、与小组活动有关的记录 1.与小组活动有关的记录包括:小组活动过程中作为所需数据信息 来源的原始生产记录,各类数据信息(包括现状分析、对策实施、 效果检查等各过程)的调查表、统计表、分析图表,小组开展活动 各过程的记录(包括小组会议记录、对策实施记录、效果检查记录 、巩固措

13、施及标准化的记录等)。 2.各数据链(即原始数据-调查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应真实、完整 、统一、具可追溯性。 3.调查表应注明原始数据的来源、调查时间、调查人及数据信息的 详细情况。 4.活动使用的各种统计表、分析图表应注明制作时间、制作人、数 据来源等。十、小组活动会议记录1.小组活动每月至少两次 2.小组成立时的首次会议中除反映小组成立、组成人员 概况、各成员分工、课题等方面的内容外,建议对小组活 动的要求确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如多少次不参加活动即从 小组中除名、按要求完成安排的工作等方面),并在每次 活动时对成员参加活动情况予以考勤(附考勤表)并按小 组活动管理办法考核; 3.小组确定课题

14、及目标值的活动记录应在小组注册前完 成; 4.小组开展活动前建议对小组整个活动周期的活动情况 做出计划安排并按计划实施(附活动计划横道图,计划和 实际完成可在同一张图上标注);十、小组活动会议记录5.每次小组活动应有主题并按主题展开讨论和分析, 活动之后应有结论或下一阶段活动工作的具体安排(安 排应是具体的-具体的工作、具体的人、具体的时间, 对成员工作的安排应考虑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在下 一次小组活动中应针对上一次活动的计划和安排确定活 动的主题并落实所安排的各项工作; 6.反映小组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的证据(如料单 、发票等)应予以保留。十、小组活动会议记录7.小组活动记录应对小组各成

15、员的发言尽可能详细记录(一方 面体现真实性,另一方面反映小组成员对小组所做的贡献),而 不是总结性的、报告式的记录(有些小组活动记录自始至终没有 反映一个成员的发言,只是对课题或活动的总体描述,接近于成 果报告),各成员对自己在小组的分工以及在小组活动中所提的 建议和完成的工作、小组课题的进展情况也应记忆和了解(在现 场审核中存在一些小组成员对有关小组课题、个人的工作等一无 所知)。小组记录中要充分体现出组长发挥的作用,要体现小组 成员的全体参与(尤其在应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原因分析及制定对 策措施时,一定要使全体成员都发表意见)。十一、关于成果报告1.成果报告是对小组整个活动情况及活动成果的总体

16、 概括和总结,在小组成果的总结中即要注重有形成果, 也要注重无形成果。 2.成果报告应建立在小组活动记录的基础上,可以从 中提炼、总结和升华,但不可无中生有。 3.成果报告一定要按活动程序进行总结,要将活动中 所做的重要工作、克服的困难、能够反映小组特色及闪 光点的内容总结在报告中,以便于交流和取得较好的发 表效果。十一、关于成果报告4.整理成果报告的一般步骤: 小组长召集全体成员开会,认真回顾课题活动的 全过程,总结分析活动的经验教训,确定整理成 果报告的分工(包括谁执笔、谁收集资料、初稿 完成和讨论的时间等; 按照安排调查数据信息和分析; 执笔人根据调查分析的数据完成成果报告初稿; 小组集体讨论初稿,修改后定稿。十一、关于成果报告5.成果报告要以图、表、数据为主,配以少量的文字 说明来表达,尽量做到标题化、图表化、数据化,以使 成果报告清晰、醒目,要避免用专业性太强的词汇进行 长篇描述。 6.在成果报告的前面,可简要介绍小组的组成情况, 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