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定梁结构内力计算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2193824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定梁结构内力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静定梁结构内力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静定梁结构内力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静定梁结构内力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静定梁结构内力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定梁结构内力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定梁结构内力计算(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梁和刚架静定结构内力计算1概述一、静定结构内力计算目的1. 解决静定结构强度校核问题。2.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的必要基础。3. 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必要基础。二、静定结构的特点1. 几何组成:无多余约束2. 受力分析:只需平衡条件 三、内力计算方法步骤(一)支反力计算(二)求指定截面内力 1. 基本方法:截、取、力、平2. 内力类型:弯矩M、剪力Q、轴力N3. 内力表示方法方法:双脚标表示4. 正、负号约定:约定M的纵坐标(竖距)画受拉纤维一侧;Q、N同前5. 算式弯距=截面一边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代数和剪力=截面一边所有外力沿截面切线方向投影代数和轴力=截面一边所有外力沿截面法线方向投影代数

2、和(三)画内力图1. 描点法:列方程,根据方程描点作图2. 利用微分关系作图3. 叠加法作图四、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关系五、常用的简单荷载作用下的弯距图1. 独立体的概念独立体:能应用自身的平衡条件求出作用自身的所有未知力者。(1)承受一般力系:未知力不多于三个 (2)对承受汇交力系者:未知力不多于两个2 静定结构支座反力的分析方法一、选择适当的研究对象半独立体:能应用自身的平衡条件,求出作用自身的部分未知力者。对承受一般力系者:未知力虽多于三个 (1)除一个未知力外,其余的未知力平行 (2)除一个未知力外,其余的未知力汇交2. 半独立体的概念3. 研究对象选择原则优先选择独立体、半独立体;再

3、依次研究新出现的独立体,半独立体。二、关于平衡方程形式的选择问题1. 思考方法排除法:把其余力排除于平衡方程之外。2. 措施“求谁不管谁”:不考虑待求未知力,而考虑其它未知力有什么特点。1. 其余未知力平行,在其垂直方向投影。2. 其余未知力汇交于一点,对该点取矩。三、静定结构支座反力计算(一)悬臂结构用一个固定端与基础相联结的结构称为悬臂结构。 计算特点:免(二)简支结构与基础的联结满足两刚片规则的结构称为简支结构。 计算特点:简单(三)主从结构其特点是结构的一部分先与基础联结成几何不变体系(称为基本部分),该几 何不变体系又能与另一部分联结成新的几何不变体系(附属部分)。计算特点:先从后主

4、例YEYCMAYAXAYEYDXDYEYCYBXB1. 以DE为研究对象2. 以BCDE为研究对象解:4m1m4m3m(四)三铰结构若结构体系(不含基础)有两个刚片,其与基础的联结满足三刚片规则,则称 其为三铰结构。 1.分析方法2.简单三铰结构(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列三个平衡方程。(2)以中间铰C一侧为研究对象,列一个平衡方程。例XBYBYAXAO1O23.复杂三铰结构Y1Y2Y3Y4ABCEFDO1Y3Y4YBXB整体为研究对象BC为研究对象注意:(1)先求的两个未知力应作用于同一 刚片上。(2)两个方程应取不同的研究对象。(3)列平衡方程时,仍遵循“求谁 不管谁”的原则。例1. 整体为

5、研究对象2. BC为研究对象解:3. 整体为研究对象3 静定梁一、复习材料力学的内容1. 静定梁的基本形式简支梁 悬臂梁 外伸梁 2. 静定梁的受力变形特点(1)竖向荷载作用下,水平反力=0。(2)弯曲变形为主。(3)内力M、Q、N(N在许多情况下为0)。二、斜梁3.1 梁的内力计算楼梯梁斜梁1、概念1. 荷载描述二、斜梁二、斜梁3.1 梁的内力计算2、分类竖直链杆斜梁水平链杆斜梁二、斜梁3.1 梁的内力计算竖直链杆斜梁内力计算1、支反力计算斜梁相当梁MQNM0Q0 N0二、斜梁3.1 梁的内力计算竖直链杆斜梁内力计算2、内力计算xx斜梁的内力图特点斜梁二、斜梁3.1 梁的内力计算水平链杆斜梁

6、内力计算1、支反力计算二、斜梁3.1 梁的内力计算水平链杆斜梁内力计算 2、内力计算MQNM0Q0 N0斜梁内力计算小结小结:1、M、Q与支座链杆方向无关;2、斜梁与相当梁弯矩图相同;限制条件:1、梁外力作用线必须平行;2、相当梁与外力作用线垂直。三、分段叠加法(一)简单叠加法由几个外力共同作用时所引起的某一参数(内力、应力或位移)就等于每个外力单 独作用时引起的该参数值的代数和。+CD(二)分段叠加法原理XAYBYA25KN15KN015KN25KN0025KN.m45KN.m15KN25KN0025KN.m45KN.m45KN.m25KN.m15KN25KN两端弯矩已知的杆段M图作法:45

7、KN.m25KN.m025KN15KN0以两端弯距竖标的端点联线 为基准线,作出视该杆段为简支 梁时其在跨间荷载作用下的弯距 图,最后所画轮廓线与杆轴线所 围图形即该杆段的M图。25KN15KN045KN.m25KN.m20KN.m2025KN.m 45KN.m352015KN25KN0025KN.m45KN.m例(三)分段叠加法作M图步骤1.求支反力2.内力计算(1)确定控制截面,求M控,标在受拉侧;(2)无载联直线,有载联虚线,再叠简支。解:1.求支反力2.内力计算XAYBYA02630048M图(KN.M)16四、静定多跨梁(一)工程应用预制装配桥梁结构,房屋建筑结构等。(二)特点1.通

8、常属主从结构。2.载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只有M、Q。(三)基本类型计算简图层次图描述多跨梁相互支承关系的图形。P1P2(四)内力计算1.受力特点(1)附属部分的荷载既在附属部分产生内力,也在基本部分产生内力。(2)基本部分的荷载在附属部分不产生内力。2.计算步骤(2)求支反力 附属部分(3)内力计算。对M、Q分别 A.确定控制截面位置 B.求M控 C.作内力图(1)作组成分析,分清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可不写出)。基本部分P1P2例内力图特点:M-Q-q之间的微分关系适用于中间有铰的直杆。10KN.m10KN2.5KN7.5KN010KN.m10KN.m(1)先取CD为研究对象 ,求出VC,VD

9、(2)取ABC为研究对象, 求出VA,VB(3)作剪力图、弯矩图例4 静定平面刚架一、刚架的工程应用刚架中的结点全部或部分是刚结点,可形成供人们使 用的大空间。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使用广泛。二二. 静定刚架的分类简支刚架悬臂刚架三铰刚架 (三铰结构)复合刚架 (主从结构)静定刚架静定刚架1.构造特点:具有刚结点(各杆联成整体)。三、刚架的特点2.变形特点:变形前后各杆夹角不变。3.受力特点:M、Q、N,主要内力为M。4.M分布均匀,峰值小。5.由于利用了刚结点,使得结构的杆件数目减少,空间大,整体性好。1. 1. 分段原则:原则上一杆一段。分段原则:原则上一杆一段。(二)内力计算步骤二)内力计算

10、步骤 C. 绘内力图四、刚架的内力计算(一)杆端内力2. 2. 轴力分布特征轴力分布特征1. 求支座反力2. 内力计算 对M、Q、N分别A. 确定控制截面位置B. 求控制截面内力外力与杆轴垂直或无载的杆件,其轴力为常数。外力与杆轴垂直或无载的杆件,其轴力为常数。PNN例1PLLABC解: 1、MMCB=0MBC=PL(上)MAB=PL(左)MBA=PL(左)QBC=PQBA=02、Q3、NNBC=0NBA=-PM图Q图N图PLP+P-例2: 作出图示刚架的M、Q、N图解: 1、求支座反力弯矩图特点:无外力偶作用的两杆汇交刚结点,两杆端弯矩在数值上大小相等 ,受拉侧“相同”,可称为“可展性”。2

11、、内力计算内力图特点1.典型杆段 q=0 Q常数 M直线 q=C Q斜直线 M二次抛物线 M图凸向与荷载方向一致 2.特殊点 3.Q=0的问题4.轴力图 集中力作用点两侧,M相等,Q突变 集中力偶作用点两侧,M突变,Q相等 悬臂端(自由端)、铰支杆端、铰结杆端、均为已知 直杆段中的铰不改变M-Q-q间的微分关系 无外力偶作用的两杆汇交刚结点M图可展 点 M取极值 段 M为常数外力与杆轴垂直或无载的杆件,其轴力为常数无外力偶时 M=0有外力偶m时 M=m练习例3: 求图示刚架的支座反力解: 例3: 求图示刚架的支座反力解: 例4: 作图示结构弯矩图练习: 作弯矩图例5: 作图示结构弯矩图练习: 作弯矩图练习: 作图示结构弯矩图练习: 作图示结构弯矩图例6: 作图示结构弯矩图练习: 作图示结构弯矩图例7: 作图示结构弯矩图练习: 作图示结构弯矩图例8: 作图示结构弯矩图练习: 试找出图示结构弯矩图的错误练习: 试找出图示结构弯矩图的错误五五.由做出的弯矩图作剪力图MQ练习:作剪力图QM例:作剪力图MQN六六.由做出的剪力图作轴力图MQ练习:作轴力图QMN例:作图示结构的M,Q,N图例:作图示结构的M,Q,N图MQ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