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作用导论 第一章 催化作用基础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52187001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催化作用导论 第一章 催化作用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催化作用导论 第一章 催化作用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催化作用导论 第一章 催化作用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催化作用导论 第一章 催化作用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催化作用导论 第一章 催化作用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催化作用导论 第一章 催化作用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催化作用导论 第一章 催化作用基础(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催 化 作 用 导 论催 化 作 用 原 理催化反应过程 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使用和设计开发 吸附、脱附 表面催化反应(因催化剂种类不同而异) 扩散过程 其它 沉淀法、凝胶法、沉淀法、凝胶法、 熔融法、离子交换法等熔融法、离子交换法等 活性表征、活性表征、 催化剂结构(催化剂结构( 包括物理、化包括物理、化 学性质)学性质) 工业工业 应用应用 结合所学的知识和结合所学的知识和 最新成果,进行研最新成果,进行研 制开发制开发第一章 催化作用基础 1催化剂/催化过程及其催化科学的发展 一、催化剂和催化过程的发展/历史 1、工业催化剂的萌芽阶段 2、工业催化剂的发展阶段 3、工业催化剂的成熟阶段

2、总之,催化已成为精细化学中的新门类。总之,催化已成为精细化学中的新门类。工业催化剂的萌芽阶段 1746年,JRoebuck在铅室法制造硫酸时,用NO2作气相催化剂,促 使SO2氧化成SO3,才实现了第一个现代工业催化过程。而NO2也成为工业 用催化剂的首例。之后,1832年,philips发现可用铂作SO2氧化生成SO3的 多相催化剂,并实现了工业化。到1879年,为了提高使用寿命,人们又改 用V2O5-K2SO4/硅澡土催化剂,这一催化剂一直沿用至今。 1857年,人们以CaCl2作催化剂,使HCl氧化成氯,这是工业催化的一 个重要里程碑。另外, 1781年,淀粉通过无机酸催化水解为糖 Pa

3、rmentter 1817年,用铂丝使矿井气燃烧 Davy 1877年,用AlCl3使烃类缩合 FriedelCrafts 工业催化剂的发展阶段 1905年,Haber 发现金属锇、铀及碳化铀对氨合成具有较高 催化活性,但不稳定(Os挥发失活,铀则易被含氧化合物中毒 )1909年,CBosch 选用Fe为催化剂1913年,Amittasch 进行改进,即传统的熔铁催化剂; 后经刘化章教授80年代,研究成功亚铁系列的熔铁氨合成催化 剂,使氨合成的温度和压力大幅下降,催化性能明显提高。目 前刘化章教授开发的这一系列催化剂在全国合成氨厂广泛使用 。近年来,人们又发现Ru对合成氨的催化作用,这一催化

4、剂具有在低温、低压下活性好的特点,被誉为是继熔铁催化剂 以来的第二代氨合成催化剂,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工业催化剂的发展阶段 1923年,Fischer与tropsch FT合成。 1936年,Houdry公司 利用改性的天然白土作为催化裂化剂 ,生产高辛烷值汽油。 1953年,ZieglerNatta 烷基铝TiCl4为催化剂,实现了高 密度聚乙烯HDPE的工业化生产。 60年代初,人们意识到对环境污染导致的严重性,开始研 制环保催化剂。首先是排烟脱硫脱硝催化剂,以及内燃机排气 及焚烧炉排气处理催化剂。1970年,开发出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贵金属催化剂(存 在的问题:寿命短,造价高)。 工

5、业催化剂的成熟阶段 目前,有90以上的化工过程使用催化剂。各催 化剂开发、生产公司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同时,超 强固体酸、择形催化剂、纳米催化剂、炭纤维等催 化新材料也大量涌现。这一阶段,催化剂工业应用 和化工工艺日趋完善,同时,催化剂的基础研究和 工业催化剂性能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提出了催化 剂设计的新概念,开始运用现代催化理论来预测合 适的工业催化剂新配方。 二、催化剂和催化过程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1、对工业及经济的影响2、对科学技术的影响3、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4、催化剂市场 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工业催化包括两方面的工作: 催化科学前沿领域工作(包括新型催化 剂的研制、开发,以及催化剂

6、新现象、新理 论的研究)。 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为客户设计具有 特定性能的工业催化剂产品,“订制”(包括 催化剂的造型、正常操作要求、测试及催化 剂的再生)。工业催化剂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图三、催化科学的研究 1836年,Berzelius首次提出“催化作用”这一全新的概念, 之后随着催化剂/催化过程的发展,催化科学也随之发展起来。 本学科的主要论题是: a、催化作用:催化现象、作用机理b、催化剂及表征:组成-结构-性能规律、制定方法和原理 、催化化学c、催化反应动力学:化学动力学d、催化反应工程学:包括可逆过程、化学工程的宏观动力 学、反应器设计。其中,活性中心本质的认识是主要任务,而催化反

7、应动力学的研究是关键。通常,一个催化反应包括五个步骤: 反应物分子向催化剂表面扩散;(扩散过程)表面 反应物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催化 表面反应;过程 产物分子从催化剂表面脱附; 产物分子随物流主体带走。(扩散过程) 催化研究的层次结构图 能谱学 程序升温反应方法 原位技术2 催化剂/催化过程的分类 一、催化过程的分类 1、按催化体系分 :均相:反应物与催化剂处于同一相中。如液相催化反应体系,其中包括气体溶解于液相中的反应。非均相(多相): 最常见的体系是气固相催化体系,也有气液固三相催化体系。一般来说,催化剂多为固相,而催化反应即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如在前面提到的催化反应的五个步骤。 区别

8、一个概念: 均相催化反应体系:有催化剂存在。 均相非催化反应体系 :2、按催化反应分 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加氢和脱氢 酸碱反应:包括异构化、环化、歧化、脱水、水合等过程 二、催化剂的分类1、按催化过程分 均相催化剂:多相催化剂:2、按具有的催化功能 氧化还原催化剂 酸碱催化剂双功能催化剂 3、按催化的具体反应 :氧化催化剂、 加氢催化剂、脱氢催化剂、异构催化剂、环化催化剂 4、按催化剂在使用条件下的物态 过渡金属催化剂:如N2+H2-Fe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如SO2-SO3-V2O5 硫化物:如CO+H2O-CO2+H2-Co-Mo 固体酸催化剂:如用于催化裂化的稀土分子筛 过渡金属络合物

9、: 5、按市场类型划分 (各国标准不同) 我国 石油炼制(包括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异构等)无机化工(化肥)(包括脱硫、硝酸制造、氨分解等) 有机化工(石油化工)(包括加氢、脱氢、氨氧化、酸催化等)环境保护(包括硝酸尾气处理、内燃机排气处理) 其它(包括制氮、纯化,即脱微量氧、脱微量氢) 美国 石油炼制 化学加工环境保护 其它3 催化过程中涉及的定义/概念一、催化剂: 1、催化作用与催化剂的定义:1976年IUPAC(国际纯粹及应用化学协会)公布的催化作 用的定义是:催化作用是一种化学作用,是靠用量极少而本身 不被消耗的一种叫做催化剂的外来物质来加速化学反应的现象 。通俗地说,催化剂是一种数量小

10、而能产生巨大变化地物质 。化工词典对催化剂的定义是:一类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 而本身不进入最终产物分子组成中的物质。 特别注意的是:催化剂并不能改变热力学平衡, 只能影响反应过程达到平衡的速度。即能改变反应 速度。其中:加快反应速度的催化剂称为正催化剂; 减慢反应速度的催化剂称为负催化剂(如阻 燃剂,防腐剂等) 2、催化剂的基本特性1)催化剂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一般地,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动力学的两个基本定理: 质量作用定律: Arrhenius公式: 这种作用可通过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得到阐明。碰撞理论要点碰撞理论要点:(1)气体分子A和B必须经过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11、2)只有碰撞动能E大于某能量值Ec而足以翻越反 应能峰的那些分子才能发生反应;(3)反应速率等于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碰撞 动能E临界能的碰撞次数。 双分子非催化反应速率:式中:ZAB碰撞数(根据分子运动论,碰撞次数 ,ZAB约为108 mol.L-1s-1);MAMB分别为气体分子A与B的分子量;AB有效碰撞直径;,大于E的分子所占分数;E能量超过Em有效碰撞所占分数;K反应速率常数;A指前因子,A= 。(注:碰撞理论给出了质量作用定律、指前因子和活化能 的概念和理论解释)。碰撞理论要点碰撞理论要点:在催化反应中,考虑一个单分子(A)的反应,假定反 应物A的吸附是速率控制步骤,这时ZAB是

12、单位时间内反 应物分子A与表面(B)空位(活性中心)之间的碰撞次 数。即:式中,B是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表面位的浓度很小,其 ZAB比均相气体反应中分子间的ZAB约小1012倍,或相当 于:-E催-(-E非)= 65 KJ/mol,才能使r催 = r非。如果要使催化反应比非催化反应更快,则此差值要更大 。 例如, E催如果比E非小100 KJ/moL,因为 ,则:即如果E催比E非小100 KJ/moL,则催化反应速率要比非 催化反应快26万倍。也就是说,催化反应要比非催化反 应快,它就必须降低活化能。问题就在于催化剂为什么 能降低活化能? 过渡态理论要点过渡态理论要点(30年代用量子力学方法计算

13、活化 能而建立):(1)该理论认为反应物分子在有效碰撞中形成一个 不稳定的活化络合物(过渡态),要经过一个过渡状 态,即反应物分子形成活化配合物;F配分函数:(1)在平衡分布时粒子在各能级中是如 何分配的,即总能量如何在粒子间分配。(2)这个活化络合物极不稳定,可分解为生成物, 也可分解为反应物;(3)反应速率与下列因素有关: 活化配合物的浓度, 活化配合物分解的几率, 活化配合物的分解速率。反应速率: 在固体催化剂上的反应:其反应速率为: CS2相邻表面空位浓度则式中: 。对于光滑表面的大多数固体: ,平均1027cm-3,因此该式与碰撞理论得到的式子的形式相同。由上式得到: (1)在单位催

14、化剂表面和具有相同活化能条件下,多相 催化反应速度比均相慢得多。(2)要使多相反应速率远远超过均相反应,则: 要小于 ,即活化能要小,亦即催化剂的活 性要高; 要使CS2 变大,即要增大表面积,亦即催化剂表面积 要大。大量实验证明,这个理论结论是正确的。上述表明,催化剂加快反应的原因是降低了活化能 。催化剂为什么能降低活化能?催化剂为什么能降低活化能?催化剂能够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的原因是,在催化剂的存在下,改变了反应 机理(途径)而实现的。通常,在催化剂参 与下,反应往往分成若干个步骤进行,各步 骤的活化能都不大,其总的活化能比没有催 化剂时小,因而加快了反应速率。对任一反应:当没有催

15、化剂时,反应活化能为E:(AKB)*(AK)*A+BA+KC+D+KC+D(AB)*AK+BEE1E2图1 非催化反应和催化反应示意图加入催化剂K后,它首先与A形成不稳定中间物AK: 该反应活化能为E1 ,比E小。AK再与B反应产物C+D,要再生出催化剂K:该反应的活化能为E2,也比E小很多。由此可见,催化剂使化学反应走了一 条需要活化能低的捷径,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2、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认为可能发生的反应,对于热力 学计算表明不可能发生的反应,使用任何化学催化剂是徒劳的。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是必然的结果。对任一反应:其化学反应等温式为: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数量都不变,因此对一个可逆反应来讲,反应前后的始态与终态与催化剂的存在与否无关 ,即催化剂不出现在上述化学反应的质量方程式中,因而它的存在不影响 反应的自由焓变化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