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老山界课件2015年秋八年级初二苏教版语文上册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2146731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老山界课件2015年秋八年级初二苏教版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3课老山界课件2015年秋八年级初二苏教版语文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课老山界课件2015年秋八年级初二苏教版语文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3课老山界课件2015年秋八年级初二苏教版语文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3课老山界课件2015年秋八年级初二苏教版语文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老山界课件2015年秋八年级初二苏教版语文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老山界课件2015年秋八年级初二苏教版语文上册(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山界陆定一为自由而战的人,人们将永远记住你们!第 一 课 时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 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 达陕北。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就是老山界。 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 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年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 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年月日 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二、六军团改称为红 二方面军。年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 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虽然此时红军已不到万人,但这是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极 为宝贵的精华。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 导下,用

2、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 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 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 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 新局面的开始。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 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 大山。其主峰海拔米,为华南第 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年月,中央红军在湘江 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 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 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 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 央军委纵队、后

3、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 越老山界。时代背景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惊惶( ) 军阀( ) 苛 ( ) 缴租( ) 蜷身( ) 点缀( ) 搀扶( ) 呜 咽( ) 咀嚼( ) 澎湃( ) 酣然入梦( )hungf kjio qunzhu ch nw y j jupng pi hn惊慌呜咽酣然入梦矗立苛捐杂税景致 惊慌,害怕慌张。惶,恐慌。 低声哭泣或形容凄切的水声或琴声。 甜美、畅快入睡。酣然:喝酒畅快的样子。 高耸地立着。 指反动统治下的繁重捐税。 风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时间段落地点 主要事情 第 一 天天黑到半

4、夜半夜到黎明第 二 天下午两点以 后2-11山沟到山脚同瑶民攀谈交往12-22山路上艰苦登山23 半山腰夜宿雷公岩24-31山路上顽强登上山顶32-33山顶到山下顺利下山,征服老山界自学指导下午到天黑黎明到下午 两点多理清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 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2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211)记叙“我们”同瑶民的攀谈交往。 第二层:(1223)记叙陡山峭壁的高、险和红军在 雷公岩露宿。 第三层:(2431)记叙山路的崎岖难走和红军的坚 强意志。 第四层:(3233)记述了红军下山的情景。第三部分(34)写作者的感受

5、,回顾了整个长征。 ()首段交代了些什么?()交代高度起什么作用?()文题为何用土名“老山界”?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 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 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结构上: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内容上: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 军战士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长征 胜利的来之不易。“难”体现在: 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走路难 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 睡觉难 饥饿 吃饭难 伤病员多,敌人追击 处境难“老山界是我们 在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翻山的艰难的?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

6、是如何对待 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 处境难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表现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总结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 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 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 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课堂小结:写作特色: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 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板书:老山界 决定翻山 时 走路难 间 翻山经过 睡觉难 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顺 吃饭难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序 处境难翻山以后 1、完成导学案中老山界基础部分2、预习:请找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并思考

7、对 表现人物有何作用。老山界陆定一第 二 课 时复习旧课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 处境难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表现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1)一开始,惊惶。经过攀谈,在红军战士面前诉苦和哭。红军送给她三天粮食时欢喜。(2)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害怕“队伍”到被谈话 所打动,再到因红军的关心而感到高兴的过程。(3)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 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 。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 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 嫂的事。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变化的过 程?

8、它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变化?表现红军纪律的严明和瑶民对红军的支持和帮助, 为下文红军成功翻越老山界作铺垫。(1)夜晚翻山的部分。(“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一段。) (2)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3)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怎样理解第13段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 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 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 义的精神。

9、(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奇观”指“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交代说战士 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 睡了”,这两者是否矛盾?“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 死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 律性 。“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 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 镇定、坦然的襟怀。揣摩景物描写(23)()找出最精彩的一段半夜醒来观赏夜景(所见所闻)()“见”主要写了那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 修辞手法?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庄严、奇伟。()

10、“闻”突出了什么特点? 寂 静()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矛盾。以动写静,角度巧,效果好。A、 “浑身打着颤”、“把身子蜷起来”“颤”和“蜷”使我们仿佛看见战士们全身因寒冷而 发抖、哆嗦的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寒气刺骨的情 景。B 、 “ 大自然的夜景是那样美妙,星星好像宝石 缀在夜幕上。”“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 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 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不矛盾。在深山极静的时候,在半睡半醒中,确 会使人有这样的感觉,声音错杂、变化万端。D、“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 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11、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声音的远近高低,洪 细扬抑,不可捉摸的特点。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 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 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 士们喜悦、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 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1、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 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 这句话。“叹息”一词,拟人化地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 ,又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出敌军士兵对红军战士的无可奈 何,有表现了敌军士兵对打内战的极端不满,进一步衬托 出红军北上抗战,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豪情。2、“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 灌输到整个纵 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 克服了。” “一个坚强的意志 ”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 ,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点明了红 军进行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灌输”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每个战士受到了“坚 强意志”的影响,从而也培养了坚强的意志。中心: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 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 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