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2133159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726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26页
金融学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26页
金融学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26页
金融学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26页
金融学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概论(7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学概论主讲老师 何德勇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海学院 国际商学院 Tel:13807892988 E-mail: 课前说明几个问题一、目前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 二、何德勇简历 三、金融学概论介绍1、开设的背景2、主要内容介绍3、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四、课程的考试考核一、目前中国热点经济金融现象介绍1、中国的股市问题。从几年前的2000多点到 去年的6000多点到上周五收盘的2202点, 在这一波动的市场里,“几家欢喜几家愁 ”。农行的一位同事,中石油48元/股进入 ,到目前13元/股可谓是损失惨重。对于中 国股市现在不作评论,同学们应该对股市 有一个感性认识:你是投机性的进入吗? 你是投资性的进入吗

2、?企业如何才能在股 市上取得融资?股价的波动对企业的经营 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等。2、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目前理论界对此 也是微弱其词,这也许就中国的文化影响 吧?但是同学们可从商品房价格的增长、 到副食品价格的增长、到燃料能源价格的 增长以及到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同学们 切身体会到目前中国有点通货膨胀了。同 学们原来家长给的钱已经明显感到紧张了 、不够用了。同学们要从这种表面的信息 层面里了解到什么?货币的供应量、社会 整体购买力与社会生产的财富以及国际收 支等的复杂关系问题。3、中国的国际顺差问题。2002年以前,中 国出台许多鼓励性政策措施(如出口退 税)鼓励中国企业出口以拉动内需,发

3、 展社会经济。到2006年末,中国的国际 收支项目顺差达2499亿美元,到目前国 家的外汇储备约1.9亿美元。由于美元贬 值、人民币升值造成了目前中国江浙、 福建、广东等地近6.7家中小出口企业经 营困难(亏损、资金紧缺),面临倒闭 的危险境地。同学们应思考:国外货币 怎么样、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二、何德勇简历何德勇,男,1964年9月21日出生于广西博 白县,汉族,党员,MBA硕士,中国高 级职业经理人,湖南大学(原湖南财经学院) 兼职教授,现任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海学院 国际商学院副教授。1986年7月毕业于湖南财经学院金融系, 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7年12月毕业于南开 大学国际商学

4、院工商管理(MBA)硕士学位。1986年7月至2008年3月,在中国农业银 行北海分行工作近二十二年,先后曾任出纳 复核、信贷员、副主任、主任、科长、行长 、总经理等职务。2008年4月至今,在北 京航天航空大学北海学院国际商学院工 作,被聘任为副教授。Tel:13807892988;E-mail: 三、金融学概论介绍1、开设的背景2、主要内容介绍3、学习的目的和要求1、为什么要研究货币、银行和 金融市场?国商的大学生定位(老板、职业经理人、 财务总监或财务经理、业务经理、投资理财 顾问、自由投资人等),需要了解研究货币 、银行和金融市场。(1)货币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无所不在 ,如总产值、销

5、售收入、通货膨胀、利息等 等都涉及到货币的问题。(2)银行作为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它在市场经济的作用更是不言而意。 (3)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作为筹集长期资金的场所,在 市场经济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此外,中国早已加入世贸组织,是全 世界最大工厂,国际经济贸易日益活跃 ,也涉及到国际金融业务。2、经济与金融的关系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商品价值或 价格的表现。经济决定金融,但金融又反 作用于经济,并且这一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作为国际商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对 我国的金融政策要有高度的敏感性,认真 分析外部内部的因素,把握机遇,发挥优 势,把自己的事业做强做大。

6、3、主要内容介绍金融学概论循着“货币、信用与经济 之间的关系”这一主线,系统、全面地阐述 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框架 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有重点有选择地介 绍了几种重要的融资方法和技巧以及金融 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的最新进展 ,引导学生关注前沿性理论和金融热点同 时掌握重要的融资方式方法。全书共分十 三章,按逻辑体系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重点介 绍货币、信用、利率等基本范畴和基本 知识。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六章,集中介 绍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的组合与选择行 为以及金融中介体系的大体框架。 第三部分:包括第七、八章,重点阐述商 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性质、职

7、能、业务 、体制及其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包括第九、十、十一章,主要介绍货币需求与供给、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探讨宏观金融 调控的基本机制与运作规律。 第五部分:是第十二章,介绍金融监管的 基本理论、方法与体制。 第六部分:是十三章 介绍几种重要的融 资方法和技巧,包括银行贷款、股权转 让(风险投资)、政策资助、项目融资 、上市融资等。4、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金融学 的知识体系和几种重要的融资方法有一个 较为全面的了解,尤其是金融的目的、意 义、手段、可操作方法的掌握。教师要站 在较高的角度和立场上,运用金融学的基 本原理和方法去思考和分析目

8、前中国金融 业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解答 疑惑、疑难问题,寻求比较明晰的解决问 题的思路。为这些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提供了未来踏上工作舞台的基础与思考。使 学生将自身所体验或从他人身上观察到的 金融理论、金融实践与教材或教师所讲授 的理论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学 习金融学概论时既无枯燥感又能在充 满现代气息中学到知识。四、课程的考试考核1、成绩构成与说明:(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比例 是3:7。其中平时作业10分,考勤10分,课 堂提问:10分(2)期中考试:考核形式:笔试闭卷; 占总成绩的20%(3)期末考试:考试形式:笔试闭卷2、考试时间长度:120分钟3、题型构成与

9、比例:单选题30分,判断题10分,简答题共三个题 18分,论述题12 分,案例分析二题30分。以上成绩占总 考试成绩的50%。4、阐明考试与才干的关系。才干是依靠 平时的积累和沉淀,不是靠一时聪明和 运气。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要做 到“有准备人”,必须要学好基本理论 知识,要训练好把知识转化为办事能力 的能力,要把握好表现能力的机遇。目 录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1.1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1.2 货币形态的演变1.3 货币制度1.4 国际货币体系 第二章 信用2.1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2.2 现代信用的基础2.3 信用形式2.4 信用秩序的维护第三章 利率与汇率3.1 利息与利率3.2 外汇与汇

10、率 第四章 金融市场4.1 金融市场的概述4.2 货币市场4.3 资本市场4.4 衍生工具市场4.5 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第五章 金融资产的组合与选择5.1 风险与投资5.2 资产定价模型5.3 资本结构 第六章 金融中介体系6.1 金融中介体系概述6.2 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6.3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 第七章 商业银行7.1 商业银行概述7.2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7.3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7.4 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7.5 金融创新7.6 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 第八章 中央银行8.1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8.2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8.3 中央银行的业务8.4 中国的中央银行制

11、度 第九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9.1 货币需求9.2 货币供给 第十章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10.1 货币均衡与失衡10.2 通货膨胀10.3 通货紧缩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11.1 货币政策目标11.2 货币政策工具11.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中介指11.4 货币政策效应11.5 货币政策的实践 第十二章 金融监管12.1 金融监管概述12.2 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方法 13.3 金融监管体制13.4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第十三章 几种重要的融资方法和技巧13.1 融资前的准备13.2 几种重要融资方法13.3 融资成本控制13.4 中国式融资的经验总结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1 货币与经济的关

12、系1.2 货币形态的演变1.3 货币的定义与计量1.4 货币制度1.5 国际货币体系要点提示货币是当今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经济要 素。货币把各个独立的经济个体联结到一 起,就像经济肌体的血液系统一样,对经 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熟识的货币,人 们有着无穷的谜思:货币是从哪里来,又 到哪里去?为什么能够购买东西呢?电子 货币会取代信用货币吗?货币仅仅是蒙在 经济生活上的一层面纱吗?货币制度如何从金属货币制度演变成为现在的不兑现信 用货币制度?这些问题引导我们理性地思 考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主要介绍货币收 支循环及其在经济中的重要性、货币的功 能与特点、货币形态与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的定义与计量、

13、国际货币体系等内容 。1.1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1.1.1 货币收支循环 1、以公司、企业等经营性单位为中心的 货币收支,即企业部门的货币收支。2、以家庭、个人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即居民部门的货币收支。3、以财政及政府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 支,即政府部门的货币收支。4、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 币收支,即银行部门的货币收支。5、对外的货币收支,即国外部门 的货币收支。 1.1.2 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之所以能够具有价值尺度的职 能,马克思是这样解释:根据劳动价值 论,每一件商品都是劳动产品,其价值 是凝结在其中的人类无差异劳动,商品 价值的大小,是上生产商品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来

14、决定的,只要比 较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能比较出商品 的价值,而货币本身也有价值,所以能 衡量其他商品价值。这样,商品价值内 在尺度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外在尺 度就是货币了。2、流通手段:一个普遍让人接受的商 品,成为媒介品时,货币的流通手段职 能就发生了。3、支付手段:赊购和赊销。4、价值贮藏5、世界货币1.2 货币形态的演变1.2.1 实物货币1、背景和条件在物物交换时代,人们在进行交易时, 某些商品能够广泛而普遍地被人们接受和 使用。一旦某种商品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 里得到人们的认可,开始充当交换的中介 ,那么这种商品就成为了货币。这就是实 物货币或商品货币。2、实物货币的形态早期的贝壳、

15、牛、羊等都充当过实物货币。随着交换的发展,早期实物货币的缺 点越来越明显,此时,人们发现金属具有 可以充当货币的特殊性能:可多次分割, 可按不同比例任意分割,分割后可以冶炼 还原;金属易于保存,不易腐蚀变质,于 是,在世界各地金属逐渐取代了其他商品 的地位,开始固定地充当货币“金银天 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2.2 代用货币1、背景和条件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进一步发展, 商品生产、流通和交换的进一步扩大, 金属货币的缺点也突显,已不适应经济 发展的要求,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 的现象和问题.2、代用货币形态银行劵的产生:人们为了保证货币的 安全性,把自己所持有的金属货币存放 于

16、银行、钱庄之中,而银行、钱庄则开 出一张书面凭证,证明存款人的权益, 这张书面凭证就是银行劵。这与目前银 行的存单位相类似。1.2.3 信用货币1、概念信用货币,又称不兑现纸币,是指货币 本身价值低于货币价值,而且不能兑换 成贵金属的货币。信用货币产生的机理是在于信心和信用 。人们接受、储存信用货币,是因为他们 相信这些信用货币能够交换到他们所需要 的商品和服务。而人们对信用货币的信心 ,则来源于法律和传统。 2、前提和条件(1)信用货币的出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 战时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直接后果。(2)信用货币的诞生也是经济发展的必 然结果。3、信用货币的形态不兑现的纸币。4、我国信用货币的种类1.2.4 电子货币1、概念所谓电子货币,就是采用电子形式的 货币。换言之,此时货币的形式不再是 纸(纸币)和金属(硬币),而是电子 载体中所包含的信息。它包括电子资金 转账和电子现金。2、特点(1)电子货币不用借助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