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126017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鸦片战争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次鸦片战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鸦片战争(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中英交涉为中心一、第一阶段1856.10-1858.6 (一)战争的起因 1.修改条约谈判失败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12年后可以修改条约。1854年 英国公使包令、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公使麦莲向清政 府提出修约要求:开放中国沿海和内地城市,长江自由通 航,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征子口税,外国公使 驻北京。遭到拒绝。 英法方面得出一个结论:“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支持和 强迫,否则是得不到条约的修改或通商以及贸易情况的 改善的。”但当时英法正同俄国进行克里木战争,无力在 中国开辟新战场,所以搁置起来。(克里木战争,1854- 1855,1856.2在巴黎订立和约。)

2、1856年英法再度提出修约,又遭拒绝。于是寻找借口开战 。 2.英法的战争借口 马神甫事件:1854年法国传教士马赖非法到广西西林县传 教,在1856年2月被县令处死。法国拿破仑第三以保护传 教士为名,决定侵华。 亚罗号事件: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到停泊在黄埔港的 亚罗号船(船主苏亚成)上逮捕2名海盗和十几名嫌犯。 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为此向广州当局提出抗议。他说亚 罗号在香港登记,是英国船。又说中国水师在亚罗号上扯 落英国国旗。要求广州当局道歉,并释放人犯。 10月23日英舰进入内河,一度攻入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 正式爆发。1857年1月退出省河待援。 两广总督叶名琛向咸丰帝奏报:“两

3、获胜仗,夷匪伤亡四 百馀名。”咸丰帝批谕:“不胜固属可忧,亦伤国体,胜则 该夷必来报复。”(二)战争经过 1.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6.10-1858.1) 1856年10月英舰进入内河,攻击沿江炮台,一度攻 入广州,1857年1月英舰撤离省河。 1857年春,亚罗号事件之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联 合法国决定组成联军侵华。 10月英国额尔金、法国葛罗分别率军到达香港, 总兵力五六千人。11月美国公使列威廉、俄国公 使普提雅廷到香港,在外交上配合英法。 12月进攻广州,29日攻陷。掠走两广总督 叶名琛。成立以广东巡抚伯贵为首的傀儡 政权。 时人评论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 降不走,相臣度量,

4、疆臣抱负,古之所无 ,今亦罕有。”被俘后自署海上苏武。后客 死印度,是“不食周粟”而死。 2.大沽口之战 1858年4月英舰10余艘、法舰6艘驶抵白河 口,共约3000人。发出照会。 清廷加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 5月20日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 3.逼签天津条约 1858年5月26日英法侵入天津郊区。发出照会。 5月29日清廷任命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 为谈判全权大臣。 6月26日、27日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 约。 此前,6月13日签订中俄天津条约,6月18日签订 中美天津条约。 再前,5月由黑龙江将军奕山和俄国东西伯利亚总 督穆拉维约夫订立瑷珲条约。 7月英法联军撤离天津

5、(三)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的内容 1.公使驻北京。 2.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台 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 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3.外籍传教士可以自由到中国内地传教。 4.外国人可以往内地斿历、通商。 5.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6.取消常关税。外货入内地收2.5%的子口税。 7.给英国赔款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1858年11月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 化,中国海关由英国人帮办税务,并修改税则,比南京条 约又降低某些商品的税率。(四)中俄瑷珲条约的内容 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 里的土地划入俄境。乌苏里江

6、以东约40万 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为两国“共管”。 恩格斯评论说:俄国“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 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多瑙 河一样长的河流”。中英双方对条约都不满意 英国方面认为“条约中有关商务的条款不能令人满 意”。 咸丰皇帝在批准天津条约之后,又令桂良在上海 利用和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的机会对天津条约 进行修改,要求取消外国公使驻北京、开放长江 各口、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等条款,以放弃进 口税为交换条件。其中最为担心的是外国公使驻 北京。“市井闲谈,士大夫清议,无不以夷人驻京 ,为宗社安危所系,而惴惴不安者。” 马克思评论:“从政治观点看来,这个条约不仅不 能巩固和平,反而使战争成为

7、必然。”第二次鸦片战争2二、战争的第二阶段(1659.6- 1860.10) (一)换约的冲突 1859年6月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公 使华若翰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其中英国舰队有战舰 、巡洋舰、炮艇共10馀艘,军士2000人。 英法派军队来换约,目的如葛罗所说:“中国皇帝是在枪 炮威胁下接受这些条件的,其中有些对于他本人和他的庞 大帝国都是屈辱的,致命的,这些条件只有在暴力之下 才能实行。” 要求溯白河进京换约。 清廷规定从北塘登陆,经天津到北京。 6月25日英法进攻大沽炮台,被僧格林沁击退。 1859年8月美国公使与中国代表在北塘交换 天津条约。 此前,4月,中俄在北京交

8、换天津条约。换约失败的消息传到英国, 英国的反应马克思:新的对华战争: 6月25日,英国人企图强行进入白河时,约有两万蒙古军 队做后盾的大沽炮台除去伪装,向英国舰队进行猛烈的攻 击。陆战水战同时并进,结果进攻者完全失败。远征队只 得退却,并且在战斗中损失三艘英国战舰:“海鹭鸶号”、“ 破风号”和“呼潮鸟”号,英军方面死伤四百六十四人,而参 加作战的六十四个法国人当中,则死伤十四人。英国军官 死五人,伤二十三人,甚至海军司令贺布也受了伤 这些不愉快的消息传到英国时,帕麦斯顿派的报纸就 立刻跨上不列颠狮子,一致高声要求实行大规模报复 伦敦每日电讯报写道: 大不列颠应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京城,将皇

9、 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担保以后不 再发生袭击我们应该用九尾鞭抽打每一个敢 于侮辱我国民族象征的穿蟒袍的官吏应该把 这些人个个都当做海盗和凶手,吊在英国军舰的 桅杆上。把这些浑身钮扣、满面杀气、穿着丑角 服装的坏蛋,在桅杆上吊上十来个示众,让他们 随风飘动,倒是令人开心和大有裨益的场面。无 论如何应该实行恐怖手段,再不能纵容了应 该教训中国人重视英国人,英国人高出中国人之 上,应成为中国人的主人 我们至少应该夺取北京,如果采取更大胆 的政策,则应该在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 广州。我们能够象占有加尔各答那样把广 州保持在自己的手里,把它变为我们在远 东的商业中心,从而使我们为俄国在帝国

10、满洲边境所取得的势力找到补偿,并奠定 新领地的基础。 马克思评论换约冲突: 这里首先应该回答一个问题:即使天津条约允许英国公使 立即前往北京,中国政府反抗英国舰队强行驶入白河,是 否就破坏了这个用海盗式的战争逼迫中国政府接受的条约 呢?据欧洲大陆的邮电传来的消息,中国当局反对的不是 英国外交使节前往北京,而是英国军舰沿白河上驶。中国 当局曾请普鲁斯先生由陆路入京,无须用军舰护送。天朝 居民因为对不久以前炮轰广州的事件记忆犹新,所以不能 不认为这支舰队是实行入侵的工具。难道法国公使留驻伦 敦的权利就能赋予法国公使以率领法国远征队强行侵入太 晤士河的权利吗?即使中国人应该让英国和平的公使 前往北京

11、,那末中国人抵抗英国人的武装远征队,毫无疑 义地也是有理的。中国人这种行动,并没有破坏条约,而 只是挫败了英国人的入侵。(同上)(二)英法联军再度侵华 1860年春,额尔金、葛罗率舰200艘、兵士英18000、法 7000再度侵华。 6月初封锁渤海湾。 8月初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向天津方向进军:新河、军 粮城、塘沽、天津。 清廷派大学士桂良、直隶总督恒福到天津谈判。英法拒绝 。 英法联军进军河西务、通州。清廷派怡亲王载垣和兵部尚 书穆荫谈判,答应英法全部条件,但是英法又提出向皇帝 亲递国书、清政府撤出北京的防御,被拒绝。9月18日英 法联军在张家湾突然向清军开火。中方扣压英方代表巴夏 礼。 9

12、月21日通州八里桥清军溃败。咸丰帝改派奕 负责议和 。 22日咸丰帝西狩。 10月13日联军进入安定门。 10月初英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联军闯入圆明园,立即疯狂抢劫。 “破门而入,其中堆积如矿山似的财宝,和园内所有 各种珍奇物品,陈列在面前,任其肆意抢劫。一间一 间的屋子,充满着价值连城的物品,或系国产,或来自欧 洲,一间一间的大厅,置有价值巨昂的瓶缸,还有储藏绸 缎绣货的房子,也敞开在他们眼前。乱七八糟,予取予携 的抢劫都立刻开始了” “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 了,为了镶有珠宝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 ” 据葛罗说:“一个士兵口袋里有了二万、三万、四 万,

13、甚至一百万法郎”。戈登说:“离开圆明园时 ,军中每个人都获得值四十五镑以上的掠夺品。” 额尔金说:“劫掠和蹂躏这样一个地方,已够坏了 ,但更坏得多的是破毁。原来总值一百万镑的财 产,我敢说五万镑也不值了。” 先烧圆明园,后烧香山、玉泉山、万寿山。 10月24、25日交换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并 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1月14日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三)北京条约的内容 1.天津为通商口岸。 2.准许华民出洋工作。 3.割九龙司为英领地。 4.给英法各八百万两军费赔款。另有恤金英 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 5.发还天主教教产。法国翻译偷偷在条约文 本上加入传教士可在中国各省买地、建造 的字样。辛酉

14、政变咸丰继位 1850年2月24日(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三日) 道光皇帝驾崩,道光朝结束了。道光的道 德操守在清朝皇帝中是最突出的,其勤政 、节俭、仁孝一向为史家称道。他一生兢 兢业业,如履如临,希望守住大清的江山 ,但是他怀着遗恨离去了。继承他的是奕 詝(即咸丰皇帝),他希望奕詝能够重振 祖业。咸丰帝的性格 据说道光生前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颇费斟酌,一度在皇 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 两人间犹豫不决。他喜欢六子奕 英俊、聪明、颇有才华,但四子年长(皇长子、次子、三 子早逝)、谨慎而无过错,按传统应立四子。四子有位师 傅杜受田,他猜度道光所好,为奕詝讨得道光喜欢而出了 不少主意。一天,道光谕令皇子们随他

15、一起到南苑打猎, 杜受田事先嘱咐奕詝说:“今日围猎时,你只坐观他人骑 射,不发一矢一枪,并约束从人,不许捕杀任何生物,复 命时,只言时方春和,鸟兽繁育,不忍伤生命以干天和; 且不欲以弓马一日之长与诸弟竞争。”围猎时,奕詝按照 杜受田的嘱咐去做,一无所获,而奕 则尽逞英豪,所获 颇丰。道光责问奕詝,奕詝按照杜受田所教之言回答,道 光非常高兴,称赞道:“是真有人君之度矣!”咸丰性格 一次道光帝生病,召两皇子入对,两皇子事先各 请教自己的师傅。奕 的师傅卓秉恬教导说,如 果皇上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受 田对奕詝说:“阿哥如条陈时政,万不及六爷,惟 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

16、哥 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奕詝依言而行 ,道光很感动,夸奖他仁孝。于是决定立奕詝为 储君。上面两则传闻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但能 够说明道光决定立奕詝的重要原因道光喜欢像 自己一样仁孝、守成之人。 然而奕詝却像皇父一样,无力守成。辛酉政变 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1861年1月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由奕 、桂良、文祥 主持。 3月外国公使驻北京。 奕 等成为在北京的权力中心。奕 对时局的看法:“自换 约以来,该夷退回天津,纷纷南驶,而所请尚执条约为据 ,是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 ,自图振兴,似于前代之事稍异。”又说:“就今日之事论 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