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2125964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 1n本章内容概要:第一节 实验用纯水第二节 实验用玻璃仪器第三节 实验方法的选择第四节 实验方法的评价第五节 实验的诊断性能评价2n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实验用纯水的三级标准;实验方法的分级、标准品分级 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实验误差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方法 评价实验尤其是回收实验和干扰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诊断性能 评价的指标。2、熟悉纯水的制备方法;实验方法选择的的原则和步骤;方 法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步骤;方法评价的指标;参考值和医学决 定水平的概念。3、了解水的纯度检查;方法性能判断的指标;受试者工作曲 线的应用和用途。3第一节 实验用纯水天然水 自来水

2、实验用纯水 经简单的物理、化学 方法处理,除去悬浮 物质和部分无机盐 经蒸馏、电渗析等处理 ,除去杂质 (悬浮物,胶体 物质,溶解物质 )4一、纯水的制备方法 n蒸馏法: 优点:设备简单 缺点:1、挥发性物质难以去除;2、耗能大,耗能水多; 3、需注意管道清洁 纯度: 25时1105cm如何安装:5n离子交换法:氢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RSO3H,R 为母体) ,其中的H+与Ca2+、Na+等金属离 子发生交换反应,而将钙、镁离子除去 氢氧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RNOH ,R为母体),其中的OH-与水中的CL-、 碳酸根等阴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而将它 们除去:6 优点:除了可去除杂质离子以

3、外兼具吸附电中性杂质和过滤颗 粒杂质的作用。 缺点: 纯度: 25时5106cm2、由于离于交换为可逆反应,故去离子水并非绝对不含离子 1、设备较复杂,成本较高;7n电渗透法在电场作用下水中各种阳离子趋向阴极,各种阴离子趋向阳极但 阳离子只能透过阳膜而被相邻的阴膜所阻,阴离子与此相反这样,在 一些隔间内集中了阳离子和阴离子,即形成含盐多的浓水,在另一些隔 间内由于阴、阳离子的迁出降低了含盐量形成淡水 81、不需要消耗化学药品,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消耗电能,当原水中盐浓度过低时,溶液电阻大,用电渗析也不经济 纯度:25时104 105cm2、对于含盐量高的海水等用此法比用离子交换法更为经济 优点

4、: 缺点:9n炭吸附法:活性炭是一种非常优 良的吸附剂,它是利用木 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 作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 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 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 、烘干和筛选等一系列工 序加工制造而成。101、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纯水制备效率低.,仅作为各种制备纯水配套的一种措施 .2、它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双重特性,可以有选择的 吸附气相、液相中的各种有机物质. 优点: 缺点:11n超滤膜法 特点:仅能除去胶体细菌等大分子物质和悬浮物,所得水还需进一步纯化 .也是作为各种制备纯水配套的一种措施.12n混合纯化系统医用超纯水设备 实验室纯水系统 橱下式全自动逆渗透纯水机 特点:多种方法混

5、合纯化,可获得纯度很高的二级甚至一级纯水.13二、水的纯度检查 用电导仪或兆欧表测定其电导率或电阻率用特定试剂检测水中残留的Ca2+、Mg2+、 CI-、SO42- 、硅酸盐等成分的含量微生物含量检测单位:电导:西门子(s)电导率: scm-1电阻:电阻率:cm14CAP:美国病理学家学会n实验用纯水标准15NCCLS:美国临床实验室 标准化委员会16级水:临床实验室用水,一般实验检验;级水:特殊实验如酶活性测定、电解质分析等;级水:用做仪器、器皿的自来水清洁后冲洗. n实验用纯水的用途17n实验用纯水的贮存、运输和使用:一般选用聚乙烯或聚丙烯桶(瓶)贮存,贮存时间不 宜太长,使用时应避免一切

6、可能的污染,切勿用手接触纯 水或容器内壁. 盛装药品,试剂18第二节 实验用玻璃仪器(了解) 19第三节 实验方法的选择选择准确可靠的实验方法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临床生化检验分析u实验方法选择的目的 u实验方法的分级 u标准试剂的分级保 证20一、实验方法选择的目的 根本目的:各实验室按照方法选择的原则结合自身条件,确 定合适的某项目的检测方法。保证拟使用的检测方法在正式应用于临床分析病 人标本之前,对方法性能及可能引入的误差进行了 解,作出初步评估。21二、实验方法的分级 分级依据:IFCC根据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与精密度的不同。v决定性方法 v参考方法 v常规方法 分为三级:22(一)决定

7、性方法definitive methodp定义:是指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详细的研究,没有 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或在某些方面不够明确的方法,其测定结 果与真值最为接近。p主要方法:重量分析法、中子活化法、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ID-MS)23p应用:由于技术要求太高,费用昂贵,这类方法不直接用于鉴定 常规方法的准确性,只用于评价参考方法与一级标准品。储氢重量分析仪 (北京英格海德分析技术有限公司)24(二)参考方法reference methodp定义:是指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被充分证实,且经公认的权 威机构(国家主管部门、相关学术团体和国际性组织等)颁 布的方法。这类方法干扰因素少,系

8、统误差很小,有适当的 灵敏度、特异度、较宽的分析范围并且线性良好,重复测定 中的随机误差可以忽略不计。p主要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光度法、免疫化学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等25p应用:能在条件优越的实验室作常规分析,主要用于鉴定 常规方法,评价其误差大小、干扰因素并决定是否可以 被接受;用于鉴定二级标准品和为质控血清定值;用于 商品试剂盒的质量评价。26(三)常规方法(routine method )p定义:应具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度,有适当的分析范围,经济实用, 其性能指标符合临床或其它目的的需要。p主要方法:溴甲酚绿法、双缩脲法、J-G法等。p应用:临床常规检验使用,常规方法在

9、作出评定以后,经有关学术组织认可 ,可以作为推荐方法(recommended method ) 。偏差已知方法偏离未知方法27项目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 钙ID-M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氯电量滴定法、中子活化法电流滴定法 镁ID-M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磷ID-MS 钾ID-MS、中子活化法火焰光度法 钠重量分析法、中子活化法火焰光度法 白蛋白免疫化学法 总蛋白双缩脲法 肌酐ID-MS、离子交换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 尿素ID-MS尿素酶法 尿酸ID-MS尿酸酶法(紫外法) 胆红素重氮反应法 葡萄糖ID-MS己糖激酶法 胆固醇ID-MSAbell-Kendall法,胆固醇氧化酶法 甘油三酯ID-MS

10、酶法 AST(GOT ) MDH-NADH法 ALT(GPT)LDH-NADH法 转肽酶(r-GT)连续监测产物生成法 肌酸激酶NAD+偶联法28三、标准试剂的分级 标准试剂(标准品)的定义: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将标准品(参考物, reference material)的定义暂定 为:它的一种或几种物理或化学性质已经充分确定;被用于校正仪器或用 于评价一种测定方法的物质,并将其分成三级。 标准品的应用:方法评价、仪器校正、常规分析的质量控制29 标准品的分级:v一级标准品 v二级标准品 v控制物 30(一)一级标准品(原级参考物)p定义:是已经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其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或由高

11、 度准确的若干方法确定,所含杂质已经定量。p应用:用于校正决定性方法,评价和校正参考方法以及为“二级标准品”定值。31(二)二级标准品(次级参考物)p定义:这类标准品可以是纯溶液(水或有机溶剂的溶液),也可以存在于相 似基质中。可由实验室自己配制或为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 定值或用一级标准品比较而确定。p应用:主要用于常规方法的标化和控制物的定值。32(三)控制物(质控物)用二级标准品和常规方法测定,用于常规质量控制,以控制病人标本 的测定误差。控制物不能用于标定仪器或方法。定值血清:在发生问题时查找原因 未定值血清:一般情况下使用另:用二级标准品和常规方法测定,然后定值经过修正后得

12、到校准品。33v决定性方法 一级标准品v参考方法 二级标准品v常规方法 控制物34四、实验方法选择的原则 总原则: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和检测要求确定 适当的方法。条件优越的实验室:参考方法一般临床化学实验室实验室:常规方法或使 用方便的参考方法 35尽量选用国内外通用方法或推荐方法,便于方法的规范化和质量控制,重点考虑实用性和可靠性。 常规方法选择时的原则:36(一)实用性微量快速、方 法简便、安全 可靠、成本低 廉(二)可靠性所选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准确度和较大的检 测能力,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能满足方法允许误差 限度的要求。标本l、试 剂ml37五、实验方法选择的步骤(一)广泛查

13、阅文献:(二)选定侯选方法:全面认识该法。(三)侯选方法的初步试验:根据方法选择的要求,比较各种方法38 初步试验包括:简单标准曲线和重复性质控血清和新鲜标本的重复实验析浓度不同的标本,并与公认的参考方法的结果对比. 初步试验目的:使工作者熟悉有关技术,掌握各分析步骤要点,判断能否适 合本室条件要求.根据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是否有必要作进一步 研究。 初步试验39第四节 实验方法的评价 初步试验判断符合实验要求系统评价决定该方法是否可接受分析评价试验测得结果和 比较方法性能判断的标准u实验方法系统评价的过程:对实验误差的测定40一、实验误差 定义:指量值的给出值与其客观真值之差.(一)实验误差的分

14、类:依据来源性质实验误差系统误差 SE随机误差 RE恒定系统误差 CE比例系统误差 PE广泛性不可求另:粗大误差41p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SE) 定义:指一系列测定值对真值存在同一倾向的偏差。 特点:具有单向性,而没有随机性,常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一般由恒定的因素引起,并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中重复 出现;当找到引起误差的原因,采取一定措施即可纠正,消除系 统误差能提高测定的准确度。42 分类:CE:指由干扰物引起的使测定值与真值存在恒定大小的 误差,误差大小与被测物浓度无关,而与干扰物浓度相关。PE:指相对于被测物浓度有相同的百分比误差,误差的 绝对量与被测物浓度成正

15、比。 引起误差的原因:方法误差:最严重,最难避免;仪器和试剂误差:可以采取措施避免。43p随机误差(random error,RE) 特点: 误差没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可正可负,数据呈正态分布;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可避兔,但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分析步骤越多,造成种误差的机会越多;随测定次数增加,其算术均数就越接近于真值。 定义:指在实际工作中,多次重复测定某一物质时引起的误 差。44由测定仪器、试剂、环境等实验条件的改变以及分析人 员操作习惯等因素的变化而引起。p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引起误差的原因 引起误差的原因:45(二)实验误差的表示方法:p平均误差:算术平均偏差,用dm表示p标准偏差(标准

16、差):表示精密度的较好的指标。p绝对误差和绝对偏差:dm=di/n=X- /ndi2=N-1绝对误差=X-T绝对偏差=X-X46p相对误差和相对偏差:p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相对误差=X-T T100%相对偏差=X-XX100%CV=SX100比较各组数据间的变异情况CV 离散度 精密度4748二、方法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步骤(一)方法评价的基本内容p基本内容:通过实验途径,测定并评价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p评价试验的过程:就是对误差的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误差方法评价指标 不可直接测定实际测定 可直接测定方法评价试验49(二)方法评价步骤p评价前实验:研究候选方法的最适条件。p初步评价:批内和日内重复性试验、回收试验、干扰试验 p最后评价:依顺序作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