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疟原虫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115189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寄生虫学——疟原虫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体寄生虫学——疟原虫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体寄生虫学——疟原虫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体寄生虫学——疟原虫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体寄生虫学——疟原虫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寄生虫学——疟原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寄生虫学——疟原虫(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疟原虫 PlasmodiumDepartment of Human Parasitology, School of Medicine,Shandong UniversityZhouHuai-yu教学大纲n熟悉孢子虫纲基本特征。n掌握疟原虫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防治原 则及首选药物。n熟悉恶性疟原虫环状体、配子体形态;恶性疟原 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生活 史的主要区别点疟原虫的免疫学及流行特点。 重点难点n重点:疟原虫的致病和实验诊断及防治原则n难点:疟原虫生活史与致病机制n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是疟疾(Malaria)的病原 体。n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

2、病。俗称“冷热病”、“打摆子” 、“发疟子”、“脾寒”、“瘴气”等。n疟疾典型临床表现:周期性、规律性寒战、发热和出汗。n疟疾(Malaria)是世界六大热带病和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之一,对人类危害极大,非洲每年死于疟疾的儿童约100 万。nmalaria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各国。在我国华南、华 中的某些地区,特别是云南和海南省尚有不少病例。nmalaria仍是我国重点防治寄生虫病之一。 教学内容寄生人体的四种疟原虫n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P.vn三日疟原虫PMalariae,P.mn恶性疟原虫 PFalciparum,P.fn卵形疟原虫POvale,P.o n我国主要

3、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另二种少见,近年 偶见国外输入病例。Geographic Distribution一、形态n在RBC内发现疟原虫是确诊疟疾和鉴别虫种的重要依据n疟原虫基本构造相同-细胞膜、质、核n瑞氏Wright或姬氏Giemsa染色:核染成紫红色,胞质呈兰 色,疟原虫消化血红蛋白产物-疟色素呈棕黄色n疟原虫在RBC内各期形态各不相同 间日疟原虫在RBC内的形态n三期六种形态n滋养体期:大、小滋养体n裂殖体期:成熟、未成熟裂殖体n配子体期:雌、雄配子体1 滋养体(trophozoite)期nFig. 1: normal red cell; Figs. 2-6: ring stage

4、parasites (young trophozoites) 1.1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虫体胞质较少呈环状,中间为大空泡 细胞核位于虫体一侧,颇似戒指的红宝石。 早期滋养体又称为环状体(ring form)1.2 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n经810小时,虫体增大,伸出 伪足,胞质增多,出现疟色素 (malarial pigment)n红细胞胀大,颜色变淡,并出 现能染成淡红色的小点,称薛 氏小点(Schffners dots) 。 滋养体充满RBC, RBC变形 原虫胞质大,变形,有一大空泡 胞核增大 疟色素增多 薛氏小点明显2 裂殖体期Schizontsn2.1 未成熟裂殖体 (immature

5、 schizont) 经40小时晚期滋养体发育成 熟,虫体变圆,空泡消失 核开始分裂 2-12 细胞核 薛氏小点 受染RBC 变大、颜色苍白、 形态不规则2.2 成熟裂殖体Mature schizontsn裂殖子1224个,平均16个, 排列不规则n虫体占满胀大了的红细胞 n疟色素集中成堆 从红细胞释出裂殖子的全过程约 需1分钟。 在血液中的裂殖子,一部分被吞 噬细胞吞噬,一部分侵入健康的 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过程。3 间日疟原虫配子体n疟原虫经过几次红细胞内裂体增殖,部分 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 发育为雌性配子体(female gametocyte,即macrogametocy

6、te)或雄性 配子体(male gametocyte,即 microgametocyte), n间日疟原虫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疟色 素均匀分布于虫体内,核1个。 3.1 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n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n胞质致密,色深蓝n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虫体一 侧n疟色素分散 3.2 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 虫体较小,胞质浅蓝 核大疏松,淡红色,多位于虫 体的中央。 1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n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5n核1个,但2个常见n红细胞常含2个以上原虫n虫体常位于红细胞的边缘 ,呈“鸟飞状”2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 n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n体小结实,圆形,不 活动n疟色素集中一团,

7、黑 褐色n原虫此时开始集中在 内脏毛细血管3 恶性疟原虫成熟裂殖体 n裂殖子836个,通常 1824个,排列不规 则n疟色素集中成一团n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 2/3至3/4 4 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n新月形,两端较 尖n核致密,深红色 ,常位于中央n疟色素黑褐色, 分布于核周围5 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n腊肠形,两端钝圆n胞质色蓝而略带红n核疏松,淡红色,位 于中央n疟色素黄棕色,小杆 状,在核周围较多 二、生活史学习要点:n1.感染阶段:子孢子n2.感染途径与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或经胎盘。n3.致病阶段:红内期疟原虫n4.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n5.媒介:雌性按蚊(为终宿主)n6.诊断阶段:红内期

8、原虫Life Cycle生活史n人疟原虫生活史,都需要人(中间宿主)和雌性 按蚊(终宿主)做宿主,并经历世代交替。n1在人体内发育 n肝细胞内为裂体增殖,称红细胞外期(红外期 )n在红细胞内发育包括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红 内期)和配子体形成。 n2在蚊体内发育 n在蚊胃腔内进行有性生殖,即配子生殖n在蚊胃壁进行的无性生殖,即孢子增殖1 红细胞外期 (exo-erythrocytic,stage) n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30 分钟随血流侵入肝细胞。n在肝细胞内,子孢子滋养体裂体增殖红外 期裂殖体裂殖子(约12000个) 肝细胞破裂 裂殖子散出血窦,一部分裂殖子被M吞噬, 一部

9、分则侵入RBC内发育。n目前认为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的子孢子有: 速发型和迟发型1-1 红外期 肝细胞内裂殖体1-2 红内期(erythrocytic stage)n由肝细胞释放出的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RBC内进 行裂体增殖,称为红细胞内期(红内期)。包括 滋养体和裂殖体两个阶段n基本过程:环状体 大滋养体 未成熟裂殖体 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健康RBC ,重复上述过 程几次,部分裂殖子在RBC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 而发育为配子体 n红内期增殖周期:间日疟和卵形疟为48h/代;三 日疟72h/代;恶性疟36-48h/代 2.1 配子生殖有性生殖n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疟原虫随血入蚊 胃,仅配子体

10、存活并继续进行配子生殖 ,而其它各期疟原虫均被消化。n配子体形成配子(male gamete)或称 小配子(microgamete)。n配子体逸出RBC外,发育为不活动的圆形 或椭圆形的配子(female gamete)或称 大配子2.1雄配子形成(exflagellation)n配子体几分钟内核分裂为 4-8块,胞质亦向外伸出4-8 条细丝,核分别进入细丝内 ,称出丝现象,即配子形 成n细丝脱离母体,在蚊胃腔中 游动,即配子(male gamete)或小配子( microgamete)2.1 动合子(ookinete)n配子受精,形成圆球形的合子( zygote)。n合子数小时后变为长形的香

11、蕉状的能活 动的动合子(ookinete)。2-1卵囊(oocyst)n动合子穿过蚊胃壁,在胃弹性纤维膜下 ,虫体变圆并分泌囊壁形成球形的卵囊 (oocyst),卵囊也称囊合子。 2.2 孢子增殖n卵囊逐渐长大并向蚊胃壁外突出n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 ,生成成千上万的子孢子2.2 子孢子(sporozoite)形成n呈梭形,1015m1mn主动从卵囊壁钻出或因卵囊破裂后散出,随血淋 巴钻入蚊体组织n只有到蚊唾腺内的子孢子才具有传染性3 雌性按蚊-终宿主-虫媒n蚊唾液腺内含有疟原虫子孢子n当雌蚊刺吸人血时,可随唾液进入人体n雌性按蚊饱餐人血三、致病n1 典型疟疾发作n周期性:冷、热、

12、出汗。n冷:全身颤抖 、皮肤鸡皮样、面色苍白,口 唇与指甲发紫等;夏天盖几层棉被也不觉暖。 (1-2h) n热:面色绯红、皮肤灼热;T:39-40可伴头 痛、全身酸痛,小儿或严重成人可发生惊厥、 谵亡或昏迷。 (4-6h) n出汗:大汗淋漓、体温急降,乏力。原因n发作周期和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n疟原虫代谢产物(外源性热原质)n裂殖子、残余和变性血约蛋白、红细胞碎片被吞 噬细胞吞食 产生内源性热原质。n非典型发作:混合感染;同种不同批感染;机体 免疫力下降2再燃与复发 n疟疾初发作停止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 由于体内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 下又大量增殖又引起疟疾发作,称为再燃(

13、recrudescence)。n疟疾初发后,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 未经蚊媒传播感染,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潜隐 期,又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复发(relapse )。n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都不引起复发,只有再 燃;而间日疟和卵形疟则既有再燃,又有复发。3 贫血n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越严重。 贫血原因:n疟原虫对红细胞的直接破坏 n脾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 n骨髓造血受抑制 n免疫病理(正常抗疟抗体+红细胞自身抗体 ) 4 脾肿大恶性疟病人(巨脾)n脾肿大、硬化:脾 切面颜色变深;大 可达脐下;重量可 达500至1000gn慢性患者脾纤维化 ,包膜增厚而变硬 。恶性疟病人脾脏n热带巨脾综合征n

14、脾巨大伴肝肿大, 贫血及白细胞、血 小板减少,抗疟药 治疗后脾可逐渐缩 小。5 凶险型疟疾n脑型疟、超高热型、休克型等。发病急 ,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n脑型疟临床表现:剧烈头痛、谵妄、急性 神经错乱、高热、昏睡或昏迷;呕吐,血 压下降,脉搏细弱等。n脑型疟机制: n机械性学说 n炎症学说 n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学说。 恶性疟病人脑标本切片四、诊断n1 病原检查n血涂片姬氏或瑞氏染色法:n取外周血制成厚、薄血膜,经吉氏或瑞氏液染色后 光镜检查malaria parasites.n采血时间:n恶性疟:发作时、查环状体,发作数小时后因晚期 滋养体寄生虫的红细胞滞留下皮下脂肪及内脏微血 管中,不易查见。

15、n间日疟和三日疟:发作后10小时内,太久后原虫数 量要下降。主要诊断-外周血涂片检查n厚血膜涂片:原虫变形, 且红细胞已溶,鉴别有困 难,但原虫集中,易发现n薄血膜涂片:原虫形态结 构完整,清晰,可辩认原 虫的种类和各发育阶段的 形态特征,适用于临床诊 断,但虫数较少易漏检。2 免疫诊断n1.查抗原n 可诊断现症病人和带虫者。血中有疟原虫 时才能查出其抗原,一旦治愈,抗原在短 期内即行消失。n2.查抗体n 适用于多次寒热发作又未查明原因者。原 虫血症后1周可查出抗体,故早期无诊断价 值。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n显示有荧光的裂殖 体 3 查DNA-PCR诊断nLane S: molecula

16、r base pair standard (50-bp ladder). Black arrows show the size of standard bands. nLane 1: P. vivax (size: 120 bp) nLane 2: the red arrow shows the P. malariae (size: 144 bp) nLane 3: P. falciparum (size: 205 bp) nLane 4: P. ovale (size: 800 bp) 五、流行n流行环节n传染源:血液中有成熟配子体的现症病人 和带虫者+感染血n传播媒介:按蚊n易感人群:非流行区人群、儿童。n流行因素n自然因素 :气候、温度、湿度 n社会因素 :经济、卫生条件。六、防治n预防药物:氯喹;乙胺嘧啶+磺胺多辛n防疟疫苗:1.子孢子疫苗 2.裂殖子疫苗 3.配 子体疫苗。发展方向: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